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青琴 qīng qín
(1).传说中的女神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若夫 青琴 宓妃 之徒,絶殊离俗,姣冶嫺都。” 司马贞 索隐引 伏俨 曰:“ 青琴 ,古神女也。”
(2).泛指姣美的歌姬舞女。 唐 李贺 《秦王饮酒》诗:“仙人烛树蜡烟轻, 青琴 醉眼泪泓泓。” 元 范子安 《竹叶舟》第四折:“自有霓裳羽袖纤腰舞,自有 絳树 青琴 皓齿歌。”
(3).指琴。古代以青桐木制琴最佳,故称。 唐 李峤 《乌》诗:“白首何年改,青琴此夜弹。” 明 杨慎 《綵扇赋》:“瑶琴兮青琴,知音兮赏音。”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姣美的歌姬舞女。 唐 李贺 《秦王饮酒》诗:“仙人烛树蜡烟轻, 青琴 醉眼泪泓泓。” 元 范子安 《竹叶舟》第四折:“自有霓裳羽袖纤腰舞,自有 絳树 青琴 皓齿歌。”
(3).指琴。古代以青桐木制琴最佳,故称。 唐 李峤 《乌》诗:“白首何年改,青琴此夜弹。” 明 杨慎 《綵扇赋》:“瑶琴兮青琴,知音兮赏音。” ——《漢語大詞典》
仙子 xiān zǐ
(1).仙人。常用以借称道士。 唐 孟浩然 《游精思观题观主山房》诗:“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寻。” 唐 皎然 《买药歌送杨山人》:“ 扬州 喧喧卖药市,浮俗无由识仙子。”
(2).仙女。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楼阁玲瓏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宋 无名氏 《满江红·寿命妇》词:“果是月宫仙子降,诞生乐国人如玉。”《红楼梦》第一百回:“曾见一人,説是 黛玉 生不同人,死不同鬼,必是那里的仙子临凡。”
(3).比喻容颜姣好的女子。 前蜀 韦庄 《春陌》诗之一:“满街芳草卓香车,仙子门前白日斜。” 五代 阎选 《临江仙》词:“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 襄王 ?” ——《漢語大詞典》
(2).仙女。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楼阁玲瓏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宋 无名氏 《满江红·寿命妇》词:“果是月宫仙子降,诞生乐国人如玉。”《红楼梦》第一百回:“曾见一人,説是 黛玉 生不同人,死不同鬼,必是那里的仙子临凡。”
(3).比喻容颜姣好的女子。 前蜀 韦庄 《春陌》诗之一:“满街芳草卓香车,仙子门前白日斜。” 五代 阎选 《临江仙》词:“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 襄王 ?” ——《漢語大詞典》
长教(长教)
王建宫词为见勋臣写图本长教殿里作屏风 ——《韵府拾遗 肴韵》
示 shì《國語辭典》
示 [ qí ]
名- 地神。《集韵·平声·支韵》:「祇,《说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古作示。」《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汉·郑玄·注:「示,音祇,本或作祇。」通「祇」。
示 [ shì ]
动- 上天藉天象显现征兆,向人预告凶吉祸福。《说文解字·示部》:「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 把事物显现予人。如:「示范」、「展示」。《老子·第三六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告诉、宣布。如:「训示」。《礼记·礼运》:「刑仁讲让,示明有常。」
- 教导。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
- 命令、布告。如:「告示」。《儒林外史·第五○回》:「戏子们请老爷的示:还是伺候,还是回去?」
- 尊称人家的来信。如:「来示敬悉」。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自小 zì xiǎo
自打年岁很小时
自小儿他就立志当画家 ——《漢語大詞典》
自小儿他就立志当画家 ——《漢語大詞典》
来来(來來)lái lái
(1).以来。 唐 段成式 《戏高侍御》诗之一:“ 青琴 仙子长教示,自小来来号 阿真 。” 唐 皮日休 《病中书情寄上崔谏议》诗:“十日来来旷奉公,闭门无事忌春风。”
(2).由来。 唐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文秀光贤画锦》之三:“珍重朱栏兼翠栱,来来皆自读书堂。” ——《漢語大詞典》
(2).由来。 唐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文秀光贤画锦》之三:“珍重朱栏兼翠栱,来来皆自读书堂。” ——《漢語大詞典》
号 ( 號 ) hào/háo
号 [ hào ]
- 名称:国~。年~。字~。
- 旧指名和字以外的别号:如“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
- 记号,标志:信~。暗号。
-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码。
- 扬言,宣称:~称。项羽兵四十万,~百万。
- 指某种人员:病~。伤~。
- 标上记号:~房子。把这件东西~上。
- 号令,命令:发号施~令。~召。
- 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吹~。~兵。
-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人。
- 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呼~。~叫。
- 大声哭:哀~。~丧。~啕大哭。
阿 ā/ē《國語辭典》
阿 [ ē ]
名- 大陵、大土丘。唐·王勃〈滕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 转折、弯曲的地方。《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沛施祐,汾之阿,扬金光,横泰河。」
- 屋宇、屋檐。《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堂崇三尺,四阿重屋。」《文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 姓。如唐代有阿光进。
- 迎合、偏袒。如:「阿附」、「阿私」、「谄媚阿谀」。《孟子·公孙丑上》:「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吕氏春秋·离俗览·高义》:「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 倚靠。参见「阿衡 」条。
阿 [ à ]
- (二)之又音。
阿 [ ā ]
助- 置于语尾。如:「做人阿!要脚踏实地才是。」通「啊」。
- 表示疑问、惊讶等语气。如:「阿!你怎么啦?为什么血流满面?」
- 词头:➊ 加在称谓上。如:「阿姨」、「阿婆」、「阿兄」、「阿爹」。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➋ 加在名字上。如汉代曹操的小字称为「阿瞒」、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人称「阿斗」。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形-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