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闲意度。似特地、随他燕子穿帘去。

仇远元代〕《摸鱼儿(柳絮)

恼晴空、日长无力,风吹不尽愁绪。马头零乱流光转,粟粟巧粘红树。闲意度。似特地、随他燕子穿帘去。徘徊不语。谩仿佛眉尖,留连眼底,芳草正如雾。
冥濛处。独凭阑干凝伫。翠蛾今在何许。隔花箫鼓春城暮。肠断小窗微雨。休更舞。明日看、池萍始信低飞误。长桥短浦。怅不似危红,苍苔点遍,犹涩马蹄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意度特地燕子穿

闲 ( 閑 閒 ) xián
闲 [ xián ]
  1. 没有事情;没有活动与“”相对:游手好~。没有~工夫。
  2. 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置。~房。机器别~着。
  3. 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农~。忙里偷~。
  4. 与正事无关的:~谈。~人免进。~话。
  5. 栅栏。
  6. 防御:防~。
意度 yì dù
(1).识见与气度。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二:“ 郭琼 , 东都 人也,形貌丑劣而意度过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二》:“ 五代 诸主,鼠窃之餘,气象施为,又 齐 、 梁 、 陈 氏下矣。惟 柴 氏意度颇自可观。” 清 王晫 《今世说·容止》:“ 梁苍巖 襟期瀟洒,意度廓落,大类 坡仙 。” 王闿运 《丁锐义传》:“当此之时,自谓 江 淮 群丑,可一呼而定,意度可谓壮哉!”
(2).指艺术作品的意境与风格。 唐 皎然 《诗式·诗有四深》:“意度盘礴,由深於作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蠙》:“餘诗皆佳,各有意度,过人远矣。” 清 戴名世 《〈意园制义〉自序》:“故余之文章,意度各殊,波澜不一,不可以一定之阡陌畦径求也。” 贺天健 《黄山派和黄山》:“而其气质与意度,无论如何终不能蜕解过去的束缚。”
揣测;设想。《韩非子·用人》:“去规矩而妄意度, 奚仲 不能成一轮。”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夫民之性,固好意度也。” 清 姚鼐 《宁国府重修北楼记》:“其间各负絶异之境,非人意度所至。” 萧红 《生死场》四:“ 王婆 意度这件事情是不远了!”  ——《漢語大詞典》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特地 tè dì
亦作“ 特的 ”。
(1).突然,忽然。《古尊宿语录》:“放笔从头看,特地骨毛寒。” 唐 罗邺 《大散岭》诗:“岭头却望人来处,特地身疑是鸟飞。” 宋 陆游 《江上散步寻梅偶得三绝句》之一:“剥啄敲门嫌特地,缓拖藤杖隔篱看。”《元典章·兵部一·逃军复业体例》:“前项逃军土居者多,倚恃乡亲土豪,住坐山僻之间,设有差调,动輒特地逃窜。”
(2).亦作“ 特底 ”。特别,格外。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空劳酒食饌,特底解人颐。” 唐 罗隐 《汴河》诗:“当时天子是閒游,今日行人特地愁。” 五代 尹鹗 《临江仙》词:“西窗幽梦等閒成。逡廵觉后,特地恨难平。” 宋 赵长卿 《朝中措》词:“客路如天杳杳,归心特地寧寧。”
亦作“ 特的 ”。特意;特为。《古尊宿语录》:“诸圣由兹而出现, 达磨 特地而西来。” 唐 戴叔伦 《题黄司直园》诗:“为忆去年梅,凌寒特地来。”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三折:“我特的认父亲来,恰纔两阵之前,被众将压着,难以明认,我故意佯输诈败。”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三章:“今天是特地替你饯行的。”  ——《漢語大詞典》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1.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2.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3.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4. 像:他长得~他父亲。
  5. 姓。
他 tā《國語辭典》

他 [ tā ]

  1. 第三人称。指你我以外的第三人。
  1. 另外的、别的。如:「他人」、「他日」、「他家的事」。
  1. 其它方面的。如:「早已他去,不知所终。」
  1. 别的方面或其余的事。《诗经·小雅·小旻》:「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孟子·梁惠王下》:「王顾左右而言他。」
  1. 用于句中当衬字,无所指。如:「唱他几句」、「喝他几杯」。有时缀以「这」、「那」。如:「投宿于他这旅舍」、「看他那天气好像要下雨」。亦可缀「这个」。如:「我恨就恨他这个冰天雪地」。

他 [ ​tuō ]

  1. (一)​之又音。
燕子 yàn zi
(1).家燕的通称。《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杨白花》:“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唐 杜甫 《绝句》之一:“泥融飞燕子,沙煖睡鸳鸯。” 宋 陈与义 《对酒》诗:“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怱怱燕子回。” 周恩来 《春日偶成》诗:“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2).指 明 阮大鋮 写的《燕子笺》传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今日无事,来听他《燕子》新词。”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覆巢倾卵之中,笺传《燕子》;焚屋沉舟之际,唱出《春灯》。”
(3).比喻体态轻盈的女子。 元 杨维桢 《次韵黄太痴艳体》:“仙人掌重初承露,燕子腰轻欲受风。”  ——《漢語大詞典》
穿 chuān《國語辭典》

穿 [ chuān ]

  1. 挖凿、挖掘。《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礼记·月令》:「穿窦窖,修囷仓。」
  2. 贯通、通过。如:「穿针引线」、「穿鞋带」、「穿越马路」。
  3. 著衣袜等。如:「穿衣服」、「穿袜子」。
  1. 破败的。《庄子·山木》:「衣弊屐穿,贫也,非惫也。」
  1. 透澈、明白、显明。如:「说穿」、「看穿心事」、「望穿秋水」、「拆穿西洋镜」。
帘 ( 簾 ) lián《國語辭典》

帘 [ lián ]

  1. 酒店門前懸掛的旗幟。《集韻·平聲·鹽韻》:「帘,酒家幟。」唐·李中〈江邊吟〉:「閃閃酒帘招醉客,深深綠樹隱啼鶯。」
  2. 布幔或竹片等做成遮蔽門窗的東西。如:「門帘」、「窗帘」、「竹帘」。同「簾 」。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