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鬓眉皓白已衰朽。

崔颢唐代〕《江畔老人愁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青溪口边一老翁,
鬓眉皓白已衰朽。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父兄三叶皆尚主,
子女四代为妃嫔。南山赐田接御苑,北宫甲第连紫宸。
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兵戈乱入建康城,
烟火连烧未央阙。衣冠士子陷锋刃,良将名臣尽埋没。
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纵横填白骨。老人此时尚少年,
脱身走得投海边。罢兵岁馀未敢出,去乡三载方来旋。
蓬蒿忘却五城宅,草木不识青谿田。虽然得归到乡土,
零丁贫贱长辛苦。采樵屡入历阳山,刈稻常过新林浦。
少年欲知老人岁,岂知今年一百五。君今少壮我已衰,
我昔少年君不睹。人生贵贱各有时,莫见羸老相轻欺。
感君相问为君说,说罢不觉令人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鬓眉皓白衰朽

鬓眉(鬢眉)bìn méi
亦作“ 鬢麋 ”。 鬓发和眉毛。 汉 刘向 《新序·善谋》:“四人……皆年八十有餘,鬢眉皓白,衣冠甚伟。” 宋 陆游 《照潺湲阁下池下》诗:“平生不镊白,霜雪满鬢眉。” 清 管筠 《紫姬哀词》:“仙子髩眉春黛染,美人衫袖落花娇。”  ——《漢語大詞典》
皓白 hào bái
纯白;洁白貌。《淮南子·原道训》:“所谓天者,纯粹朴素,质直皓白,未始有与杂糅者也。”《汉书·张良传》:“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三:“有鸟有鸟谓白鷴,雪毛皓白红觜殷。”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已成头皓白,遑问口雌黄。”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一○六:“这院长是一位须发皓白、和蔼可亲的老者。”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衰朽 shuāi xiǔ
(1).老迈无能。 隋 江总 《宴乐修堂应令》诗:“庸疎滥 应 阮 ,衰朽恧连章。” 唐 王维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诗:“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 明 刘基 《〈宋景濂学士文集〉序》:“今幸存者,惟 基 与先生耳,然皆頽然日就衰朽。”
(2).犹衰落。《敦煌曲子词·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为言恩爱永团员,将谓荣华不衰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苏仙》:“后桃结实甘芳,居人谓之‘苏仙桃树’,年年华茂,更不衰朽。”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整个城市全笼罩在凝重的使人窒息的灰色中。看起来 北平 已经显得多么古老、衰朽了啊!”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