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无屈宋,空咏古荆州。
倾酒向涟漪,乘流东去时。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
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岘山回首望,如别故关人。
浦烟函夜色,冷日转秋旻.自有沈碑石,清光不照人。
楚岸云空合,楚城人不来。只今谁善舞,莫恨发阳台。
行背青山郭,吟当白露秋。风流无屈宋,空咏古荆州。
晚来渔父喜,罾重欲收迟。恐有长江使,金钱愿赎龟。
去指龙沙路,徒悬象阙心。夜凉无远梦,不为偶闻砧。
霁云疏有叶,雨浪细无花。隐放扁舟去,江天自有涯。
好日当秋半,层波动旅肠。已行千里外,谁与共秋光。
润色非东里,官曹更建章。宦游难自定,来唤棹船郎。
夜江清未晓,徒惜月光沉。不是因行乐,堪伤老大心。
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静听江叟语,俱是厌兵人。
箭漏日初短,汀烟草未衰。雨馀虽更绿,不是采蘋时。
山雨夜来涨,喜鱼跳满江。岸沙平欲尽,垂蓼入船窗。
渚边新雁下,舟上独凄凉。俱是南来客,怜君缀一行。
牵路沿江狭,沙崩岸不平。尽知行处险,谁肯载时轻。
云密连江暗,风斜著物鸣。一杯真战将,笑尔作愁兵。
柳拂斜开路,篱边数户村。可能还有意,不掩向江门。
不识桓公渴,徒吟子美诗。江清唯独看,心外更谁知。
憔悴异灵均,非谗作逐臣。如逢渔父问,未是独醒人。
水涵秋色静,云带夕阳高。诗癖非吾病,何妨吮短毫。
登舟非古岸,还似阻西陵。箕伯无多少,回头讵不能。
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秋云久无雨,江燕社犹飞。却笑舟中客,今年未得归。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
行到楚江岸,苍茫人正迷。只知秦塞远,格磔鹧鸪啼。
月下江流静,村荒人语稀。鹭鸶虽有伴,仍共影双飞。
斗转月未落,舟行夜已深。有村知不远,风便数声砧。
棹惊沙鸟迅,飞溅夕阳波。不顾鱼多处,应防一目罗。
渐觉江天远,难逢故国书。可能无往事,空食鼎中鱼。
岸草连荒色,村声乐稔年。晚晴初获稻,闲却采莲船。
滩浅争游鹭,江清易见鱼。怪来吟未足,秋物欠红蕖。
蛩响依莎草,萤飞透水烟。夜凉谁咏史,空泊运租船。
睡稳叶舟轻,风微浪不惊。任君芦苇岸,终夜动秋声。
自念平生意,曾期一郡符。岂知因谪宦,斑鬓入江湖。
烟渚复烟渚,画屏休画屏。引愁天末去,数点暮山青。
水天凉夜月,不是惜清光。好物随人秘,秦淮忆建康。
古来多思客,摇落恨江潭。今日秋风至,萧疏独沔南。
映竹疑村好,穿芦觉渚幽。渐安无旷土,姜芋当农收。
秋风动客心,寂寂不成吟。飞上危樯立,啼乌报好音。
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旅吟还有伴,沙柳数枝蝉。
九日自佳节,扁舟无一杯。曹园旧尊酒,戏马忆高台。
兵火有馀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渚禽菱芡足,不向稻粱争。静宿凉湾月,应无失侣声。
轻云未护霜,树杪橘初黄。信是知名物,微风过水香。
渺渺望天涯,清涟浸赤霞。难逢星汉使,乌鹊日乘槎。
土旷深耕少,江平远钓多。生平皆弃本,金革竟如何。
海月非常物,等闲不可寻。披沙应有地,浅处定无金。
风晚冷飕飕,芦花已白头。旧来红叶寺,堪忆玉京秋。
风好来无阵,云闲去有踪。钓歌无远近,应喜罢艨艟。
吴疆连楚甸,楚俗异吴乡。漫把尊中物,无人啄蟹筐。
岸绿野烟远,江红斜照微。撑开小渔艇,应到月明归。
雨馀江始涨,漾漾见流薪。曾叹河中木,斯言忆古人。
叶舟维夏口,烟野独行时。不见头陀寺,空怀幼妇碑。
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
坠露晓犹浓,秋花不易逢。涉江虽已晚,高树搴芙蓉。
舟航依浦定,星斗满江寒。若比阴霾日,何妨夜未阑。
近戍离金落,孤岑望火门。唯将知命意,潇洒向乾坤。
