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桃李 táo lǐ
(1).桃花与李花。《诗·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 唐 张说 《崔讷妻刘氏墓志》:“珪璋其节,桃李其容。”
(2).《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后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唐 刘禹锡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 仁杰 又尝荐夏官侍郎 姚元崇 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 仁杰 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明 李东阳 《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川剧《柳荫记》第三场:“老朽 孟继轲 ,设馆 尼山 ,数十余年,循循善诱,教人不倦,门前桃李,广遍 江 南。”
(3).喻人的青春年少。 明 徐渭 《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閲 归熙甫 作《顾文康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艳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撡。”
(4).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唐 李白 《赠韦侍御黄裳》诗之一:“桃李卖阳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宋 叶适 《周会卿》诗序:“一干之兰,芳香出林,岂纷然桃李能限断哉!” ——《漢語大詞典》
(2).《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后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唐 刘禹锡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 仁杰 又尝荐夏官侍郎 姚元崇 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 仁杰 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明 李东阳 《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川剧《柳荫记》第三场:“老朽 孟继轲 ,设馆 尼山 ,数十余年,循循善诱,教人不倦,门前桃李,广遍 江 南。”
(3).喻人的青春年少。 明 徐渭 《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閲 归熙甫 作《顾文康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艳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撡。”
(4).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唐 李白 《赠韦侍御黄裳》诗之一:“桃李卖阳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宋 叶适 《周会卿》诗序:“一干之兰,芳香出林,岂纷然桃李能限断哉!” ——《漢語大詞典》
玉 yù《國語辭典》
玉 [ yù ]
名- 质地温润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呈半透明状,一般用作装饰品或雕刻材料。如:「青玉」、「宝玉」、「碧玉」。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用玉做成的。如:「玉玺」、「玉簪」、「玉环」。《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洁白、美好。如:「玉手」、「玉容」。《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二》:「灵妃顾我美,粲然启玉齿。」《南史·卷一九·谢晦传》:「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 珍贵的、精美的。如:「锦衣玉食」、「玉液琼浆」。《文选·左思·吴都赋》:「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馔。」
- 尊称他人的身体或言行。如:「玉体」、「玉照」。《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 培养、锻练。《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姬 jī《國語辭典》
姬 [ jī ]
名- 古代对妇女的美称。如:「美姬」、「虞姬」、「戚姬」。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 古代对妾的通称。如:「侍姬」、「宠姬」。《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 旧称从事歌舞表演的女子。如:「歌舞姬」。《红楼梦·第五回》:「那宝玉忙止歌姬不必再唱。」
- 姓。如汉代有姬嘉。
芝兰(芝蘭)zhī lán
(1).芷和兰。皆香草。芝,通“ 芷 ”。《荀子·王制》:“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好我芳若芝兰。”《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於森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荀子·宥坐》作“芷兰”。 汉 焦赣 《易林·萃之同人》:“南山芝兰,君子所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分若芝兰,坚逾胶漆。”
(2).喻优秀子弟。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芝兰有秀,羔鴈成行。” 明 陆采 《明珠记·探留》:“念荆花早年失偶,喜芝兰这回重茂。”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九:“生儿只识 秦 碑字,脆弱芝兰笑 六朝 。”参见“ 芝兰玉树 ”。 ——《漢語大詞典》
(2).喻优秀子弟。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芝兰有秀,羔鴈成行。” 明 陆采 《明珠记·探留》:“念荆花早年失偶,喜芝兰这回重茂。”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九:“生儿只识 秦 碑字,脆弱芝兰笑 六朝 。”参见“ 芝兰玉树 ”。 ——《漢語大詞典》
子舍 zǐ shè
(1).小房;偏室。一说,诸子所居的屋舍。《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建 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謁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帬厕牏,身自浣涤。” 司马贞 索隐:“ 刘 氏谓小房内,非正堂也。 小颜 以为诸子之舍,若今诸房也。” 宋 梅尧臣 《送任太傅归省西都》诗:“子舍今归浣裙切,里门重戒下车勤。”
(2).借指儿子;儿女。 宋 富弼 《韩国华神道碑》:“教子舍悉用经术而济之以严。” 宋 叶适 《宋故中散大夫张公行状》:“初,公至郡,谍报‘虏主祈 太清宫 ,且窥边州’,人大恐, 定远县 逃奔几尽,公不为动,但遣承局趣取子舍,远近安之,亡者復还。”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儿子;儿女。 宋 富弼 《韩国华神道碑》:“教子舍悉用经术而济之以严。” 宋 叶适 《宋故中散大夫张公行状》:“初,公至郡,谍报‘虏主祈 太清宫 ,且窥边州’,人大恐, 定远县 逃奔几尽,公不为动,但遣承局趣取子舍,远近安之,亡者復还。” ——《漢語大詞典》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 「盡 」的異體字。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三台(三臺)sān tái
(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漢語大詞典》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漢語大詞典》
瞻 zhān《國語辭典》
瞻 [ zhān ]
动- 向上或向前看。《诗经·邶风·雄雉》:「瞻彼日月,悠悠我思。」《楚辞·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 仰望。如:「瞻仰」。《诗经·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人所瞻。」
寿星(壽星)shòu xīng
(1).十二星次之一。在十二支为辰,在二十八宿则起于轸宿十二度,跨角、亢二宿而至氐宿四度。见《汉书·律历志》。《尔雅·释天》:“寿星,角亢也。” 郭璞 注:“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国语·晋语四》:“岁在寿星及鶉尾,其有此土乎?” 韦昭 注:“自軫十二度至氐四度,为寿星之次。” 唐 杨炯 《浑天赋》:“东宫则析木之津,寿星之野。”
(2).即老人星。南部天空一颗光度较亮的二等星。《史记·封禅书》:“於 杜 亳 有三 社主 之祠、 寿星祠 。” 司马贞 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自古以来用作长寿的象征,民间常把它塑造成秃顶广额、白须持杖的老人。 元 方回 《戊戌生日》诗之二:“客舍逢生日,邻家送寿星。”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今日是我生辰之日,众火伴又送礼物来添寿。兄弟将寿星挂起,供养摆上。”《红楼梦》第七一回:“ 元春 又命太监送出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支。”
(3).指被祝寿的人。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今日我生辰,我是寿星。” 巴金 《家》三十:“坐在戏台前面的 高老太爷 是这三天来被大家庆祝的寿星。”
(4).对长寿老人的尊重之词。《北京晚报》1983.3.1:“ 冀 、 豫 、 浙 三省百岁以上老人有443人。寿星中最高岁数为一百二十岁,也是一位女寿星。” ——《漢語大詞典》
(2).即老人星。南部天空一颗光度较亮的二等星。《史记·封禅书》:“於 杜 亳 有三 社主 之祠、 寿星祠 。” 司马贞 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自古以来用作长寿的象征,民间常把它塑造成秃顶广额、白须持杖的老人。 元 方回 《戊戌生日》诗之二:“客舍逢生日,邻家送寿星。”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今日是我生辰之日,众火伴又送礼物来添寿。兄弟将寿星挂起,供养摆上。”《红楼梦》第七一回:“ 元春 又命太监送出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支。”
(3).指被祝寿的人。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今日我生辰,我是寿星。” 巴金 《家》三十:“坐在戏台前面的 高老太爷 是这三天来被大家庆祝的寿星。”
(4).对长寿老人的尊重之词。《北京晚报》1983.3.1:“ 冀 、 豫 、 浙 三省百岁以上老人有443人。寿星中最高岁数为一百二十岁,也是一位女寿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