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魂魄梦中寻,只恐怕阳台路儿远。
程景初〔元代〕《【双调】新水令 春情》
落红满地暮春天,另一番蜂愁蝶怨。愁切切,恨绵绵。待要团圆,除非梦中
见。
【驻马听】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金钗
拨尽玉炉烟,香尘渍满琵琶面。谁共言?何时枕匾黄金钏?
【乔牌儿】日高犹自眠,病体尚嫌倦。细将往事思量遍,越无心整翠钿。
【落梅风】鸾钗断,凤髻偏,腻残妆泪痕满面。隔纱窗消声儿唤玉莲,那人
儿敢有些爻变。
【离亭宴煞】桃腮湿胭脂浅,榴裙摺皱香罗软,这相思教人怎遣?分开翡
翠巢,掂损螳螂玉,空锁鸳鸯殿。十分人怎禁两叶眉难展?有愁烦万千。羞栽并
蒂莲,懒整合欢带,怕见双飞燕。情书附锦鳞,佳音凭黄犬,何处也风流少年?
我将魂魄梦中寻,只恐怕阳台路儿远。
见。
【驻马听】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金钗
拨尽玉炉烟,香尘渍满琵琶面。谁共言?何时枕匾黄金钏?
【乔牌儿】日高犹自眠,病体尚嫌倦。细将往事思量遍,越无心整翠钿。
【落梅风】鸾钗断,凤髻偏,腻残妆泪痕满面。隔纱窗消声儿唤玉莲,那人
儿敢有些爻变。
【离亭宴煞】桃腮湿胭脂浅,榴裙摺皱香罗软,这相思教人怎遣?分开翡
翠巢,掂损螳螂玉,空锁鸳鸯殿。十分人怎禁两叶眉难展?有愁烦万千。羞栽并
蒂莲,懒整合欢带,怕见双飞燕。情书附锦鳞,佳音凭黄犬,何处也风流少年?
我将魂魄梦中寻,只恐怕阳台路儿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 快要:~要。~至。~来。即~。
- 带领,扶助:~雏。扶~。~军。
- 拿,持:~心比心。
- 把:~门关好。
-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 保养:~养。~息。
- 兽类生子:~驹。~小猪。
-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 又,且:~信~疑。
-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 刚,刚刚:~~。~才。
- 姓。
-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魂魄 hún pò
(1).古人想像中一种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附体则人生,离体则人死。《左传·昭公七年》:“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於人,以为淫厉。” 元 萨都剌 《过高唐》诗:“王孙去不返,魂魄又谁招。”《红楼梦》第三三回:“ 宝玉 听了这话,不觉轰了魂魄,目瞪口呆。”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她觉得像是失了魂魄一样,头晕得很,心翻得很,腿软得很。”亦泛指事物的精神。 清 孙枝蔚 《咏物诗·蛇》:“五百餘里气如烟,飞鸟纷纷丧魂魄。”
(2).喻指事物的关键、中心。《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然则此地断不能不虚写一番;虚写一番,又断非照那稗官家的‘附耳过来,如此如此’八个大字的故套可以了事:所以才把这文章的筋脉放在后面去,魂魄提向前头来。” ——《漢語大詞典》
(2).喻指事物的关键、中心。《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然则此地断不能不虚写一番;虚写一番,又断非照那稗官家的‘附耳过来,如此如此’八个大字的故套可以了事:所以才把这文章的筋脉放在后面去,魂魄提向前头来。” ——《漢語大詞典》
梦中(夢中)mèng zhōng
(1).睡梦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国 ,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南朝 梁 沈约 《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説着,便把他梦中所闻所见,云端里的情节,详细告诉了那 毕生 一遍。” 陶铸 《一室》诗:“ 井冈 晓日 延河 月,莫嘆相逢是梦中。”
(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3). 梦泽 之中。《左传·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3). 梦泽 之中。《左传·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 ——《漢語大詞典》