丛菊生堤上,此花长后时。有人还采掇,何必在春期。
夕景残霞落,秋寒细雨晴。短缨何用濯,舟在月中行。
堤坏漏江水,地坳成野塘。晚荷人不折,留取作秋香。
左宦终何路,摅怀亦自宽。襞笺嘲白鹭,无意喻枭鸾。
楼空人不归,云似去时衣。黄鹤无心下,长应笑令威。
白帝朝惊浪,浔阳暮映云。等闲生险易,世路只如君。
橹慢开轻浪,帆虚带白云。客船虽狭小,容得庾将军。
风雨正甘寝,云霓忽晚晴。放歌虽自遣,一岁又峥嵘。
静看秋江水,风微浪渐平。人间驰竞处,尘土自波成。
风劲帆方疾,风回棹却迟。较量人世事,不校一毫厘。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幽思正迟迟,沙边濯弄时。自怜非博物,犹未识凫葵。
曾有烟波客,能歌西塞山。落帆唯待月,一钓紫菱湾。
千顷水纹细,一拳岚影孤。君山寒树绿,曾过洞庭湖。
光阔重湖水,低斜远雁行。未曾无兴咏,多谢沈东阳。
晚菊绕江垒,忽如开古屏。莫言时节过,白日有馀馨。
秋寒鹰隼健,逐雀下云空。知是江湖阔,无心击塞鸿。
日落长亭晚,山门步障青。可怜无酒分,处处有旗亭。
江草何多思,冬青尚满洲。谁能惊鵩鸟,作赋为沙鸥。
远岸无行树,经霜有半红。停船搜好句,题叶赠江枫。
身世比行舟,无风亦暂休。敢言终破浪,唯愿稳乘流。
数亩苍苔石,烟濛鹤卵洲。定因词客遇,名字始风流。
兴闲停桂楫,路好过松门。不负佳山水,还开酒一尊。
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滕王阁,分明见落霞。
短楫休敲桂,孤根自驻萍。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江流何渺渺,怀古独依依。渔父非贤者,芦中但有矶。
高浪如银屋,江风一发时。笔端降太白,才大语终奇。
细竹渔家路,晴阳看结缯。喜来邀客坐,分与折腰菱。
幸有烟波兴,宁辞笔砚劳。缘情无怨刺,却似反离骚。
平湖五百里,江水想通波。不奈扁舟去,其如决计何。
数峰云断处,去岸映高山。身到韦江日,犹应未得闲。
一湾斜照水,三版顺风船。未敢相邀约,劳生只自怜。
江雨正霏微,江村晚渡稀。何曾妨钓艇,更待得鱼归。
沙上独行时,高吟到楚词。难将垂岸蓼,盈把当江蓠。
新野旧楼名,浔阳胜赏情。照人长一色,江月共凄清。
愿饮西江水,那吟北渚愁。莫教留滞迹,远比蔡昭侯。
湖口分江水,东流独有情。当时好风物,谁伴谢宣城。
浔阳江畔菊,应似古来秋。为问幽栖客,吟时得酒不。
高峰有佳号,千尺倚寒松。若使炉烟在,犹应为上公。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楚水苦萦回,征帆落又开。可缘非直路,却有好风来。
远谪岁时晏,暮江风雨寒。仍愁系舟处,惊梦近长滩。
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岘山回首望,如别故关人。
浦烟函夜色,冷日转秋旻.自有沈碑石,清光不照人。
楚岸云空合,楚城人不来。只今谁善舞,莫恨发阳台。
行背青山郭,吟当白露秋。风流无屈宋,空咏古荆州。
晚来渔父喜,罾重欲收迟。恐有长江使,金钱愿赎龟。
去指龙沙路,徒悬象阙心。夜凉无远梦,不为偶闻砧。
霁云疏有叶,雨浪细无花。隐放扁舟去,江天自有涯。
好日当秋半,层波动旅肠。已行千里外,谁与共秋光。
润色非东里,官曹更建章。宦游难自定,来唤棹船郎。
夜江清未晓,徒惜月光沉。不是因行乐,堪伤老大心。
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静听江叟语,俱是厌兵人。
箭漏日初短,汀烟草未衰。雨馀虽更绿,不是采蘋时。
山雨夜来涨,喜鱼跳满江。岸沙平欲尽,垂蓼入船窗。
渚边新雁下,舟上独凄凉。俱是南来客,怜君缀一行。
牵路沿江狭,沙崩岸不平。尽知行处险,谁肯载时轻。
云密连江暗,风斜著物鸣。一杯真战将,笑尔作愁兵。
柳拂斜开路,篱边数户村。可能还有意,不掩向江门。
不识桓公渴,徒吟子美诗。江清唯独看,心外更谁知。
憔悴异灵均,非谗作逐臣。如逢渔父问,未是独醒人。
水涵秋色静,云带夕阳高。诗癖非吾病,何妨吮短毫。
登舟非古岸,还似阻西陵。箕伯无多少,回头讵不能。
