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白莲池,素葩覆清澜。
白居易〔唐代〕《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滩。
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
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
龛间长丈余,门户无扃关。
俯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
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
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
岩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
根株抱石长,屈曲虫蛇蟠。
松桂乱无行,四时郁芊芊。
枝梢袅清吹,韵若风中弦。
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
幽鸟时一声,闻之似寒蝉。
首憩宾位亭,就坐未及安。
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
拂檐虹霏微,绕栋云回旋。
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
野绿簇草树,眼界吞秦原。
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
却顾来时路,萦纡映朱栏。
历历上山人,一一遥可观。
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
栾栌与户牖,恰恰金碧繁。
云昔迦叶佛,此地坐涅槃。
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
西开玉像殿,白佛森比肩。
抖擞尘埃衣,礼拜冰雪颜。
叠霜为袈裟,贯雹为华鬘。
逼观疑鬼功,其迹非雕镌。
次登观音堂,未到闻栴檀。
上阶脱双履,敛足升净筵。
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
黑夜自光明,不待灯烛燃。
众宝互低昂,碧佩珊瑚幡。
风来似天乐,相触声珊珊。
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点缀佛髻上,合为七宝冠。
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
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祗园。
吹如秋鹤声,可以降灵仙。
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
宝堂豁三门,金魄当其前。
月与宝相射,晶光争鲜妍。
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
晓寻南塔路,乱竹低婵娟。
林幽不逢人,寒蝶飞翾翾。
山果不识名,离离夹道蕃。
足以疗饥乏,摘尝味甘酸。
道南蓝谷神,紫伞白纸钱。
若岁有水旱,诏使修苹蘩。
以地清净故,献奠无荤膻。
危石叠四五,磊嵬欹且刓。
造物者何意,堆在岩东偏。
冷滑无人迹,苔点如花笺。
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
目眩手足掉,不敢低头看。
风从石下生,薄人而上抟。
衣服似羽翮,开张欲飞骞。
岌岌三面峰,峰尖刀剑攒。
往往白云过,决开露青天。
西北日落时,夕晖红团团。
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
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
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
周回绕山转,下视如青环。
或铺为慢流,或激为奔湍。
泓澄最深处,浮出蛟龙涎。
侧身入其中,悬磴尤险难。
扪萝踏樛木,下逐饮涧猿。
雪迸起白鹭,锦跳惊红鳣。
歇定方盥漱,濯去支体烦。
浅深皆洞彻,可照脑与肝。
但爱清见底,欲寻不知源。
东崖饶怪石,积甃苍琅玕。
温润发于外,其间韫玙璠。
卞和死已久,良玉多弃捐。
或时泄光彩,夜与星月连。
中顶最高峰,拄天青玉竿。
(炯左换鼠)(鼠令)上不得,岂我能攀援。
上有白莲池,素葩覆清澜。
闻名不可到,处所非人寰。
又有一片石,大如方尺砖。
插在半壁上,其下万仞悬。
云有过去师,坐得无生禅。
号为定心石,长老世相传。
却上谒仙祠,蔓草生绵绵。
昔闻王氏子,羽化升上玄。
其西晒药台,犹对芝术田。
时复明月夜,上闻黄鹤言。
回寻画龙堂,二叟鬓发斑。
想见听法时,欢喜礼印坛。
复归泉窟下,化作龙蜿蜒。
阶前石孔在,欲雨生白烟。
往有写经僧,身静心精专。
感彼云外鸽,群飞千翩翩。
来添砚中水,去吸岩底泉。
一日三往复,时节长不愆。
经成号圣僧,弟子名杨难。
诵此莲花偈,数满百亿千。
身坏口不坏,舌根如红莲。
颅骨今不见,石函尚存焉。
粉壁有吴画,笔彩依旧鲜。
素屏有褚书,墨色如新干。
灵境与异迹,周览无不殚。
一游五昼夜,欲返仍盘桓。
我本山中人,误为时网牵。
牵率使读书,推挽令效官。
既登文字科,又忝谏诤员。
拙直不合时,无益同素餐。
以此自惭惕,戚戚常寡欢。
无成心力尽,未老形骸残。
今来脱簪组,始觉离忧患。
及为山水游,弥得纵疏顽。
野糜断羁绊,行走无拘挛。
池鱼放入海,一往何时还。
身著居士衣,手把南华篇。
终来此山住,永谢区中缘。
我今四十余,从此终身闲。
若以七十期,犹得三十年。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滩。
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
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
龛间长丈余,门户无扃关。
