古诗词网

终愧神仙友,来接野人舟。

陈子昂唐代〕《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

昨夜沧江别,言乖天汉游。宁期此相遇,尚接武陵洲。
结绶还逢育,衔杯且对刘。波潭一瀰瀰,临望几悠悠。
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终愧神仙友,来接野人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神仙野人

终 ( 終 ) zhōng
终 [ zhōng ]
  1.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2.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3. 人死:临~。送~。
  4.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5. 姓。
愧 kuì/chŏu《國語辭典》

愧 [ kuì ]

  1. 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不敢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2. 辱人而使之感到羞慚。《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
  3. 辜負、對不起。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1. 羞慚。如:「面有愧色」。
神仙(神僊)shén xiān
亦作“ 神僊 ”。
(1).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可以超脱尘世,长生不老。《史记·孝武本纪》:“海上 燕 齐 之閒,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僊矣。”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当此之时, 燕 齐 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诗:“ 九江 传神僊, 会稽 隐廛閈。” 陈毅 《游桂林》诗:“愿作 桂林 人,不愿作神仙。”
(2).宫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 清凉宣 温 , 神仙 长年 , 金华 玉堂 , 白虎 麒麟 ,区宇若兹,不可殫论。”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 长乐宫 有 神仙殿 。”  ——《漢語大詞典》
友 yǒu《國語辭典》

友 [ yǒu ]

  1. 意气相投、情谊互通的人。如:「好友」、「益友」、「至友」。《诗经·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唐·柳宗元〈师友箴〉:「为人友者,不以道而以利,举世无友。」
  1. 兄弟相亲相爱。《书经·康诰》:「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南史·卷六○·傅昭传》:「昭弟映,字徽远,三岁而孤。兄弟友睦,修身励行,非礼不动。」
  2. 结交。《史记·卷三七·卫康叔世家》:「郑伯弟段攻其兄,不胜,亡,而州吁求与之友。」
  3. 亲爱。《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1. 有友好关系的。如:「友军」、「友邦」。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接 jiē《國語辭典》

接 [ jiē ]

  1. 交合、相触。如:「交头接耳」、「短兵相接」、「四目相接」。《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 交际、招待。如:「迎接」、「接待」。《孟子·万章下》:「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3. 收、受。如:「接纳」、「接电话」、「接到来信」。
  4. 承受、托住。如:「接招」、「接住他投来的球。」《三国演义·第一七回》:「遂自下马接土填坑。」
  5. 连续、连接。如:「接续」、「接骨」、「接枝」、「接电线」、「上气不接下气」。
  6. 替换使延续。如:「接替」、「接班」、「接棒」、「接力赛」。
  1. 姓。如汉代有接昕。
野人 yě rén
(1).上古谓居国城之郊野的人。与“国人”相对。《左传·定公十四年》:“大子 蒯聵 献 盂 于 齐 ,过 宋 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仪礼·丧服》:“禽兽知母而不知父,野人曰:‘父母何筭焉!’都邑之士则知尊禰矣。” 贾公彦 疏引《论语》 郑玄 注:“野人粗略,与都邑之士相对。亦谓国外为野人。”
(2).泛指村野之人;农夫。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百喻经·比种田喻》:“昔有野人,来至田里,见好麦苗,生长鬱茂。”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牛次原》:“几树垂杨官道斜,不成村落野人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五节:“农夫住在田野小邑,称为野人。”
(3).庶人;平民。《论语·先进》:“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 刘宝楠 正义:“野人者,凡民未有爵禄之称也。” 唐 白居易 《访陈二》诗:“出去为朝客,归来是野人。” 明 方孝孺 《绿畴轩记》:“君子修德,以教野人。”
(4).士人自谦之称。 唐 杜甫 《赠李白》诗:“野人对羶腥,蔬食常不饱。” 仇兆鳌 注:“野人,公自谓也。” 明 刘基 《樵渔子对》:“夫高屋大厦,百鬼所闞;妖服贾祸,先哲时鉴:是岂野人之所愿欲哉!”
(5).借指隐逸者。 唐 元稹 《晨起送使病不行因过王十一馆居》诗之二:“野人爱静仍耽寝,自向黄昏肯去无?” 宋 王禹偁 《题张处士溪居》诗:“云里寒溪竹里桥,野人居处絶尘嚣。”
(6).粗野之人。指缺乏教养,没有礼貌,蛮不讲理的人。《荀子·大略》:“ 管仲 之为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以为天子大夫。” 杨倞 注:“类郊野之人,未浸渍於仁义,故不可为王者佐。”《红楼梦》第五二回:“比如方才説话,虽背地里,姑娘就直叫他名字;在姑娘们就使得,在我们就成了野人了。” 洪深 《五奎桥》:“ 周乡绅 :放屁!这是什么野人,敢说这种野话!”
(7).旧指未开化的民族。《吕氏春秋·恃君》:“ 氐羌 呼唐离水 之西, 僰人 、 野人 篇笮 之川, 舟人 、 送龙 突人 之乡,多无君。” 高诱 注:“西方之戎无君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云南七·车里等各羁縻土司》:“野人者,在二长官司( 茶山 、 麻里 )界外,赤髮黄睛,树皮为衣,夜宿树上,丑恶兇悍,逢人即杀,无酋长约束。” 梁启超 《〈西学书目表〉序例》:“野人所知亦简,故 苗 、 黎 、 番 、 回 虽悍,人能制之。”
(8).指传说的猩猩之类。《尔雅翼·释兽二》“猩猩”:“ 荀卿 曰:‘今天猩猩形相,亦二足无毛也。’既言二足而又言无毛,则去人不远矣,今人谓之野人。”参见“ 野婆 ”。  ——《漢語大詞典》
舟 zhōu《國語辭典》

舟 [ zhōu ]

  1. 船。如:「輕舟」、「一葉扁舟」、「逆水行舟」。《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
  2. 姓。如春秋時虢國有舟之僑。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乘船。《禮記·祭義》:「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