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秋云久无雨,江燕社犹飞。却笑舟中客,今年未得归。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
行到楚江岸,苍茫人正迷。只知秦塞远,格磔鹧鸪啼。
月下江流静,村荒人语稀。鹭鸶虽有伴,仍共影双飞。
斗转月未落,舟行夜已深。有村知不远,风便数声砧。
棹惊沙鸟迅,飞溅夕阳波。不顾鱼多处,应防一目罗。
渐觉江天远,难逢故国书。可能无往事,空食鼎中鱼。
岸草连荒色,村声乐稔年。晚晴初获稻,闲却采莲船。
滩浅争游鹭,江清易见鱼。怪来吟未足,秋物欠红蕖。
蛩响依莎草,萤飞透水烟。夜凉谁咏史,空泊运租船。
睡稳叶舟轻,风微浪不惊。任君芦苇岸,终夜动秋声。
自念平生意,曾期一郡符。岂知因谪宦,斑鬓入江湖。
烟渚复烟渚,画屏休画屏。引愁天末去,数点暮山青。
水天凉夜月,不是惜清光。好物随人秘,秦淮忆建康。
古来多思客,摇落恨江潭。今日秋风至,萧疏独沔南。
映竹疑村好,穿芦觉渚幽。渐安无旷土,姜芋当农收。
秋风动客心,寂寂不成吟。飞上危樯立,啼乌报好音。
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旅吟还有伴,沙柳数枝蝉。
九日自佳节,扁舟无一杯。曹园旧尊酒,戏马忆高台。
兵火有馀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渚禽菱芡足,不向稻粱争。静宿凉湾月,应无失侣声。
轻云未护霜,树杪橘初黄。信是知名物,微风过水香。
渺渺望天涯,清涟浸赤霞。难逢星汉使,乌鹊日乘槎。
土旷深耕少,江平远钓多。生平皆弃本,金革竟如何。
海月非常物,等闲不可寻。披沙应有地,浅处定无金。
风晚冷飕飕,芦花已白头。旧来红叶寺,堪忆玉京秋。
风好来无阵,云闲去有踪。钓歌无远近,应喜罢艨艟。
吴疆连楚甸,楚俗异吴乡。漫把尊中物,无人啄蟹筐。
岸绿野烟远,江红斜照微。撑开小渔艇,应到月明归。
雨馀江始涨,漾漾见流薪。曾叹河中木,斯言忆古人。
叶舟维夏口,烟野独行时。不见头陀寺,空怀幼妇碑。
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
坠露晓犹浓,秋花不易逢。涉江虽已晚,高树搴芙蓉。
舟航依浦定,星斗满江寒。若比阴霾日,何妨夜未阑。
近戍离金落,孤岑望火门。唯将知命意,潇洒向乾坤。
丛菊生堤上,此花长后时。有人还采掇,何必在春期。
夕景残霞落,秋寒细雨晴。短缨何用濯,舟在月中行。
堤坏漏江水,地坳成野塘。晚荷人不折,留取作秋香。
左宦终何路,摅怀亦自宽。襞笺嘲白鹭,无意喻枭鸾。
楼空人不归,云似去时衣。黄鹤无心下,长应笑令威。
白帝朝惊浪,浔阳暮映云。等闲生险易,世路只如君。
橹慢开轻浪,帆虚带白云。客船虽狭小,容得庾将军。
风雨正甘寝,云霓忽晚晴。放歌虽自遣,一岁又峥嵘。
静看秋江水,风微浪渐平。人间驰竞处,尘土自波成。
风劲帆方疾,风回棹却迟。较量人世事,不校一毫厘。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幽思正迟迟,沙边濯弄时。自怜非博物,犹未识凫葵。
曾有烟波客,能歌西塞山。落帆唯待月,一钓紫菱湾。
千顷水纹细,一拳岚影孤。君山寒树绿,曾过洞庭湖。
光阔重湖水,低斜远雁行。未曾无兴咏,多谢沈东阳。
晚菊绕江垒,忽如开古屏。莫言时节过,白日有馀馨。
秋寒鹰隼健,逐雀下云空。知是江湖阔,无心击塞鸿。
日落长亭晚,山门步障青。可怜无酒分,处处有旗亭。
江草何多思,冬青尚满洲。谁能惊鵩鸟,作赋为沙鸥。
远岸无行树,经霜有半红。停船搜好句,题叶赠江枫。
身世比行舟,无风亦暂休。敢言终破浪,唯愿稳乘流。
数亩苍苔石,烟濛鹤卵洲。定因词客遇,名字始风流。
兴闲停桂楫,路好过松门。不负佳山水,还开酒一尊。
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滕王阁,分明见落霞。
短楫休敲桂,孤根自驻萍。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江流何渺渺,怀古独依依。渔父非贤者,芦中但有矶。
