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坐啸风自调,行春雨仍随。

岑参唐代〕《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

汉中二良将,今昔各一时。韩信此登坛,尚书复来斯。
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错落北斗星,照耀黑水湄。
英雄若神授,大材济时危。顷岁遇雷云,精神感灵祇.
勋业振青史,恩德继鸿私。羌虏昔未平,华阳积僵尸。
人烟绝墟落,鬼火依城池。巴汉空水流,褒斜惟鸟飞。
自公布德政,此地生光辉。百堵创里闾,千家恤茕嫠。
层城重鼓角,甲士如熊罴。坐啸风自调,行春雨仍随。
芃芃麦苗长,蔼蔼桑叶肥。浮客相与来,群盗不敢窥。
何幸承嘉惠,小年即相知。富贵情易疏,相逢心不移。
置酒宴高馆,娇歌杂青丝。锦席绣拂庐,玉盘金屈卮。
春景透高戟,江云彗长麾。枥马嘶柳阴,美人映花枝。
门传大夫印,世拥上将旗。承家令名扬,许国苦节施。
戎幕宁久驻,台阶不应迟。别有弹冠士,希君无见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坐啸行春

坐啸(坐嘯)zuò xiào
亦作“ 坐歗 ”。 闲坐吟啸。 东汉 成瑨 少修仁义,笃学,以清名见,任 南阳 太守,用 岑晊 (字 公孝 )为功曹,公事悉委 岑 办理,民间为之谣曰:“ 南阳 太守 岑公孝 , 弘农 成瑨 但坐啸。”见《后汉书·党锢传序》。后因以“坐啸”指为官清闲或不理政事。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坐啸徒可积,为邦岁已朞。”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识》:“但今之从政者则不然。凡居斯职者,必恩幸贵臣,凡庸贱品,饱食安步,坐啸画诺,若斯而已矣!” 宋 苏轼 《次韵王滁州见寄》:“君家联翩尽卿相,独来坐歗谿山上。” 清 吴伟业 《寄房师周芮公先生》诗之二:“北府风流坐啸清, 萧郎 白帢爱将迎。”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调 ( 調 ) tiáo/diào/zhōu
    调 [ tiáo ]
    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
    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味。
    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处。
    4. 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
    5. 调理使康复:~养。~摄。
    6.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鹰隼。
    7. 挑逗;戏弄:~笑。~情。~戏。酒后相~。
    调 [ diào ]
    1. 乐曲;乐谱:曲~。采菱~。
    2.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五声~式。
    3. 语音上的声调:~号。~类。
    4.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
    5.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
    6.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格~。
    7. 选调;提拨:从基层~选干部。
    8. 调动:岗位~整。
    9. 征集;征调:~有余补不足。
    10. 调查:~研。内查外~。
    11.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档。
    12. 调换:~座位。
    调 [ zhōu ]
       ◎ 朝,早晨:《广韵·平尤》:“~,朝也。”
    行春 xíng chūn
    (1).谓官吏春日出巡。《后汉书·郑弘传》:“ 弘 少为乡嗇夫,太守 第五伦 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与孝廉。” 李贤 注:“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人农桑,振救乏絶。”《周书·裴文举传》:“ 邃 ( 裴邃 )之往 正平 也,以廉约自守,每行春省俗,单车而已。”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序:“﹝ 李公 ﹞因行春,见枯骸于路隅,惻然疚怀,出俸而葬。” 清 钱谦益 《春初过严文靖公锦峰书院敬题十韵》:“宰相行春地,承平百岁中。”
    (2).泛指游春。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闺咏》:“闲行莫向城南道,怕有行春吉士挑。”  ——《漢語大詞典》
    雨 yǔ/yù《國語辭典》

    雨 [ yǔ ]

    1.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落的小水滴。如:「春雨」、「梅雨」、「风雨交加」、「秋风秋雨愁煞人」。
    2. 朋友。如:「旧雨新知」。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雨 [ yù ]

    1. 下雨。《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有若传》:「他日,月宿毕,竟不雨。」
    2. 降落、落下。如:「雨雪」、「雨雹」。《淮南子·本经》:「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宋·苏轼〈喜雨亭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3. 滋润、灌溉。唐·孟郊〈终南山下作〉诗:「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唐·鲍溶〈答客〉诗:「劳问圃人终岁事,桔槔声里雨春畦。」
    仍 réng《國語辭典》

    仍 [ réng ]

    1. 因循、沿袭。《文选·张衡·思玄赋》:「夫吉凶之相仍兮,怕反庂而靡所。」唐·柳宗元〈封建论〉:「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
    1. 屡次、频频。《国语·周语下》:「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汉书·卷九·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
    2. 依然、还。如:「他的病仍不见好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 于是、因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与崔祖思友善……及闻祖思死,恸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1.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2.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3.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4. 像:他长得~他父亲。
    5.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