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 「怜 」的异体字。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出处(出處)chū chù
(1).谓出仕和隐退。 汉 蔡邕 《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阐著,出处抱义,皦然不污。” 唐 韩愈 《与崔群书》:“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岂以出处近远累其灵臺邪!”《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萧何 治狱为 秦 吏, 韩信 曾官执戟郎。蠖屈龙腾皆运会,男儿出处又何常。”
(2).行进和静止。 宋 梅尧臣 《翠羽辞》:“ 秦 女乘鸞遗翠羽,落在人间与风舞。风休不归谁作主,此郎拾取妆金缕。郎家主妇爱且怜,繫向裙腰同出处。” 宋 陆游 《雨复作自近村归》诗:“可怜鳩取招麾速,谁似云知出处齐。”
(1).词语、典故等的来源和根据。《魏书·儒林传·李业兴》:“ 异 曰:‘圆方之説,经典无文,何以怪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晋 张望 诗曰‘愁来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处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诗法》:“作诗用虚字,殊不佳。中两联填满方好。出处纔使 唐 已下事,便不古。”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德言工容’不是我瞎编,是圣人说的,有出处。”
(2).源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徐广 《史记音义》曰:‘ 黽 或作 彭 , 穀水 出处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然 河 之本源,未见出处。”
(3).产地;来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人》:“有术人携一榼,榼中藏小人……至 掖 , 掖 宰索榼入署,细审小人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有一天,来了一个人,买了几件鼻烟壶、手鐲之类,又买了一掛朝珠,还的价钱,实在内行;批评东西的毛病,説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许地山 《美底牢狱》:“我想所有美丽的东西,只能让它们散布在各处,我们只能在它们底出处爱它们。”
(4).出路;出去的地方。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五:“﹝ 李霜泗 ﹞平静下来,慢搭搭地说:‘可是,去,也有好处,将来有了个出处。’”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澄河边上》:“ 澄河 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口子,水一有了出处,流头就缓了。” ——《漢語大詞典》
(2).行进和静止。 宋 梅尧臣 《翠羽辞》:“ 秦 女乘鸞遗翠羽,落在人间与风舞。风休不归谁作主,此郎拾取妆金缕。郎家主妇爱且怜,繫向裙腰同出处。” 宋 陆游 《雨复作自近村归》诗:“可怜鳩取招麾速,谁似云知出处齐。”
(1).词语、典故等的来源和根据。《魏书·儒林传·李业兴》:“ 异 曰:‘圆方之説,经典无文,何以怪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晋 张望 诗曰‘愁来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处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诗法》:“作诗用虚字,殊不佳。中两联填满方好。出处纔使 唐 已下事,便不古。”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德言工容’不是我瞎编,是圣人说的,有出处。”
(2).源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徐广 《史记音义》曰:‘ 黽 或作 彭 , 穀水 出处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然 河 之本源,未见出处。”
(3).产地;来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人》:“有术人携一榼,榼中藏小人……至 掖 , 掖 宰索榼入署,细审小人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有一天,来了一个人,买了几件鼻烟壶、手鐲之类,又买了一掛朝珠,还的价钱,实在内行;批评东西的毛病,説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许地山 《美底牢狱》:“我想所有美丽的东西,只能让它们散布在各处,我们只能在它们底出处爱它们。”
(4).出路;出去的地方。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五:“﹝ 李霜泗 ﹞平静下来,慢搭搭地说:‘可是,去,也有好处,将来有了个出处。’”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澄河边上》:“ 澄河 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口子,水一有了出处,流头就缓了。” ——《漢語大詞典》
自省 zì xǐng
自行省察;自我反省。《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汉书·董仲舒传》:“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南朝 齐 萧景先 《遗言》:“此度疾病,异於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宋 苏辙 《分司南京到筠州谢表》:“捫必自省,事犹可追。” 清 戴震 《答彭进士允初书》:“情之当也,患其不及而亦勿使之过。未当也,不惟患其过而务自省以救其失。”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本末 běn mò
(1).树木的下部与上部。 汉 马融 《长笛赋》:“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规摹彠矩。” 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2).始末,原委。《左传·庄公六年》:“夫能固位者,必度其本末,而后立衷焉。” 杜预 注:“本末,终始也。” 汉 王充 《论衡·正说》:“儒者説五经,多失其实。前儒不见本末,空生虚説。”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四:“奴既醒,唤问之,见事已露,遂具説本末。”《北史·魏拓拔恂传》:“尚书表收 彪 赴 洛 ,会赦,遂不穷其本末。”《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 元礼 把六个同年及从人受害本末,细细与 舒有庆 説知。”
(3).主次,先后。《荀子·富国》:“故 禹 十年水, 汤 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穀復熟,而陈积有餘,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君孤立於上,臣弄权於下,本末不能相御,身手不能相使,由是天下鼎沸,姦凶并争。”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自一事已上,本末次第,使更制之前,习勒已定,则命出之日,但在奉行而已。” 郭沫若 《满江红·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词:“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联本末,三大革命增凭障。”
(4).指农业和工商业。《史记·孝文本纪》:“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后汉书·王符传》:“本末不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飢寒!”
(5).指仁义和法制。 汉 贾谊 《过秦论下》:“故 周 王序得其道,千餘载不絶, 秦 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漢語大詞典》
(2).始末,原委。《左传·庄公六年》:“夫能固位者,必度其本末,而后立衷焉。” 杜预 注:“本末,终始也。” 汉 王充 《论衡·正说》:“儒者説五经,多失其实。前儒不见本末,空生虚説。”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四:“奴既醒,唤问之,见事已露,遂具説本末。”《北史·魏拓拔恂传》:“尚书表收 彪 赴 洛 ,会赦,遂不穷其本末。”《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 元礼 把六个同年及从人受害本末,细细与 舒有庆 説知。”
(3).主次,先后。《荀子·富国》:“故 禹 十年水, 汤 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穀復熟,而陈积有餘,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君孤立於上,臣弄权於下,本末不能相御,身手不能相使,由是天下鼎沸,姦凶并争。”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自一事已上,本末次第,使更制之前,习勒已定,则命出之日,但在奉行而已。” 郭沫若 《满江红·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词:“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联本末,三大革命增凭障。”
(4).指农业和工商业。《史记·孝文本纪》:“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后汉书·王符传》:“本末不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飢寒!”
(5).指仁义和法制。 汉 贾谊 《过秦论下》:“故 周 王序得其道,千餘载不絶, 秦 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