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我无飞仙术,御气周八极;

陆游宋代〕《初入西州境述怀

我无飞仙术,御气周八极;寸步常依人,艰哉万里役。
自行剑关南,大道平如席,日高徐驾车,薄暮亦两驿。
及兹山愈远,原野若加辟。
茂树冬不凋,寒花晚犹拆。
昔我卜远游,至蜀龟辄食。
弛装有定处,呜呼岂人力。
颇传岷山下,清淑无疠疫。
士风尚豪举,意气喜远客。
薪米家可求,借书亦易得。
思吴虽不忘,所愿少休息。
吾闻古达人,雅志在山泽,岂无及物心,但恨俗褊迫。
揽德虽成留,引去常勇决;骇机满人间,著脚无上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飞仙御气八极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飞仙(飛僊)fēi xiān
亦作“ 飞僊 ”。 会飞的仙人。《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蓬莱山 ﹞周廻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惟飞仙有能到其处耳。”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晋卿所和》之一:“会看飞僊虎头篋,却来颠倒拾遗裘。”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三》:“ 王元美 云:如飞仙游天,不染尘俗。”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迦陵配》:“此儿好骨气,读书可成名宿,入道可作飞仙。”  ——《漢語大詞典》
术 ( 術 ) shù/shú/zhú
术 [ shù ]
  1. 技艺:技~。艺~。武~。学~。不学无~。
  2. 方法:战~。权~。心~。
  3. 古代城市中的道路。
术 [ shú ]
  1. 同“秫”。黏谷子。《説文•禾部》:“秫,稷之黏者。或省禾。”
  2. 姓。《章丘志》:“(章丘)縣有术姓,自云金丞相术虎高琪之後。”
术 [ zhú ]
  1. 草名。菊科术属植物的泛称。多年生草本。有白术、苍术等数种。也作“𦬸”。《爾雅•釋草》:“𦬸,山薊,楊枹薊。”《集韻•術韻》:“𦬸,草名。《説文》:‘山薊也。’或作术。”
御气(御氣)yù qì
(1).运气。 晋 成公绥 《啸赋》:“进取诸身,役心御气。” 南朝 陈 张正见 《重阳殿成金石会竟上诗》:“登臺諠大厦,御气响钧天。” 明 唐顺之 《次韵赠施道人》:“御气曾闻 老氏 柔,寄身偏爱水云幽。”
(2).犹御风。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时乘既位,御气之驾翔焉。” 唐 包佶 《祀风神师乐章·迎神》诗:“ 太皞 御气, 句芒 肇功。” 元 柳贯 《松雪老人临王晋卿烟江迭嶂图》诗:“我疑此叟犹未化,瞬息御气行九州。”
(3).帝王的气象。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 花蕚 、 夹城 通御气, 芙蓉 小苑入边愁。” 元 王逢 《送薛鹤齐真人代祀还京》诗:“日绕五文皆御气,海浮一髮是 成山 。” 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卷上:“吾乡 秋锦山人 《宣府诗》:‘行宫寂寞双槐树,御气消沈旧酒楼。’”
(4).制御血气,控制意气。御,通“ 御 ”。 宋 吕祖谦 《东莱博议·楚武王心荡》:“圣贤君子,以心御气,而不为气所御。”  ——《漢語大詞典》
周 zhōu《國語辭典》

周 [ zhōu ]

  1. 完密、严谨。如:「周密」、「周详」。《说文解字·口部》:「周,密也。」《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2. 全部、整个。如:「周身」。
  1. 朝代名:➊ ​ 参见「周朝 」条。➋ ​ 参见「[[北周]]」条。➌ ​ 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➍ ​ 参见「[[后周]]」条。
  2. 环绕区域的外围部分。如:「四周」、「圆周」、「周围」。
  3. 量词。计算环绕次数的单位。如:「环岛一周」、「绕场两周」。
  4. 满一年。如:「周年」、「周岁」。通「周」。
  5. 姓。如明代有周顺昌。
  1. 环绕。如:「周而复始」。《楚辞·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2. 救济、援助。如:「周济」。《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夷王梅赜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通「赒」。
  1. 普遍、全、都。如:「众所周知」。《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八极(八極)bā jí
八方极远之地。《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 高诱 注:“八极,八方之极也,言其远。” 唐 李白 《大鹏赋》:“余昔於 江陵 见 天台 司马子微 ,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鲁迅 《南腔北调集·大家降一级试试看》:“ 杜威 教授有他的实验主义, 白璧德 教授有他的人文主义,从他们那里零零碎碎贩运一点回来的就变了 中国 的呵斥八极的学者,不也是一个不可动摇的证明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