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不歌咏,默默受天赐。
陶云爱吾庐,吾亦爱吾屋。屋中有琴书,聊以慰幽独。
是时三月半,花落庭芜绿。舍上晨鸠鸣,窗间春睡足。
睡足起闲坐,景晏方栉沐。今日非十斋,庖童馈鱼肉。
饥来恣餐歠,冷热随所欲。饱竟快搔爬,筋骸无检束。
岂徒畅肢体,兼欲遗耳目。便可傲松乔,何假杯中渌。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
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
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
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所仍得时,吾生一何幸。
劳者不觉歌,歌其劳苦事。逸者不觉歌,歌其逸乐意。
问我逸如何,闲居多兴味。问我乐如何,闲官少忧累。
又问俸厚薄,百千随月至。又问年几何,七十行欠二。
所得皆过望,省躬良可愧。马闲无羁绊,鹤老有禄位。
设自为化工,优饶只如是。安得不歌咏,默默受天赐。
是时三月半,花落庭芜绿。舍上晨鸠鸣,窗间春睡足。
睡足起闲坐,景晏方栉沐。今日非十斋,庖童馈鱼肉。
饥来恣餐歠,冷热随所欲。饱竟快搔爬,筋骸无检束。
岂徒畅肢体,兼欲遗耳目。便可傲松乔,何假杯中渌。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
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
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
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所仍得时,吾生一何幸。
劳者不觉歌,歌其劳苦事。逸者不觉歌,歌其逸乐意。
问我逸如何,闲居多兴味。问我乐如何,闲官少忧累。
又问俸厚薄,百千随月至。又问年几何,七十行欠二。
所得皆过望,省躬良可愧。马闲无羁绊,鹤老有禄位。
设自为化工,优饶只如是。安得不歌咏,默默受天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名-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 姓。如汉代有安成。
-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 加上。如:「安罪名」。
-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歌咏(歌詠)gē yǒng
亦作“ 歌咏 ”。
(1).歌唱;吟咏。《史记·宋微子世家》:“ 箕子 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 唐 赵嘏 《送滕迈郎中赴睦州》诗:“想到钓臺逢竹马,只应歌咏伴猿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余观三百五篇,如桃、李、芍药、棠棣、兰之类,无不歌咏。”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声音繁变,寖成言辞,言辞谐美,乃兆歌咏。” 茅盾 《这时代的诗歌》:“最近出现了不少的歌咏这大时代的诗歌。”
(2).谓以诗歌颂扬。《汉书·刘向传》:“ 周公 思慕,歌咏 文王 文德。” 唐 黄滔 《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贵臣歌咏日,皆作白麟看。” 宋 苏轼 《奏户部拘收度牒状》:“ 杭 扬 二州,各得百道,吏民鼓舞,歌咏圣泽。” 蒋光慈 《劳动的武士》:“你是拥护自由公道的天使,你永值得诗人的歌咏和赞美!”
(3).指诗歌。 唐 皮日休 《襄州春游》诗:“等门遇事成歌咏,取次衝筵隐姓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夫自 周 衰,採诗之官废, 汉 魏 之世,歌咏杂兴。” ——《漢語大詞典》
(1).歌唱;吟咏。《史记·宋微子世家》:“ 箕子 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 唐 赵嘏 《送滕迈郎中赴睦州》诗:“想到钓臺逢竹马,只应歌咏伴猿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余观三百五篇,如桃、李、芍药、棠棣、兰之类,无不歌咏。”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声音繁变,寖成言辞,言辞谐美,乃兆歌咏。” 茅盾 《这时代的诗歌》:“最近出现了不少的歌咏这大时代的诗歌。”
(2).谓以诗歌颂扬。《汉书·刘向传》:“ 周公 思慕,歌咏 文王 文德。” 唐 黄滔 《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贵臣歌咏日,皆作白麟看。” 宋 苏轼 《奏户部拘收度牒状》:“ 杭 扬 二州,各得百道,吏民鼓舞,歌咏圣泽。” 蒋光慈 《劳动的武士》:“你是拥护自由公道的天使,你永值得诗人的歌咏和赞美!”
(3).指诗歌。 唐 皮日休 《襄州春游》诗:“等门遇事成歌咏,取次衝筵隐姓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夫自 周 衰,採诗之官废, 汉 魏 之世,歌咏杂兴。” ——《漢語大詞典》
默默 mò mò
(1).缄口不说话。《韩诗外传》卷十:“有諤諤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国亡。” 宋 司马光 《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职忝密近,官备藩方,不敢默默,理须上列。” 郭沫若 《残春》四:“从山下登上山顶时,彼此始终无言,便是坐在茶亭之中,也是相对默默。”
(2).幽寂无声。《楚辞·九章·悲回风》:“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洪兴祖 补注:“默默,寂无人声也。” 宋 王安石 《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一:“默默此时谁会得,坐凴江阁看飞鸿。” 叶圣陶 《火灾》:“窗外雪花默默地落下,一切没有声息。”
(3).无知貌。《庄子·天运》:“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成玄英 疏:“默默,无知之貌。”《素问·刺腰痛篇》:“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
(4).不得意。《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 魏其 日默默不得志。”《汉书·贾谊传》:“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默默,不得意也。” 唐 畅当 《南充谢郡客游澧州留赠宇文中丞》诗:“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
(5).暗暗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我看着那家人所招呼的,谅来就是姓 党 的了,默默的记在心里。”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五章二:“譬如,求得五十万元的三成半,默默一算,即知是十七万五千。” ——《漢語大詞典》
(2).幽寂无声。《楚辞·九章·悲回风》:“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洪兴祖 补注:“默默,寂无人声也。” 宋 王安石 《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一:“默默此时谁会得,坐凴江阁看飞鸿。” 叶圣陶 《火灾》:“窗外雪花默默地落下,一切没有声息。”
(3).无知貌。《庄子·天运》:“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成玄英 疏:“默默,无知之貌。”《素问·刺腰痛篇》:“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
(4).不得意。《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 魏其 日默默不得志。”《汉书·贾谊传》:“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默默,不得意也。” 唐 畅当 《南充谢郡客游澧州留赠宇文中丞》诗:“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
(5).暗暗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我看着那家人所招呼的,谅来就是姓 党 的了,默默的记在心里。”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五章二:“譬如,求得五十万元的三成半,默默一算,即知是十七万五千。” ——《漢語大詞典》
受 shòu《國語辭典》
受 [ shòu ]
动- 收得、接获。如:「受到优待」、「受之有愧」。唐·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
- 容纳、容忍。如:「承受」、「受不了」。《易经·咸卦·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唐·杜甫〈南邻〉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 被、遭到。如:「受挫」、「受冻」、「受批评」、「受惊吓」。
- 中、适合。如:「他说的话很受听。」
天赐(天賜)tiān cì
(1).上天赐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 ﹞过 卫 ……乞食於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 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水浒传》第三三回:“今日天赐,幸得哥哥到此。”
(2).天子的赏赐。 唐 崔枢 《赐耆老布帛》诗:“布帛忻天赐,生涯作主恩。” 宋 梅尧臣 《送谢舍人奉使北朝》诗:“戎王拜天赐,虏帅伏名卿。” ——《漢語大詞典》
(2).天子的赏赐。 唐 崔枢 《赐耆老布帛》诗:“布帛忻天赐,生涯作主恩。” 宋 梅尧臣 《送谢舍人奉使北朝》诗:“戎王拜天赐,虏帅伏名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