高浪如银屋,江风一发时。笔端降太白,才大语终奇。
细竹渔家路,晴阳看结缯。喜来邀客坐,分与折腰菱。
幸有烟波兴,宁辞笔砚劳。缘情无怨刺,却似反离骚。
平湖五百里,江水想通波。不奈扁舟去,其如决计何。
数峰云断处,去岸映高山。身到韦江日,犹应未得闲。
一湾斜照水,三版顺风船。未敢相邀约,劳生只自怜。
江雨正霏微,江村晚渡稀。何曾妨钓艇,更待得鱼归。
沙上独行时,高吟到楚词。难将垂岸蓼,盈把当江蓠。
新野旧楼名,浔阳胜赏情。照人长一色,江月共凄清。
愿饮西江水,那吟北渚愁。莫教留滞迹,远比蔡昭侯。
湖口分江水,东流独有情。当时好风物,谁伴谢宣城。
浔阳江畔菊,应似古来秋。为问幽栖客,吟时得酒不。
高峰有佳号,千尺倚寒松。若使炉烟在,犹应为上公。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楚水苦萦回,征帆落又开。可缘非直路,却有好风来。
远谪岁时晏,暮江风雨寒。仍愁系舟处,惊梦近长滩。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风流(風流)fēng liú
(1).风流动或流逝。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参见“ 风流云散 ”。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屈宋 qū sòng
战国 时 楚 辞赋家 屈原 、 宋玉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 屈 宋 逸步,莫之能追。” 唐 李阳冰 《〈草堂集〉序》:“驰驱 屈 宋 ,鞭挞 扬 马 ,千载独步,唯公一人。” 清 赵翼 《翰林苑有土地祠相传祀韩昌黎》诗:“ 屈 宋 詎称衙官职, 欒 却 翻充皂隶户。”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咏 ( 詠 ) yǒng《國語辭典》
- 「咏 」的异体字。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名-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 姓。如汉代有古霸。
-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荆州 jīng zhōu
(1).古“九州”之一。在 荆山 、 衡山 之间。 汉 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 湘 鄂 二省及 豫 桂 黔 粤 的一部分; 汉 末以后辖境渐小。 东晋 定治 江陵 (现属 湖北 ),为当时及 南朝 长江 中游重镇。 明 清 置府,后废。《书·禹贡》:“ 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 。”参阅《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八、《嘉庆一统志》卷三四四。
(2). 唐 韩朝宗 曾任 荆州 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 韩荆州 。见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 明 章懋 《与张都运吉》书:“愿识荆州,为日久矣!”参见“ 识荆 ”。 ——《漢語大詞典》
(2). 唐 韩朝宗 曾任 荆州 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 韩荆州 。见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 明 章懋 《与张都运吉》书:“愿识荆州,为日久矣!”参见“ 识荆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