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岁学兵符,不能守文章。
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白草磨天涯,湖沙莽茫茫。
夫子佐戎幕,其锋利如霜。中岁学兵符,不能守文章。
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
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
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
扬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太白引官军,天威临大荒。
西望云似蛇,戎夷知丧亡。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
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
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有时无人行,沙石乱飘扬。
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傍。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
置酒高馆夕,边城月苍苍。军中宰肥牛,堂上罗羽觞。
红泪金烛盘,娇歌艳新妆。望君仰青冥,短翮难可翔。
苍然西郊道,握手何慨慷。
夫子佐戎幕,其锋利如霜。中岁学兵符,不能守文章。
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
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
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
扬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太白引官军,天威临大荒。
西望云似蛇,戎夷知丧亡。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
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
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有时无人行,沙石乱飘扬。
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傍。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
置酒高馆夕,边城月苍苍。军中宰肥牛,堂上罗羽觞。
红泪金烛盘,娇歌艳新妆。望君仰青冥,短翮难可翔。
苍然西郊道,握手何慨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中岁(中歲)zhōng suì
(1).农业收成一般的年景。《周礼·地官·均人》“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 汉 郑玄 注:“人食三鬴为中岁。”《宋史·食货志上四》:“ 熙河 四州田无虑万五千顷,十分取一以为公田,大约中岁亩一石,则公田所得十五万石。”
(2).中年。 南朝 齐 谢朓 《赋贫民田》诗:“中岁歷三臺,旬月典邦政。” 唐 王维 《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明 吴承恩 《斋居》诗之一:“中岁志丘壑,茅斋寄城郭。” 清 唐孙华 《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娥月悲掩曜,中岁忽云徂。” ——《漢語大詞典》
(2).中年。 南朝 齐 谢朓 《赋贫民田》诗:“中岁歷三臺,旬月典邦政。” 唐 王维 《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明 吴承恩 《斋居》诗之一:“中岁志丘壑,茅斋寄城郭。” 清 唐孙华 《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娥月悲掩曜,中岁忽云徂。” ——《漢語大詞典》
学 ( 學 ) xué
学 [ xué ]
-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
-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兵符 bīng fú
(1).古代调兵遣将用的一种凭证。《史记·魏公子列传》:“ 嬴 ( 侯嬴 )闻 晋鄙 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 如姬 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唐 刘禹锡 《汴州刺史厅壁记》:“ 长庆 四年,詔书命 河南 尹 敦煌 令狐公 来莅来刺,锡之介圭、使印、兵符。”京剧《取南郡》第十四场:“如此 南郡 城池兵符印信,一并交与先生掌管,本帅带兵出城助战去也。”
(2).借指兵权。《南史·刘峻传》:“ 敬通 当 更始 世,手握兵符,跃马肉食。” 清 洪楝园 《后南柯·立约》:“手握兵符自主张。”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一》:“ 忠浩 颇负 湘 望,既握兵符,隐以 曾国藩 平 洪 杨 自命,反对革命最力。”
(3).兵书,兵法。 唐 李峤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诗:“絳宫韜将略, 黄石 寝兵符。”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兵权。《南史·刘峻传》:“ 敬通 当 更始 世,手握兵符,跃马肉食。” 清 洪楝园 《后南柯·立约》:“手握兵符自主张。”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一》:“ 忠浩 颇负 湘 望,既握兵符,隐以 曾国藩 平 洪 杨 自命,反对革命最力。”
(3).兵书,兵法。 唐 李峤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诗:“絳宫韜将略, 黄石 寝兵符。” ——《漢語大詞典》
不能 bù néng
不可能;不能够。例如: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不能理解;不能生育;不能实现。
不允许,不可以。例如:不能不谈到;不能接受;不能相提并论。
不至于 ——《漢語大詞典》
不允许,不可以。例如:不能不谈到;不能接受;不能相提并论。
不至于 ——《漢語大詞典》
守文 shǒu wén
(1).本谓遵循 文王 法度。后泛指遵循先王法度。《公羊传·文公九年》:“继 文王 之体,守 文王 之法度。”《史记·外戚世家》:“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也。” 司马贞 索隐:“守文犹守法也,谓非受命创制之君,但守先帝法度为之主耳。” 晋 陆机 《辩亡论》上:“虔修遗宪,政无大闕,守文之良主也。”《新唐书·姚崇宋璟传赞》:“故 唐 史臣称 崇 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 璟 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始,此所以佐 唐 使中兴也。” 宋 王安石 《委任》:“当是时,守文之盛者,二君( 汉文帝 、 汉武帝 )而已。” 清 姚鼐 《雄县咏周世宗》诗:“王朝庶见真英武,再世何难嗣守文。”
(2).墨守旧说;恪守成规。《后汉书·张纯曹褒等传论》:“ 汉 兴,诸儒颇修蓺文;及 东京 ,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坛,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説,章句多者或乃百餘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迄至 正始 ,务欲守文, 何晏 之徒,始盛玄论。” 章炳麟 《訄书·学变》:“盖 吴 士未遭禪让,无所忿恚,故多守文。及其惑于仙道,根诸天性,亦视愤世长往者为甚也。” ——《漢語大詞典》
(2).墨守旧说;恪守成规。《后汉书·张纯曹褒等传论》:“ 汉 兴,诸儒颇修蓺文;及 东京 ,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坛,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説,章句多者或乃百餘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迄至 正始 ,务欲守文, 何晏 之徒,始盛玄论。” 章炳麟 《訄书·学变》:“盖 吴 士未遭禪让,无所忿恚,故多守文。及其惑于仙道,根诸天性,亦视愤世长往者为甚也。” ——《漢語大詞典》
章 zhāng《國語辭典》
章 [ zhāng ]
名- 成篇的文字。如:「文章」、「出口成章」、「下筆成章」。
- 文體名。古代臣子上奏國君的文書。漢·蔡邕《獨斷·卷上》:「凡群臣尚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
- 量詞。計算書、文等段落的單位。如:「全書共分二十五章。」
- 文采、花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 條理、次序。如:「雜亂無章」。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 法規、條例。如:「規章」。《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
- 印信。如:「私章」、「圖章」。
- 標識、標記。如:「徽章」、「勛章」、「臂章」。
- 姓。如漢代有章明。
- 表揚、顯揚。《禮記·緇衣》:「有國者章善𤺺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史記·卷三七·衛康叔世家》:「舉康叔為周司寇,賜衛寶祭器,以章有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