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改,人情薄。
吴潜〔宋代〕《满江红(京口凤凰池和芦川“春水连天”韵。池,苏魏公旧游也。)》
借问如何,春能好、客怀偏恶。消遣底、闲言闲语,近都慵作。岁月从今休点检,江湖自古多流落。倚危亭、目断野云边,孤舟泊。
人事改,人情薄。退后步,争先著。且开尊洗盏,为君斟酌。拂拭凤凰池上景,凄凉猿鹤山中约。更东阳、憔悴到腰围,浑如削。
人事改,人情薄。退后步,争先著。且开尊洗盏,为君斟酌。拂拭凤凰池上景,凄凉猿鹤山中约。更东阳、憔悴到腰围,浑如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人事 rén shì
(1).人之所为;人力所能及的事。《孟子·告子上》:“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磽,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南史·虞寄传》:“匪独天时,亦由人事。”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虽则因人事未尽,象 南京 的迅速溃退及 广州 的倏忽沦陷其间遗憾之处还是有着不少。”
(2).人情事理。《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 唐 韩愈 《题李生壁》:“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只是小的儿子不知人事,不知 王老爹 可肯要他做女婿?”
(3).指人世间事。《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南史·郑鲜之传》:“今如 滕羡 情事者,或终身隐处,不关人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人事无涯生有涯,逝将归钓 汉江 槎。” 严复 《原强》:“ 周 孔 所教,礼义所治,诸君聊用自娱则可耳,何关人事也耶!”
(4).泛指人的意识的对象。如:他昏迷过去了,人事不知。
(5).人为的动乱。《国语·越语下》:“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韦昭 注:“人事,谓怨叛、逆乱之萌也。”《汉书·吴王刘濞传》:“诸侯皆有背叛之意,人事极矣。”
(6).指仕途。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序:“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王瑶 注:“人事,指仕途。”《南史·臧焘传》:“顷之去官,以父母老家贫,与弟 熹 俱弃人事,躬耕自业。”
(7).说情请托;交际应酬。 晋 袁宏 《后汉纪·殇帝纪》:“儒生寡少,其在京师不务经学,竞于人事,争于货贿。” 晋 陶潜 《归田园居》诗之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南史·恩倖传·戴法兴》:“而 法兴 、 明寳 大通人事,多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十年》:“子 乔 等三人,并学业,絶人事,侍疾家庭,足不出邑里。”
(8).指赠送的礼品。 唐 白居易 《让绢状》:“恩赐 田布 与臣人事绢五百匹。” 宋 许观 《东斋记事·人事物》:“今人以物相遗,谓之人事。”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有甚么人事送些与老爷,就放了你去。”《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还有几色菲人事,你权且收下。”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于谦 ﹞每次入朝,不但不送礼、纳贿,连普通的人事也不送,空手去,空手回。”
(9).男女间情欲之事。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如今长成十三岁,也晓的人事。”《红楼梦》第七四回:“或者年纪大些的,知道了人事。”
(10).官员的任免升降等事宜。今亦指对人员的管理使用和考核奖惩等项工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以人事譬之,同一迁官,尚书迁一级则宰相,典史迁一级不过主簿耳。”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六:“此外在人事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尽力爱护干部,一方面要认真执行纪律。”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这首先表现在政治部内上层人事的波动上。”
(11).指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如:时间一长,矛盾就多了。人事纠纷,说不清楚。参见“ 人事关係 ”。 ——《漢語大詞典》
(2).人情事理。《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 唐 韩愈 《题李生壁》:“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只是小的儿子不知人事,不知 王老爹 可肯要他做女婿?”
(3).指人世间事。《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南史·郑鲜之传》:“今如 滕羡 情事者,或终身隐处,不关人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人事无涯生有涯,逝将归钓 汉江 槎。” 严复 《原强》:“ 周 孔 所教,礼义所治,诸君聊用自娱则可耳,何关人事也耶!”
