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进退(進退)jìn tuì
亦作“进逻”。
(1).前进与后退。《易·繫辞上》:“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韩康伯 注:“往復相推,迭进退也。” 孔颖达 疏:“万物之象皆有阴阳之爻,或从始而上进,或居终而倒退,以其往復相推,或渐变而顿化,故云进退之象也。”《宋书·乐志二》:“进退疾鹰鷂,龙战而豹起。” 宋 曾巩 《殿前都指挥使制》:“夫兵有击刺射驭之能,有坐作进退之法。”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学到后来却是驰马射箭,再多学些便是摆阵,人穿了五彩衣服,扛了武器和旗帜,各自随方位调动,随金鼓声进退。”
(2).举止行动。《后汉书·陈蕃传》:“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举动不可以违圣法,进退不可以离道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见上官,进退应对,无不颠倒。”《花城》1987年第5期:“ 刘富贵 在家一切进退,都是听他老婆这个‘枕边军师’的口令的。”
(3).升降;任免。《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姦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羣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 宋 秦观 《主术策》:“非有政事之臣,则百官之进退,奈何而不乱也。”
(4).出仕和退隐;去就。 宋 王安石 《得孙正之诗因寄兼呈曾子固》诗:“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盖当时局縻烂,兵事掣肘,杀身无补忠孝,宜完留其身以有待,亦儒臣进退之义。”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临行的一封信》:“但我个人进退的事小,而政治作风的改革事大,后一点尤其值得政府的考虑。”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朋友们知道了我这个意思,也有表同感的,像 张志让 和 董维键 便曾经写信给我,愿意共同进退。”
(5).录取与黜退。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礼部侍郎 高郢 始用经艺为进退。”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南院书籍》:“而进退人才,则又密封,稿中皆涂去姓名,防洩漏也。”
(6).指录用与解雇。 茅盾 《子夜》十五:“他又要求以后 屠维岳 进退工人,须先得他的同意。”
(7).损益变化。《周礼·秋官·小司寇》:“冬祀司民,献民数於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 郑玄 注:“进退,犹损益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封建以来,谁所制割,国有增减,星无进退,灾祥祸福,就中不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圣人以阴阳之消长,示人事之进退。”
(8).引申为斟酌;权衡。 清 冯桂芬 《致曾协揆公启》:“特遣 钱户部 鼎铭 齎呈属以 包胥 秦 庭之事,愿听执事《无衣》之赋,如不得命, 江 南亿万姓从此死无日矣,惟执事进退之。”
(9).褒贬。《北齐书·司马子如传》:“若言有进退,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 明 吕天成 《〈曲品〉自序》:“传奇侈盛,作者争衡,从无操柄而进退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汉书·古今人表〉》:“ 孟坚 自视於 孔子 何如,乃於千百年之圣贤帝王,奋笔肆为进退,是亦不可以已乎!”
(10).指挥;使之进退。《公羊传·襄公十九年》:“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也。” 何休 注:“礼,兵不从中御外,临时制宜,当敌为师,唯义所在。” 徐彦 疏:“《司马法》云:閫外之事,将军裁之。故云:礼,用兵之道,不得国中制御于外也。凡为将军之法,必须临时制宜,谓专进退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令狐绹李德裕》:“先是诸宦者监军,各以意见指挥军事,将帅不得专进退。”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之所以进退天下者,八股之文、八韵之诗,虽使 伊 、 吕 、 管 、 乐 操觚为之,必无以远过於 金 、 陈 、 章 、 罗 。”
(11).犹豫。《易·巽》:“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象曰:进退,志疑也。” 王弼 注:“《巽》顺之志,进退疑惧。” 孔颖达 疏:“志疑者,欲从之则未明其令,欲不从则惧罪及己,志意怀疑,所以进退也。”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我今进退几时决,十年蠢蠢随朝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 展 细詰之,女进退而惭于言, 封 为略述梗概。”
(12).应进而进;应退而退。泛指言语行动恰如其分。 宋 王安石 《雨过偶书》诗:“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西游记》第五五回:“那怪道:‘ 孙悟空 ,你好不识进退!’”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 金女士 :像 遂庵 这样晓得进退,聪明知趣的人,世界上有几个?” ——《漢語大詞典》
(1).前进与后退。《易·繫辞上》:“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韩康伯 注:“往復相推,迭进退也。” 孔颖达 疏:“万物之象皆有阴阳之爻,或从始而上进,或居终而倒退,以其往復相推,或渐变而顿化,故云进退之象也。”《宋书·乐志二》:“进退疾鹰鷂,龙战而豹起。” 宋 曾巩 《殿前都指挥使制》:“夫兵有击刺射驭之能,有坐作进退之法。”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学到后来却是驰马射箭,再多学些便是摆阵,人穿了五彩衣服,扛了武器和旗帜,各自随方位调动,随金鼓声进退。”
(2).举止行动。《后汉书·陈蕃传》:“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举动不可以违圣法,进退不可以离道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见上官,进退应对,无不颠倒。”《花城》1987年第5期:“ 刘富贵 在家一切进退,都是听他老婆这个‘枕边军师’的口令的。”
(3).升降;任免。《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姦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羣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 宋 秦观 《主术策》:“非有政事之臣,则百官之进退,奈何而不乱也。”
(4).出仕和退隐;去就。 宋 王安石 《得孙正之诗因寄兼呈曾子固》诗:“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盖当时局縻烂,兵事掣肘,杀身无补忠孝,宜完留其身以有待,亦儒臣进退之义。”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临行的一封信》:“但我个人进退的事小,而政治作风的改革事大,后一点尤其值得政府的考虑。”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朋友们知道了我这个意思,也有表同感的,像 张志让 和 董维键 便曾经写信给我,愿意共同进退。”
(5).录取与黜退。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礼部侍郎 高郢 始用经艺为进退。”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南院书籍》:“而进退人才,则又密封,稿中皆涂去姓名,防洩漏也。”
(6).指录用与解雇。 茅盾 《子夜》十五:“他又要求以后 屠维岳 进退工人,须先得他的同意。”
(7).损益变化。《周礼·秋官·小司寇》:“冬祀司民,献民数於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 郑玄 注:“进退,犹损益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封建以来,谁所制割,国有增减,星无进退,灾祥祸福,就中不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圣人以阴阳之消长,示人事之进退。”
(8).引申为斟酌;权衡。 清 冯桂芬 《致曾协揆公启》:“特遣 钱户部 鼎铭 齎呈属以 包胥 秦 庭之事,愿听执事《无衣》之赋,如不得命, 江 南亿万姓从此死无日矣,惟执事进退之。”
(9).褒贬。《北齐书·司马子如传》:“若言有进退,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 明 吕天成 《〈曲品〉自序》:“传奇侈盛,作者争衡,从无操柄而进退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汉书·古今人表〉》:“ 孟坚 自视於 孔子 何如,乃於千百年之圣贤帝王,奋笔肆为进退,是亦不可以已乎!”
