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机厌尘喧,浪迹向江海。
久交应真侣,最叹青龙僧。弃官向二年,削发归一乘。
了然莹心身,洁念乐空寂。名香泛窗户,幽磬清晓夕。
往年仗一剑,由是佐二庭。于焉久从戎,兼复解论兵。
世人犹未知,天子愿相见。朝从青莲宇,暮入白虎殿。
宫女擎锡杖,御筵出香炉。说法开藏经,论边穷阵图。
忘机厌尘喧,浪迹向江海。思师石可访,惠远峰犹在。
今旦飞锡去,何时持钵还。湖烟冷吴门,淮月衔楚山。
一身如浮云,万里过江水。相思眇天末,南望无穷已。
了然莹心身,洁念乐空寂。名香泛窗户,幽磬清晓夕。
往年仗一剑,由是佐二庭。于焉久从戎,兼复解论兵。
世人犹未知,天子愿相见。朝从青莲宇,暮入白虎殿。
宫女擎锡杖,御筵出香炉。说法开藏经,论边穷阵图。
忘机厌尘喧,浪迹向江海。思师石可访,惠远峰犹在。
今旦飞锡去,何时持钵还。湖烟冷吴门,淮月衔楚山。
一身如浮云,万里过江水。相思眇天末,南望无穷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忘机(忘機)wàng jī
消除机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淡泊,与世无争。 唐 王勃 《江曲孤凫赋》:“尔乃忘机絶虑,怀声弄影。” 宋 司马光 《花庵独坐》诗:“忘机林鸟下,极目塞鸿过,为问市朝客,红尘深几何?” 明 何景明 《雨后》诗:“沙头莫相识,与尔久忘机。” 清 俞国贤 《归来》诗:“荒圃一区行灌亩,遗书几卷坐忘机。” 郭沫若 《文艺论集·〈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我完全忘机于幽居的情趣之中。” ——《漢語大詞典》
厌 ( 厭 ) yàn
厌 [ yàn ]
- 嫌恶,憎恶:~恶(wù)。讨~。~倦。喜新~旧。不~其详。学而不~。
- 满足:贪得无~。
尘喧(塵喧)chén xuān
尘世的烦扰。亦指尘世。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三:“ 刘 曰:‘高下未必可定,伊犹沉滞尘喧,共啟悟之耳,何高之有?’” 唐 韦应物 《南园》诗:“顿洒尘喧意,长啸满襟风。”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慕神仙,服饵丹砂,期轻举之道,结好尘喧之外。” ——《漢語大詞典》
浪迹(浪跡)làng jì
亦作“ 浪跡 ”。
(1).到处漫游,行踪不定。《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 李善 注引 晋 戴逵 《栖林赋》:“浪迹 潁 湄,栖景 箕 岑。” 宋 苏轼 《老人行》:“老人旧日曾年少,浪迹常如不繫舟。”《孽海花》第十三回:“那位至交,也是当今赫赫有名的直臣,就为妄劾大臣,丢了官儿,自己一气,削髮为僧,浪迹四海。” 李瑛 《滔滔涅瓦河·寄红场》诗:“是呵,谁知道他明日将要浪迹何方!”
(2).不拘形迹。《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浪迹无蚩妍,然后君子道。” 李善 注:“浪,犹放也。” ——《漢語大詞典》
(1).到处漫游,行踪不定。《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 李善 注引 晋 戴逵 《栖林赋》:“浪迹 潁 湄,栖景 箕 岑。” 宋 苏轼 《老人行》:“老人旧日曾年少,浪迹常如不繫舟。”《孽海花》第十三回:“那位至交,也是当今赫赫有名的直臣,就为妄劾大臣,丢了官儿,自己一气,削髮为僧,浪迹四海。” 李瑛 《滔滔涅瓦河·寄红场》诗:“是呵,谁知道他明日将要浪迹何方!”
(2).不拘形迹。《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浪迹无蚩妍,然后君子道。” 李善 注:“浪,犹放也。” ——《漢語大詞典》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江海 jiāng hǎi
(1).江和海。《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 唐 岑参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诗:“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 苏曼殊 《本事诗》之三:“ 丹顿 拜伦 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
(2).旧时指隐士的居处。《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宋 苏轼 《临江仙》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为退隐。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中丞闻琴》:“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宋 苏轼 《书诸公送周梓州诗后》:“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归歟之叹。”
(4).泛指四方各地。《后汉书·蔡邕传》:“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会 。” 唐 杜甫 《草堂》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苏,干戈暂止。” ——《漢語大詞典》
(2).旧时指隐士的居处。《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宋 苏轼 《临江仙》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为退隐。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中丞闻琴》:“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宋 苏轼 《书诸公送周梓州诗后》:“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归歟之叹。”
(4).泛指四方各地。《后汉书·蔡邕传》:“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会 。” 唐 杜甫 《草堂》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苏,干戈暂止。”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