俯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
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
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
岩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
根株抱石长,屈曲虫蛇蟠。
松桂乱无行,四时郁芊芊。
枝梢袅清吹,韵若风中弦。
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
幽鸟时一声,闻之似寒蝉。
首憩宾位亭,就坐未及安。
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
拂檐虹霏微,绕栋云回旋。
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
野绿簇草树,眼界吞秦原。
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
却顾来时路,萦纡映朱栏。
历历上山人,一一遥可观。
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
栾栌与户牖,恰恰金碧繁。
云昔迦叶佛,此地坐涅槃。
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
西开玉像殿,白佛森比肩。
抖擞尘埃衣,礼拜冰雪颜。
叠霜为袈裟,贯雹为华鬘。
逼观疑鬼功,其迹非雕镌。
次登观音堂,未到闻栴檀。
上阶脱双履,敛足升净筵。
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
黑夜自光明,不待灯烛燃。
众宝互低昂,碧佩珊瑚幡。
风来似天乐,相触声珊珊。
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点缀佛髻上,合为七宝冠。
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
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祗园。
吹如秋鹤声,可以降灵仙。
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
宝堂豁三门,金魄当其前。
月与宝相射,晶光争鲜妍。
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
晓寻南塔路,乱竹低婵娟。
林幽不逢人,寒蝶飞翾翾。
山果不识名,离离夹道蕃。
足以疗饥乏,摘尝味甘酸。
道南蓝谷神,紫伞白纸钱。
若岁有水旱,诏使修苹蘩。
以地清净故,献奠无荤膻。
危石叠四五,磊嵬欹且刓。
造物者何意,堆在岩东偏。
冷滑无人迹,苔点如花笺。
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
目眩手足掉,不敢低头看。
风从石下生,薄人而上抟。
衣服似羽翮,开张欲飞骞。
岌岌三面峰,峰尖刀剑攒。
往往白云过,决开露青天。
西北日落时,夕晖红团团。
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
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
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
周回绕山转,下视如青环。
或铺为慢流,或激为奔湍。
泓澄最深处,浮出蛟龙涎。
侧身入其中,悬磴尤险难。
扪萝踏樛木,下逐饮涧猿。
雪迸起白鹭,锦跳惊红鳣。
歇定方盥漱,濯去支体烦。
浅深皆洞彻,可照脑与肝。
但爱清见底,欲寻不知源。
东崖饶怪石,积甃苍琅玕。
温润发于外,其间韫玙璠。
卞和死已久,良玉多弃捐。
或时泄光彩,夜与星月连。
中顶最高峰,拄天青玉竿。
(炯左换鼠)(鼠令)上不得,岂我能攀援。
上有白莲池,素葩覆清澜。
闻名不可到,处所非人寰。
又有一片石,大如方尺砖。
插在半壁上,其下万仞悬。
云有过去师,坐得无生禅。
号为定心石,长老世相传。
却上谒仙祠,蔓草生绵绵。
昔闻王氏子,羽化升上玄。
其西晒药台,犹对芝术田。
时复明月夜,上闻黄鹤言。
回寻画龙堂,二叟鬓发斑。
想见听法时,欢喜礼印坛。
复归泉窟下,化作龙蜿蜒。
阶前石孔在,欲雨生白烟。
往有写经僧,身静心精专。
感彼云外鸽,群飞千翩翩。
来添砚中水,去吸岩底泉。
一日三往复,时节长不愆。
经成号圣僧,弟子名杨难。
诵此莲花偈,数满百亿千。
身坏口不坏,舌根如红莲。
颅骨今不见,石函尚存焉。
粉壁有吴画,笔彩依旧鲜。
素屏有褚书,墨色如新干。
灵境与异迹,周览无不殚。
一游五昼夜,欲返仍盘桓。
我本山中人,误为时网牵。
牵率使读书,推挽令效官。
既登文字科,又忝谏诤员。
拙直不合时,无益同素餐。
以此自惭惕,戚戚常寡欢。
无成心力尽,未老形骸残。
今来脱簪组,始觉离忧患。
及为山水游,弥得纵疏顽。
野糜断羁绊,行走无拘挛。
池鱼放入海,一往何时还。
身著居士衣,手把南华篇。
终来此山住,永谢区中缘。
我今四十余,从此终身闲。
若以七十期,犹得三十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名-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 登載。如:「上報」、「上帳」。
-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 參見「上聲 」條。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白 bái《國語辭典》
白 [ bái ]
語音 名- 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 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如天地四方的西方、一年四季的秋、五臟的肺等。《說文解字·白部》:「白,西方色也。」