(10).指挥;使之进退。《公羊传·襄公十九年》:“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也。” 何休 注:“礼,兵不从中御外,临时制宜,当敌为师,唯义所在。” 徐彦 疏:“《司马法》云:閫外之事,将军裁之。故云:礼,用兵之道,不得国中制御于外也。凡为将军之法,必须临时制宜,谓专进退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令狐绹李德裕》:“先是诸宦者监军,各以意见指挥军事,将帅不得专进退。”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之所以进退天下者,八股之文、八韵之诗,虽使 伊 、 吕 、 管 、 乐 操觚为之,必无以远过於 金 、 陈 、 章 、 罗 。”
(11).犹豫。《易·巽》:“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象曰:进退,志疑也。” 王弼 注:“《巽》顺之志,进退疑惧。” 孔颖达 疏:“志疑者,欲从之则未明其令,欲不从则惧罪及己,志意怀疑,所以进退也。”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我今进退几时决,十年蠢蠢随朝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 展 细詰之,女进退而惭于言, 封 为略述梗概。”
(12).应进而进;应退而退。泛指言语行动恰如其分。 宋 王安石 《雨过偶书》诗:“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西游记》第五五回:“那怪道:‘ 孙悟空 ,你好不识进退!’”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 金女士 :像 遂庵 这样晓得进退,聪明知趣的人,世界上有几个?” ——《漢語大詞典》
百官 bǎi guān
(1).古指公卿以下的众官。后泛指各级官吏。《书·说命中》:“惟 説 ( 傅説 )命总百官。”《礼记·郊特牲》:“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 郑玄 注:“百官,公卿以下也。” 宋 苏轼 《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励其百官,抚摩其人民。”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元旦》:“接神之后,自王公以及百官,均应入朝朝贺。”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一五六:“百官门外捧天章, 东厂 楼臺易夕阳。”
(2).指人体上的各种器官。《吕氏春秋·仲夏》:“退嗜慾,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 ——《漢語大詞典》
(2).指人体上的各种器官。《吕氏春秋·仲夏》:“退嗜慾,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 ——《漢語大詞典》
而 ér《國語辭典》
而 [ ér ]
名- 两颊上的毛。《说文解字·而部》:「而,须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诗经·大雅·桑柔》:「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左传·定公十四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 我。《战国策·赵策一》:「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壮而老」。
- 能、可以。《战国策·齐策六》:「齐多知而解此环不?」《淮南子·原道》:「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 之、的。《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淮南子·人间》:「虞之与虢,相恃而势也。」
- 以。如:「从今而后」、「自此而下」。《易经·系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 才、始。表时间。《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 犹。《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孟子·告子下》:「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 和、与。《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
- 并且。《书经·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则、就。《易经·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左传·襄公十八年》:「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
- 如、若。《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因而、所以。《左传·成公八年》:「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情动于中,而形于声。」
- 然而、但是、却。表转折之意。《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孟子·离娄下》:「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
- 尚且。《庄子·天道》:「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之道乎?」《淮南子·人间》:「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 用于句末,相当于「兮」、「罢了」。《诗经·齐风·著》:「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 用于句首,相当于「岂」、「难道」。《论语·颜渊》:「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事晋,未敢携贰,况卫在君之宇下,而敢有异志?」
- 用于形容词或副词的语尾,无义。《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何能择?」
佐 zuǒ《國語辭典》
佐 [ zuǒ ]
动- 辅助。如:「辅佐」、「佐理」。《左传·襄公十三年》:「使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
- 劝饮、配食。《国语·晋语九》:「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三国吴·韦昭·注:「佐,犹劝也。」《汉书·卷一·高帝纪下》:「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佐,助行酒。」
- 辅助的人员。如:「县佐」、「军佐」、「邮务佐」。
- 副的。《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
天子 tiān zǐ
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诗·大雅·江汉》:“明明天子,令闻不已。”《史记·五帝本纪》:“於是 帝尧 老,命 舜 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唐 高适 《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漢語大詞典》
出令 chū lìng
发出命令。《书·周官》:“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管子·立政》:“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宪於国。” 宋 陆游 《贺礼部郑侍郎启》:“恭审笔橐升华,资论思于禁路,丝纶出令,兼润色于皇猷。”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吾谓即使朝廷出令,前鼎鑊而后白刃,驱之而出家,彼寧有守其妻孥以死者耳?必不愿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