(4).泛指人的意识的对象。如:他昏迷过去了,人事不知。
(5).人为的动乱。《国语·越语下》:“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韦昭 注:“人事,谓怨叛、逆乱之萌也。”《汉书·吴王刘濞传》:“诸侯皆有背叛之意,人事极矣。”
(6).指仕途。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序:“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王瑶 注:“人事,指仕途。”《南史·臧焘传》:“顷之去官,以父母老家贫,与弟 熹 俱弃人事,躬耕自业。”
(7).说情请托;交际应酬。 晋 袁宏 《后汉纪·殇帝纪》:“儒生寡少,其在京师不务经学,竞于人事,争于货贿。” 晋 陶潜 《归田园居》诗之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南史·恩倖传·戴法兴》:“而 法兴 、 明寳 大通人事,多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十年》:“子 乔 等三人,并学业,絶人事,侍疾家庭,足不出邑里。”
(8).指赠送的礼品。 唐 白居易 《让绢状》:“恩赐 田布 与臣人事绢五百匹。” 宋 许观 《东斋记事·人事物》:“今人以物相遗,谓之人事。”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有甚么人事送些与老爷,就放了你去。”《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还有几色菲人事,你权且收下。”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于谦 ﹞每次入朝,不但不送礼、纳贿,连普通的人事也不送,空手去,空手回。”
(9).男女间情欲之事。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如今长成十三岁,也晓的人事。”《红楼梦》第七四回:“或者年纪大些的,知道了人事。”
(10).官员的任免升降等事宜。今亦指对人员的管理使用和考核奖惩等项工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以人事譬之,同一迁官,尚书迁一级则宰相,典史迁一级不过主簿耳。”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六:“此外在人事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尽力爱护干部,一方面要认真执行纪律。”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这首先表现在政治部内上层人事的波动上。”
(11).指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如:时间一长,矛盾就多了。人事纠纷,说不清楚。参见“ 人事关係 ”。 ——《漢語大詞典》
改 gǎi《國語辭典》
改 [ gǎi ]
動- 修改、修正錯誤。如:「批改」、「改衣服」、「朝令夕改」、「知錯能改,善莫大 焉。」
- 姓。如秦代有改產。
人情 rén qíng
(1).人的感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史记·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新唐书·杨瑒传》:“帝封 太山 ,集乐工山下,居丧者亦在行。 瑒 谓起苴絰使和钟律,非人情所堪,帝许,乃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那里能够及得这些杂文的和现在切贴,而且生动,泼剌,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2).人之常情。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汉 王粲 《登楼赋》:“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妇人家勤俭惜财,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生活困难,心绪恶劣,要想得亲近人的慰藉,这也是人情。”
(3).人心,众人的情绪、愿望。《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北齐书·卢文伟传》:“善於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钱散漫 江 淮 ,公私受弊,人情摇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世宗 时, 史超 败於 石岭关 ,人情震恐,故师还。” 清 方文 《初晴》诗:“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欢。”
(4).人与人的情分。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宋 陆游 《舟中口占》:“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5).民情;民间风俗。《史记·李斯列传》:“且 赵君 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善抚驭,得 藩 汉 人情。”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平时做惯贸易,走过江湖,把山川、形势、人情、土俗都看在眼里。”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对于 匈奴 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6).情面;交情。《朱子语类》卷一三四:“若説是 苏秦 怕 秦 来败从,所以激 张仪 入 秦 ,庶 秦 不来败从,那 张仪 与你有甚人情?”《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也不来走走儿,今日还来説人情。”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人情留一綫,日后好相见。”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
(7).指应酬,交际往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红楼梦》第六八回:“一日少説,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处家人情,非钱不行。”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
(8).馈赠;礼物。《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这廝许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的不打你?”《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骚扰》:“近年以来,内外诸衙门指与上司官员庆贺馈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辖官吏俸钞科取。” ——《漢語大詞典》
(2).人之常情。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汉 王粲 《登楼赋》:“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妇人家勤俭惜财,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生活困难,心绪恶劣,要想得亲近人的慰藉,这也是人情。”
(3).人心,众人的情绪、愿望。《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北齐书·卢文伟传》:“善於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钱散漫 江 淮 ,公私受弊,人情摇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世宗 时, 史超 败於 石岭关 ,人情震恐,故师还。” 清 方文 《初晴》诗:“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欢。”
(4).人与人的情分。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宋 陆游 《舟中口占》:“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5).民情;民间风俗。《史记·李斯列传》:“且 赵君 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善抚驭,得 藩 汉 人情。”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平时做惯贸易,走过江湖,把山川、形势、人情、土俗都看在眼里。”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对于 匈奴 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6).情面;交情。《朱子语类》卷一三四:“若説是 苏秦 怕 秦 来败从,所以激 张仪 入 秦 ,庶 秦 不来败从,那 张仪 与你有甚人情?”《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也不来走走儿,今日还来説人情。”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人情留一綫,日后好相见。”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
(7).指应酬,交际往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红楼梦》第六八回:“一日少説,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处家人情,非钱不行。”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
(8).馈赠;礼物。《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这廝许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的不打你?”《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骚扰》:“近年以来,内外诸衙门指与上司官员庆贺馈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辖官吏俸钞科取。” ——《漢語大詞典》
薄 báo/bó/bò《國語辭典》
薄 [ bó ]
讀音 形- 不厚的。《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稀疏的。南朝梁·何遜〈入塞示南府同僚詩〉:「薄雲巖際出,初月波中上。」
- 貧瘠、不肥沃。如:「薄田」。
- 微不足道。如:「薄禮」、「薄技」。
- 卑賤。如:「出身微薄」。
- 不敦厚。如:「刻薄」、「薄情」。
- 不尊重。如:「輕薄」。
- 草木叢生的地方。《文選·鮑照·蕪城賦》:「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
- 簾子。《禮記·曲禮上》:「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
- 姓。如明代有薄珏。
- 減輕、減損。《左傳·成公十八年》:「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
- 迫近、接近。《文選·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 附著。《楚辭·屈原·九章·涉江》:「腥臊並御,芳不薄兮。」
- 侵入。《荀子·天論》:「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
- 鄙視。如:「厚此薄彼」、「妄自菲薄」。《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 輕微的。《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薄 [ bò ]
- 參見「薄荷 」條。
薄 [ báo ]
語音形- 1的語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