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剪剪暗香风,自吹到、瑶台仙路。

俞国宝宋代〕《蓦山溪

江天霜晓,梅粉参差吐。剪剪暗香风,自吹到、瑶台仙路。辎軿缥缈,昨夜出蓬莱,云鬓薄,月眉纤,元是飞琼侣。
知书识字,书带先生女。来配计然家,货财等、封君千户。谷量牛马,更用斗量金,年不老,富无穷,常作蟠桃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剪剪暗香瑶台仙路

剪剪 jiǎn jiǎn
(1).狭隘;浅薄。《庄子·在宥》:“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成玄英 疏:“翦翦,狭劣之貌也。” 唐 柳宗元 《宋清传》:“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駡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亦谓过分谨慎而不知变通。 宋 岳珂 《桯史·太岁方位》:“今世士大夫号於达理者,每易一榱,覆一簣,翦翦拘泥,不得即决。”
(2).犹簇簇。丛集貌。 唐 沈亚之 《闽城开新池记》:“辛蒲翦翦,扇荷擎擎。” 唐 杜牧 《感怀诗》:“苍然 太行 路,翦翦还榛莽。” 宋 姜夔 《浣溪沙》词:“翦翦寒花小更垂, 阿琼 愁里弄妆迟,东风烧烛夜深归。”
(3).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 唐 韩偓 《寒食夜》诗:“测测轻寒翦翦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宋 王安石 《夜直》诗:“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明 唐寅 《步步娇》套曲:“今日画眉人远,冷透香罗,无奈东风翦翦。” 费砚 《春愁秋怨词》:“翦翦金风隔院吹,昼凉人静漏迟迟。”
(4).齐心;和睦相处。《子华子·晏子问党》:“其民愿而从法,疏而弗失,上下翦翦,唯其君之听。” 清 侯方域 《悯獐》:“吾废吾童子矣,视二氏之貌,且翦翦焉适矣。”  ——《漢語大詞典》
暗香 àn xiāng
(1).犹幽香。 唐 羊士谔 《郡中即事》诗之二:“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 宋 李清照 《醉花阴》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红楼梦》第三八回:“珍重暗香踏碎处,凭谁醉眼认朦朧。” 朱自清 《看花》:“大殿上正做晚课,送来梵呗的声音,和着梅林中的暗香,真叫我们舍不得回去。”
(2).词牌名。双调,仄韵,九十七字。 宋 姜夔 自度曲。也名红香、晚香。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吹 chuī《國語辭典》

    吹 [ chuī ]

    1. 噘著嘴将气体用力从口中呼出来。如:「吹奏」、「吹口哨」。《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2. 气流顺著某方向流动。如:「风吹雨打」。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3. 夸口、说大话。如:「吹牛」、「吹嘘」。
    4. 事情作罢或关系断绝。如:「他们的婚事,早就吹了。」

    吹 [ chuì ]

    1. 参见「鼓吹」(一)​条。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1.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2.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1.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1.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瑶台(瑶臺)yáo tái
    (1).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 有娥 之佚女。” 游国恩 纂义引 徐焕龙 曰:“瑶臺,砌玉为臺。”《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廊玉牀。”《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臺,骄主之为丽。” 明 李梦阳 《去妇词》:“瑶臺筑就犹嫌恶,金屋装成不论钱。”
    (2).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臺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臺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小娘子是瑶臺 閬苑 神仙, 蔡状元 是 天禄 石渠 贵客。”
    (3).积雪的楼台。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赞》:“气徧霜繁,年丰雪积……权陋瑶臺,暂践盈尺。” 唐 许浑 《看雪》诗:“客醉瑶臺曙,兵防玉塞寒。”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臺琼榭。”
    (4).玉镜台。妆台的美称。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絶,瑶臺倾兮镜匳空。”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冠裳俊雅,正瑶臺镜里,凤妆浓乍。”  ——《漢語大詞典》
    仙路 xiān lù
    (1).登仙之路。 唐 李赤 《灵墟山》诗:“ 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2).宫禁中的道路。 唐 沈佺期 《再入道场纪事应制》诗:“行随香輦登仙路,坐近炉烟讲法筵。”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