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故石麟绣虎,才华倾国,秦书漠篆,笔法空群。

李符清代〕《沁园春 寄程穆倩

五月停舟,曾访闲居,碧梧映门。有美酒盈尊,接篱倒著,生香辟蠹,束笋横陈。

吐纳便便,丰神奕奕,淮海维扬一俊人。相逢晚,喜君能倒屣,我愿扶轮。

砚名星宿堪珍。见梦里、擎将圭冕神。故石麟绣虎,才华倾国,秦书漠篆,笔法空群。

荷芰为衣,松枝作麈,忆听清谈又几旬。当斯际,想科头踞石,抱膝看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石麟绣虎才华倾国笔法空群

故 gù《國語辭典》

故 [ gù ]

  1. 原因、根由。如:「托故」、「无缘无故」、「不知何故」。《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2. 意外的事情、事件。如:「变故」、「事故」、「家庭多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昭伯问家故,尽对。」晋·杜预·注:「故,事也。」
  3. 好友、旧识。如:「沾亲带故」、「一见如故」。《隋书·卷七○·李密传》:「乃散家产,赒赡亲故。」
  4. 过去的事物。如:「温故知新」。《文选·班昭·东征赋》:「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1. 死亡。如:「病故」、「身故」、「已故」、「父母早故」。
  1. 原来的、以前的。如:「故乡」、「故国」、「故交」。《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唐·王维〈春中田园作〉诗:「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2. 死去的。如:「故总统」。
  1. 本来、从前。《左传·昭公十三年》:「又夺成然邑而使为郊尹,蔓成然故事蔡公。」《荀子·性恶》:「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2. 有意、存心。如:「明知故犯」、「故弄玄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物,应对玄言。」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也故违了皇宣命,都是些吃仓廒的鼠耗,咂脓血的苍蝇。」
  3. 仍旧、依然。《史记·卷四·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1. 因此、所以。《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石麟 shí lín
(1).见“ 石麒麟 ”。
(2).一种大蛤蟆。 明 屠本畯 《闽中海错疏》卷中:“石麟生高山深涧中,皮斑,肉白味美。昼伏竇中,夜居山头石顶最高处。”参见“ 石撞 ”。  ——《漢語大詞典》
绣虎(繡虎)xiù hǔ
《类说》卷四引《玉箱杂记》:“ 曹植 七步成章,号绣虎。”绣,谓其词华隽美;虎,谓其才气雄杰。后遂以“绣虎”称擅长诗文、词藻华丽者。 元 陈旅 《院中闻大驾先还再韵和伯修》:“毡城家拜银麕赐,棘院人争绣虎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纵绣虎窗前,当趁青春努力;而非熊堂上,未便白首灰心。” 清 方文 《赠从弟井公新婚》诗:“占熊定有甥如舅,绣虎难当妹似兄。” 清 钮琇 《觚賸·河东君》:“﹝ 柳如是 ﹞闻 茸城 陈卧子 为 云间 绣虎,移家结邻,覬有所遇。”  ——《漢語大詞典》
才华(才華)cái huá
才美之表现于外者,多指文才。《北齐书·崔瞻传》:“ 崔瞻 文词之美,实有可称,但举世重其风流,所以才华见没。” 唐 牟融 《送沈翔》诗:“谩有才华嗟未达,閒寻鸥鸟暂忘机。” 宋 周密 《玲珑四犯》词:“年少忍负才华?儘佔断艷歌芳酒。” 明 高启 《酬谢翰林留别》诗:“顾余忝乡里,才华敢论美。” 巴金 《毒草病》:“你比我有才华,你是一个好的艺术家,我却不是。”  ——《漢語大詞典》
倾国(傾國)qīng guó
(1).倾覆邦国。《晏子春秋·谏上十》:“此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 婴 不敢受命。”《史记·项羽本纪》:“此天下辩士也,所居倾国。”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二:“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輦何由过 马嵬 !”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后书怀》:“燕頷封侯空有相,蛾眉倾国自难昏。”
(2).谓耗尽国力。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倾国殫货,伏尸流血,披坚败敌如此之难也。”
(3).举国,全国。极言人多。 唐 杜甫 《留花门》诗:“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闕?”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拾遗》:“方 符坚 倾国而来,朝野大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当是时,倾国瞻仰,男女喘汗属於道。”
(4).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唐玄宗 《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箇、有情郎。”《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眼角偷传倾国貌,心苗曾倩多情种。”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空谷未闻倾国貌,褰帷都作倚门妆。”参见“ 倾国倾城 ”。
(5).指美女。 南朝 梁 何思澄 《南苑逢美人》诗:“倾城今始见,倾国昔曾闻。”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齐贤 注:“倾国指妃子。”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泛湖》:“载去 西施 岂无意,恐留倾国更迷君。”  ——《漢語大詞典》
秦 qín《國語辭典》

秦 [ qín ]

  1. 朝代名。参见「秦朝 」条。
  2. 大陆地区陕西省的简称。
  3. 姓。如宋代有秦观。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6. 字体:草~。隶~。楷~。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漠 mò《國語辭典》

漠 [ mò ]

  1. 廣大而無水草、無人定居的積沙地帶。如:「大漠」、「沙漠」。唐·杜甫〈詠懷古跡〉詩五首之三:「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1. 不關心或不相關的樣子。如:「漠視」、「漠不關心」。宋·王安石〈論陶冶人才〉: 「學者亦漠然自以禮樂刑政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當知也。」
  1. 參見「漠漠 」條。
篆 zhuàn《國語辭典》

篆 [ zhuàn ]

  1. 一种汉字书体。参见「篆书 」条。如:「大篆」、「小篆」。
  2. 尊称他人的名字。如:「台篆」、「雅篆」。
  3. 印信。如:「接篆」。
  1. 用篆体字书写。《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李华传》:「华尝为鲁山令元德秀墓碑,颜真卿书,李阳冰篆额,后人争模写之,号为『四绝碑』。」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一一:「君恩彀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
  2. 刻镂、铭刻。如:「篆刻」。《聊斋志异·卷二·阿宝》:「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异类,姻好何可复圆?」
笔法(筆法)bǐ fǎ
画画、写字、作文的技法或特色。 唐 颜真卿 《怀素上人草书歌序》:“某早岁尝接游居,屡蒙激劝,教以笔法。”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昌花 写生逼真,而笔法輭俗,殊无古人格致。”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先修王善书》:“余尝睹王所书《多心经》,用《圣教》笔法,体势遒劲。” 茅盾 《无题》:“我这是把《诗经》上反复咏叹的笔法神而化之的。”  ——《漢語大詞典》
空群(空羣)kōng qún
(1).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伯乐 一过 冀北 之野,而马羣遂空。”后因以“空羣”比喻人才被选拔一空。 宋 陆游 《得陈阜卿先生手帖》诗:“ 冀北 当年浩莫分,斯人一顾每空羣。”
(2).犹超群。 清 吴伟业 《题归玄恭僧服小像》诗之四:“ 中山 絶技妙空羣, 智永 传家在 右军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