寻 ( 尋 ) xún
寻 [ xún ]
-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只 ( 衹 隻 ) zhī/zhǐ《國語辭典》
只 [ zhǐ ]
副- 仅。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 尽。如:「只管去做」。
- 但、而。如:「你做得很好,只是少了一点儿变化。」、「他不是不会,只是不用心 罢了。」
- 语尾助词,无义。《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楚辞·屈原·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 姓。如明代有只好仁。
只 [ zhī ]
名- 量词。计算物体件数的单位。如:「一只戒指」。同「只 」。
恐怕 kǒng pà
(1).畏惧。《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心惊恐怕牛羊吼,头痛生曾(憎)乳酪毡。”《前汉书平话》卷下:“御案上,太后见 刘泽 身长一丈,状貌如神,有恐怕之意。”《西游补》第三回:“当时天里嚷住,我们也有些恐怕。” 李大钊 《Bolshevism的胜利》:“战争固为他们所反对,但是他们也不恐怕战争。”
(2).副词。表示估计、担心或疑虑。《朱子语类》卷八九:“问丧礼制度节目,曰:‘恐怕《仪礼》也难行。’”《儒林外史》第十五回:“这鞋和衣服,恐怕路上冷,早晚穿穿。” 巴金 《家》七:“那时候恐怕也说不上爱。他们两个不过年纪相当,性情投合罢了。” ——《漢語大詞典》
(2).副词。表示估计、担心或疑虑。《朱子语类》卷八九:“问丧礼制度节目,曰:‘恐怕《仪礼》也难行。’”《儒林外史》第十五回:“这鞋和衣服,恐怕路上冷,早晚穿穿。” 巴金 《家》七:“那时候恐怕也说不上爱。他们两个不过年纪相当,性情投合罢了。” ——《漢語大詞典》
阳台(陽臺)yáng tái
(1).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蓆。’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后遂以“阳臺”指男女欢会之所。 南唐 严续姬 《赠别》诗:“风柳摇摇无定枝, 阳臺 云雨梦中归。” 宋 曾觌 《菩萨蛮》词:“ 阳臺 云易散,往事寻思懒。”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演舞》:“青簇簇花笼蝉鬢,软迷离似 阳臺 一片云。”
(2).即 王屋山 。 唐 李商隐 《寄永道士》诗:“共上云山独下迟, 阳臺 白道细如丝。” 朱鹤龄 注:“《真誥》:‘ 王屋山 ,仙之别天,所谓 阳臺 是也。始得道者,皆诣 阳臺 ,是清虚之宫也。’” 刘学锴 案:“‘ 阳臺 白道’即 王屋山 上之细径。”参见“ 王屋 ”。
(3).楼上房间外面的小平台。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九:“我走过她的门前,常常看见她坐在阳台上。” 韩北屏 《金字塔的启示》:“我坐在 开罗 ‘岛屿之宫’旅店的阳台上,俯瞰平静的 尼罗河 。” ——《漢語大詞典》
(2).即 王屋山 。 唐 李商隐 《寄永道士》诗:“共上云山独下迟, 阳臺 白道细如丝。” 朱鹤龄 注:“《真誥》:‘ 王屋山 ,仙之别天,所谓 阳臺 是也。始得道者,皆诣 阳臺 ,是清虚之宫也。’” 刘学锴 案:“‘ 阳臺 白道’即 王屋山 上之细径。”参见“ 王屋 ”。
(3).楼上房间外面的小平台。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九:“我走过她的门前,常常看见她坐在阳台上。” 韩北屏 《金字塔的启示》:“我坐在 开罗 ‘岛屿之宫’旅店的阳台上,俯瞰平静的 尼罗河 。” ——《漢語大詞典》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名-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儿 ( 兒 ) ér《國語辭典》
儿 [ rén ]
名- 同「人 」。《說文解字·儿部》:「儿,古文奇字人也。」元·戴侗《六書故·卷八·人》:「按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稍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則不變其本文而為人;合於下者,若『兒』若『見』則微變其本文為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