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粉牌 fěn pái
(1).涂有白漆的木牌,用以记事。《清史稿·食货志一》:“至内河船隻,於船尾设立粉牌,责令埠头查察。”
(2). 清 代某些官员在授官时由有关大臣引导进见时所用的绿头签。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通籍》:“今制内外官引见,部院各堂官带领者,先以粉牌,俗呼緑头籤,进御。籤书某官、某姓名;背书年若干岁,某省、某县人,由某出身,歷某官,一一开列。盖即古竹牒之遗。”参阅《清会典事例·吏部三五·翰詹衙门升转》。 ——《漢語大詞典》
(2). 清 代某些官员在授官时由有关大臣引导进见时所用的绿头签。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通籍》:“今制内外官引见,部院各堂官带领者,先以粉牌,俗呼緑头籤,进御。籤书某官、某姓名;背书年若干岁,某省、某县人,由某出身,歷某官,一一开列。盖即古竹牒之遗。”参阅《清会典事例·吏部三五·翰詹衙门升转》。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形-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薤叶(薤叶)
唐 白居易 劝酒寄元九 薤叶有朝露,槿枝无宿花。
唐 刘禹锡 送蕲州李郎中赴任 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 蒲葵细织团圆扇,薤叶平铺合遝花。
唐 罗邺 谢友人遗华阳巾 醉宜薤叶欹斜影,稳称菱花子细看。 ——《骈字类编》
唐 刘禹锡 送蕲州李郎中赴任 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 蒲葵细织团圆扇,薤叶平铺合遝花。
唐 罗邺 谢友人遗华阳巾 醉宜薤叶欹斜影,稳称菱花子细看。 ——《骈字类编》
竹 zhú《國語辭典》
竹 [ zhú ]
名- 植物名。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木质,有隆起之节,节间部中空,细长作管状,色绿。竹茎坚韧,可供建筑制器之用。
- 乐器名。笛、箫之属。《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简册。如:「竹帛」、「竹简」。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明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
- 姓。如汉代有竹多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援 yuán《國語辭典》
援 [ yuán ]
动- 拉、牵引。《诗经·大雅·皇矣》:「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周书·卷一九·达奚武传》:「攀藤援枝,然后得上。」
- 引进。《礼记·儒行》:「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宋·苏轼〈答曾舍人启〉:「某官异材秀出,博学名家,……今乃援而进之,论者惜其晚矣。」
- 引用。如:「援验」。晋·郭璞〈尔雅序〉:「事有隐滞,援据征之。」唐·刘洎〈谏诘难臣寮上言书〉:「饰辞以析其理,援古以排其议。」
- 持、拿。《左传·成公二年》:「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韩非子·内储说下》:「援砺砥刀,利犹干将也。切肉肉断,而发不断。」
- 救助。如:「援救」、「支援」。《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小葱 xiǎo cōng
葱的一种。分蘖性强,茎和叶软细,较短,是普通的蔬菜。 ——《漢語大詞典》
台 ( 檯 臺 颱 ) tái/tāi《國語辭典》
台 [ tāi ]
- 大陸地區浙江省台州、天台山等地之台的舊讀。
台 [ yí ]
動- 喜悅。《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通「怡」。
- 我。古人稱自己為「台」。《書經·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唐·盧肇〈漢堤〉詩:「流災降慝,天曷台怒。」
- 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何」、「什麼」。《書經·湯誓》:「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後漢書·四○·班彪傳下》:「罔光度而遺章,今其如台而獨闕也!」
- 姓。如明代有台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