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栏杆(欄杆)lán gān
亦作“ 栏干 ”。 以竹、木等做成的遮拦物。 南朝 梁 王筠 《奉和皇太子忏悔应诏》:“睿艷似烟霞,栏杆若珠琲。” 唐 李绅 《宿扬州水馆》诗:“閒凭栏干指星汉,尚疑轩盖在楼船。”《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六桥上朱红栏杆,堤上栽种桃柳。” 叶圣陶 《城中》:“城里的街道极窄……行人曲着身子贴着店家的栏干相让。” ——《漢語大詞典》
十二 shí èr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漢語大詞典》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漢語大詞典》
曲 qū/qǔ《國語辭典》
曲 [ qū ]
名- 拐弯的地方。如:「山曲」、「河曲」。唐·李白〈惜余春赋〉:「汉之曲兮江之潭。」
- 事理不直。如:「是非曲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 心中的隐情。如:「衷曲」、「心曲」、「互通款曲」。
- 偏僻的小地方。如:「乡曲」。唐·蒋防《霍小玉传》:「住在胜业坊古寺曲,甫上车门宅是也。」
- 局部、一部分。《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
- 养蚕的器具。《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
- 姓。如汉代有曲证。
- 弯折。如:「曲膝」、「曲突徙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通「屈」。
- 不直的。如:「曲线」、「曲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曲刃钩之,直兵推之。」
- 不正的、偏邪的。如:「歪曲」、「邪曲」。《战国策·赵策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
- 勉强的。如:「委曲求全」。《镜花缘·第四六回》:「甥女主意已定,务望舅舅曲从。」
- 周全、尽心尽力。如:「曲尽孝道」。《易经·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
曲 [ qǔ ]
名- 乐歌。如:「歌曲」、「小曲」、「舞曲」、「曲高和寡」。唐·杜甫〈赠花卿〉诗:「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文体名。中国古典韵文之一。元时最盛行,故称为「元曲」。分散曲、剧曲二种。
- 量词。计算歌曲、乐曲的单位。如:「高歌一曲」。五代十国南唐·李煜〈一斛珠·晚妆初过〉词:「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垂手 chuí shǒu
(1).手下垂。《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 唐 韩愈 《泷吏》诗:“瀧吏垂手笑,官何问之愚。”常以之表示恭敬。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叉手横仗》:“今胥吏之承官长,舆儓之侍主人,每见必軃袖垂手,以示敬畏。”《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鲍文卿 ﹞立着垂手回了几句话,退到廊下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我不觉立定了脚,抬头往门里一看。只见有四五个家人打扮的,在那里垂手站班。”
(2).表示容易。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三折:“独携琴剑入 长安 ,垂手功名自不难。”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孰知十日之间,一举而成, 金陵 已垂手而得矣。” 艾芜 《对目前文艺的一点感想》:“要发现别人没有看见的东西,要发现别人没有听到的东西,这都要大力探索,反复琢磨,不是一下子垂手可得的。”
(3).伸手。 唐 王维 《河南严尹弟见宿敝庐访别人赋十韵》:“拂衣迎五马,垂手凭双童。”
(4).舞乐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六·大垂手》:“《乐府解题》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 南朝 梁 吴均 《大垂手》:“垂手忽迢迢, 飞燕 掌中娇。” 唐 鲍溶 《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之六:“红袂歌声起,因君始得闻。黄昏小垂手,与我驻浮云。” ——《漢語大詞典》
(2).表示容易。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三折:“独携琴剑入 长安 ,垂手功名自不难。”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孰知十日之间,一举而成, 金陵 已垂手而得矣。” 艾芜 《对目前文艺的一点感想》:“要发现别人没有看见的东西,要发现别人没有听到的东西,这都要大力探索,反复琢磨,不是一下子垂手可得的。”
(3).伸手。 唐 王维 《河南严尹弟见宿敝庐访别人赋十韵》:“拂衣迎五马,垂手凭双童。”
(4).舞乐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六·大垂手》:“《乐府解题》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 南朝 梁 吴均 《大垂手》:“垂手忽迢迢, 飞燕 掌中娇。” 唐 鲍溶 《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之六:“红袂歌声起,因君始得闻。黄昏小垂手,与我驻浮云。” ——《漢語大詞典》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動-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 神靈。如:「神明」。
-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如玉
宋史五行志大中祥符元年十月河中府酒厨梁上生芝一本十二叶其色如玉
诗生刍一束其人如玉郑笺女行所舍主人之饩虽薄要就贤人其德如玉然
诗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分类字锦》
诗生刍一束其人如玉郑笺女行所舍主人之饩虽薄要就贤人其德如玉然
诗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分类字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