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独恨经年,培养牡丹芽。

元好问金朝〕《江城子·河堤烟树渺云沙

河堤烟树渺云沙。七香车。更天涯。万古千秋,幽恨入琵琶。想到都门南下望,金缕暗,玉钗斜。津桥春水浸红霞。上阳花。落谁家。独恨经年,培养牡丹芽。寒雁归时凭寄语,莫容易,损容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经年培养牡丹

独 ( 獨 ) dú
独 [ dú ]
  1. 单一,只有一个:~唱。~立。~霸。~裁。~创。~特。~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2. 老而无子:鳏寡孤~。
  3. 难道,岂:“君~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4. 〔~孤〕复姓。
  5. 语助词,犹“”:“弃君之命,,~谁受之?”
恨 hèn《國語辭典》

恨 [ hèn ]

  1. 遗憾、悔恨的事。如:「记恨」、「饮恨而终」。《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 怨、仇视。如:「怨恨」、「憎恨」。《荀子·尧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唐·李白〈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经年 jīng nián
经过一年或若干年。例如:此去经年。——·柳永《雨霖铃》经年不往。——·宗臣《报刘一丈书》卧病经年。
全年。例如:经年裹物之用。——·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漢語大詞典》
培养(培養)péi yǎng
(1).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孟子·公孙丑上》“持其志,无暴其气” 宋 朱熹 集注:“盖其内外本末,交相培养。”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三折:“俺主人培养出牡丹芽。” 清 黄钧宰 《金壶逸墨·放鱼》:“不必持斋茹素,而特以培养生气劝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书籍培养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
(2).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教育训练。《宋史·苏轼传》:“ 軾 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 清 曾国藩 《新宁刘君墓碑铭》:“吾以人情为田,以培养士类为种,耕不计年,穫不计世,庸詎知留貽子孙者,不更大乎?” 陶行知 《新学制与师范教育》:“总之,教育界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 陶行知 《新学制与师范教育》:“我们要什么教员就须培养什么教员。”
(3).蓄养,蓄积。《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一宿无话,巴不到次日培养着精神。”
(4).方言。修葺;养护。 沙汀 《丁跛公》:“培养房子?这样的年岁,还讲究啥外表呵,又不是住在露天坝里的。”  ——《漢語大詞典》
牡丹 mǔ dān
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 唐 以后,但在 唐 前,已见于记载。至 唐 开元 中盛于 长安 ,至 宋 在 中州 以 洛阳 为冠,在 蜀 以 天彭 为冠。群花品中,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参阅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草木花果·牡丹》、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品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牡丹》。  ——《漢語大詞典》
芽 yá《國語辭典》

芽 [ yá ]

  1. 植物初生的苗。如:「豆芽」、「麦芽」、「嫩芽」。唐·白居易〈种桃歌〉:「食桃种其核,一年核生芽。」宋·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初破芽〉词:「陌上柔桑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2. 形状像芽的东西。如:「肉芽」、「银芽」。
  3. 姓。如春秋时邹有芽亶。
  1. 发芽。宋·欧阳修〈重赠刘原父〉诗:「而今春物已烂漫,念昔草木冰未芽。」
  2. 开始、发生。汉·蔡邕〈释诲〉:「神疾其邪,利端始萌,害渐以芽。」晋·江统〈函谷关赋〉:「遏奸宄于未芽,殿邪伪于萌渐。」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