- 罰酒的杯子。也泛指一般酒杯。《漢書·卷一○○·敘傳上》:「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觴舉白。」唐·李善·注:「白,罰爵名也。」
- 戲劇裡的對話。如:「道白」、「對白」。
- 姓。如唐代有白居易、白行簡,元代有白樸。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告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 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用於平輩或晚輩。唐·韓愈〈答李翊書〉:「聊相為言之。愈白。」
- 晨光初發,天明。宋·蘇軾〈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 彰明、表明。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 揭穿,專指戳穿謊言。元·王曄《桃花女·楔子》:「我周公在卦鋪裡面,你自喚他出來,白他謊,討他銀子去。」
-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如:「白了他一眼。」
- 白色的。如:「白紙」、「白布」、「藍天白雲」。
- 潔淨的。如:「潔白」。
-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 率直、誠實。如:「坦白」。
- 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如:「白飯」、「白開水」。
- 錯誤的。如:「寫白字」。
-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如:「白眼」。
- 以合法掩護非法,以正當掩護不法的。與「黑」相對。如:「白道」。
- 徒然。如:「白跑一趟」、「白來」、「白費」。《紅樓夢·第六○回》:「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白給人做粗活。」
- 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如:「白吃白喝」。
- 就是、完全、實在。《金瓶梅·第一一回》:「家中好不無人,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白不得個閒。」
白 [ bó ]
讀音- (一)之讀音。
莲池(蓮池)lián chí
(1).种莲的池沼。 南朝 梁 任昉 《咏池边桃》:“聊逢赏者爱,栖趾傍莲池。” 唐 崔元翰 《杂言奉和圣制见自生藤》:“餘芳连桂树,积润傍莲池。”
(2).指佛地。佛教谓极乐净土。 明 高濂 《玉簪记·投庵》:“不是三年曾有约,谁教今日会莲池。” 明 无名氏 《赠书记·假尼入寺》:“再不回头苦海向莲池,将来堕落知何地。” 清 沈起凤 《谐铎·穷士扶乩》:“年来説法成空相,愿咒莲池化酒杯。” 冰心 《往事(二)》三:“天国泥犁,任她幻拟:是泛入七宝莲池?是参谒白玉帝座。”
(3). 明 高僧。本姓 沉 ,名 袾宏 ,字 佛慧 ,号 莲池 , 仁和 (今 浙江 杭州 )人,世称 莲池大师 。又称 云栖大师 。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游跡》诗之八:“何许 莲池 老,空门另立阶。” ——《漢語大詞典》
(2).指佛地。佛教谓极乐净土。 明 高濂 《玉簪记·投庵》:“不是三年曾有约,谁教今日会莲池。” 明 无名氏 《赠书记·假尼入寺》:“再不回头苦海向莲池,将来堕落知何地。” 清 沈起凤 《谐铎·穷士扶乩》:“年来説法成空相,愿咒莲池化酒杯。” 冰心 《往事(二)》三:“天国泥犁,任她幻拟:是泛入七宝莲池?是参谒白玉帝座。”
(3). 明 高僧。本姓 沉 ,名 袾宏 ,字 佛慧 ,号 莲池 , 仁和 (今 浙江 杭州 )人,世称 莲池大师 。又称 云栖大师 。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游跡》诗之八:“何许 莲池 老,空门另立阶。” ——《漢語大詞典》
素葩
白居易游悟真寺诗见白莲下 ——《骈字类编》
覆 fù《國語辭典》
覆 [ fù ]
动- 翻倒、倾倒。如:「车翻覆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论语·子罕》:「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 反转。如:「反复无常」、「翻来覆去」。
- 毁灭、消灭。如:「倾覆」、「颠覆」。《论语·阳货》:「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新唐书·卷一三六·李光弼传》:「光弼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覆众。」
- 回、还。如:「答覆」、「复信」。《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这时逢瓜代回国,到京复命,请假修墓来的。」同「复 」。
- 详察。《旧唐书·卷一一○·邓景山传》:「以镇抚纪纲为己任,检覆军吏隐没者。」
- 遮盖。如:「覆盖」。《庄子·德充符》:「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聊斋志异·卷五·阳武侯》:「见舍上鸦鹊群集,竞以翼覆漏处。」
- 隐藏、埋伏。《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魏书·卷八九·酷吏传·李洪之传》:「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
- 重、再。如:「重覆」。同「复 」。
清澜(清澜)
唐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其九 秋雁 何当同顾影,刷羽泛清澜。
《韵府拾遗 寒韵》:刘孝绰诗羽觞环阶转清澜傍席流 ——《骈字类编》
《韵府拾遗 寒韵》:刘孝绰诗羽觞环阶转清澜傍席流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