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安期始遗舄,千古谢荣耀。

王昌龄唐代〕《观江淮名胜图

刻意吟云山,尤知隐沦妙。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
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淡扫荆门烟,明标赤城烧。青葱林间岭,隐见淮海徼。
但指香炉顶,无闻白猿啸。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
感对怀拂衣,胡宁事渔钓。安期始遗舄,千古谢荣耀。
投迹庶可齐,沧浪有孤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安期遗舄千古荣耀

安期 ān qī
见“ 安期生 ”。  ——《漢語大詞典》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1.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1.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3.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1. (一)​1.2.之又音。
遗舄(遺舃)yí xì
(1).指遗弃不用的破旧鞋子。 唐 李白 《宣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诗之一:“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舃。” 明 张居正 《辽府奉承正王公墓志铭》:“ 敬皇帝 ,诚圣主也,堕弓遗舃,犹且重之,况其旧臣乎!”
(2).谓留下赤玉舃。 秦始皇 东游,与 琅琊 阜乡 人 安期生 长谈三日三夜,并赐其价值千万的财宝。 安期生 不受,留下一封信、一双赤玉舃作为答谢。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安期先生》。 唐 王昌龄 《观江淮名胜图》诗:“ 安期 始遗舃,千古谢荣耀。”
(3).泛指留下鞋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女自言:‘我通判女魂,感 桑郎 眷注,遗舃犹存彼处。’”  ——《漢語大詞典》
千古 qiān gǔ
(1).久远的年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唐 李白 《丁都护歌》:“君看石 芒 碭 ,掩泪悲千古。”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谁言 张处士 ,雄笔映千古。”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 朱德 《悼左权同志》诗:“ 太行 浩气传千古,留得 清漳 吐血花。”
(2).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自此以后, 北宋 诸公皆奉 杜 为正宗,而 杜 之名遂独有千古。”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南宋 诸名家,大旨亦不悖於 温 韦 ,而各立门户,别有千古。”
(3).指历史知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 初以才名自詡,目中实无千古。” 清 顾炎武 《哭陈太仆》诗:“早读兵家流,千古在胸臆。”
(4).死的婉辞,表示永别、不朽的意思,常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新唐书·薛收传》:“卒,年三十三。王哭之慟,与其从兄子 元 敬 书曰:‘吾与 伯褒 共军旅间,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岂期一朝成千古也。’” 宋 叶适 《赠夏肯甫》诗:“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 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卷下:“尝慨志乘失修,义烈事多湮没弗彰,得 子文 此诗,两僕千古矣。” 巴金 《寒夜》二九:“上款写‘ 又安 先生千古’,下款写‘一中书局挽’。”  ——《漢語大詞典》
谢 ( 謝 ) xiè
谢 [ xiè ]
  1.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仪。~忱(谢意)。~恩。~意。面~。致~。感~。
  2. 认错,道歉:~过。~罪。
  3. 推辞:~绝。闭门~客。
  4. 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
  5. 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
  6. 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
  7. 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8. 姓。
荣耀(榮耀)róng yào
亦作“ 荣曜 ”。
(1).花木茂盛鲜艳。 汉 边让 《章华台赋》:“体迅轻鸿,荣曜春华。”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四:“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俛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唐 贺兰进明 《行路难》诗之二:“君不见门前柳,荣曜暂时萧索久。” 唐 柳宗元 《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诗之一:“夭夭日放花,荣耀将安穷。”
(2).富贵显耀。 三国 魏 曹植 《封二子为公谢恩章》:“窃位列侯,荣曜当世。”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生自尔情义日洽,荣曜日盛,出入车服,游宴宾御,次於王者。” 宋 司马光 《送张兵部知遂州》诗:“人间富贵非不有,似君荣耀真亦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徐凝》:“人间荣耀, 徐山人 不復贮齿颊中也。”
(3).美好的声誉。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词列三 王 之次,有荣耀焉。” 清 孙枝蔚 《过茅大方先生祠》诗之一:“富贵还乡井,多遭乡井嗤。不如守大节,荣耀在亲知。”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三章:“这两面奖旗是 郭振山 领导下的 下堡乡 五村的荣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