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吾党少年子黄子,问津陋巷参颜氏。

杨万里宋代〕《题黄辰告愚斋

圣门如天不可梯,诸子欲以智取之。
杏坛独立无个事,只有回愚也大奇。
吾党少年子黄子,问津陋巷参颜氏。
只今此事冷如浆,来年八月槐花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吾党少年黄子问津陋巷

吾党(吾黨)wú dǎng
(1).我的同乡。《论语·子路》:“ 叶公 语 孔子 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邢昺 疏:“言吾乡党中有直身而行者。”
(2).犹吾辈,吾俦。 唐 贾岛 《石门陂留辞从叔謩》诗:“何时临涧柳,吾党共来攀?” 严复 《论世变之亟》:“究吾党之所为,盖不至於灭四千年之文物。”
(3).我们的政党。 孙中山 《在梧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吾党之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种。”  ——《漢語大詞典》
少年 shào nián
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 李贤 注:“少年,未多年也。”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漢語大詞典》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黄子 huáng zǐ
(1).矿物名。指黄石脂。《文选·张衡〈南都赋〉》“中黄瑴玉” 李善 注引 晋 张华 《博物志》:“石中黄子,黄石脂。” 唐 顾况 《剡纸歌》:“ 宛委山 里禹餘粮,石中黄子黄金屑。”
(2).指额黄、花黄。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 唐 李商隐 《宫中曲》:“赚得羊车来,低扇遮黄子。” 刘学锴 等注:“此‘黄子’当指额黄。”
(3).曲的一种。即女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女麴》:“此乃女人以完麦罨成黄子,故有诸名。”
(4).一种野橘名。 宋 苏轼 《以黄子木拄杖为子由生日之寿》诗:“ 海南 无嘉植,野果名黄子。坚瘦多节目,天材任操倚。” 王文诰 辑注:“《番禺杂编·黄子类》: 交州 子橘属也,淡黄色。”
(5).指蟹黄。《红楼梦》第三八回:“ 平儿 早剔了一壳黄子送来。”
(6).行子,行货子。犹东西。用作詈词。《红楼梦》第四十回:“下作黄子!没乾没浄的乱闹。”《镜花缘》第六八回:“俺把你这没良心的混帐黄子!”一说,犹胚子,种子。  ——《漢語大詞典》
问津(問津)wèn jīn
(1).询问渡口。《论语·微子》:“ 长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过之,使 子路 问津焉。” 宋 陆游 《郊行》诗:“ 桐君山 路无多远,元自知津莫问津。” 清 曹寅 《渡潞河题壁》诗:“水流沙阔岸无尘,策马东来此问津。”
(2).寻访或探求。 晋 陶潜 《桃花源记》:“ 南阳 刘子驥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朝 梁 沈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寻师讲道,结友问津。” 唐 方干 《上越州杨岩中丞》诗:“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求拜碧油幢。”
(3).比喻探问价格或情况(多用于否定句)。 阿英 《津平日记选·一九四九年四月十五日》:“一般售价,至少高过 沉市 十倍,不敢问津。” 冯骥才 《雕花烟斗》:“他落魄了,被人遗忘了,无人问津了。”  ——《漢語大詞典》
陋巷 lòu xiàng
(1).简陋的巷子。《论语·雍也》:“贤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一说,狭小简陋的居室。 刘宝楠 正义:“ 颜子 陋巷,即《儒行》所云‘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解者以为街巷之巷,非也。” 清 唐孙华 《连雨》诗:“贫突断炊烟,陋巷少行跡。” 郁达夫 《雁荡山的秋月》:“此行若果,那么我们的志愿也毕,可以永远老死在蓬窗陋巷之中了。”
(2).借指贫寒。 晋 潘岳 《杨仲武诔》:“虽舅氏隆盛,而孤贫守约,心安陋巷,体服菲薄,余甚奇之。” 宋 欧阳修 《送秘书丞宋君归太学序》:“陋巷之士,甘藜藿而修仁义,毁誉不干其守,飢寒不累其心。”
(3).借指贫寒之家。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书丹元子宁极斋》:“ 王郎 濯紈綺,意与陋巷亲。”参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巷”。  ——《漢語大詞典》
参 ( 參 ) cān/shēn/cēn/sān《國語辭典》

参 [ sān ]

  1. 三的大寫。
颜 ( 顏 顔 ) yán
颜 [ yán ]
  1. 面容,脸色,脸面:容~。开~。~面。~色。笑逐~开。鹤发童~。
  2. 色彩:~料。五~六色。
  3. 姓。
氏 shì/zhī《國語辭典》

氏 [ shì ]

  1. 古代巴蜀一帶稱突出而將要崩頹的山崖。《說文解字·氏部》:「氏,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墮者曰氏。」
  2. 姓的支系。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表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分別子孫的支派,漢以後姓氏則互用不分。
  3. 古代傳說的人物或國名、朝代等,均繫以氏。如:「伏羲氏」、「神農氏」、「葛天氏」、「有扈氏」。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
  4. 古代少數民族支系的稱號。如鮮卑族有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
  5. 稱學有專長或有聲望的人。如:「春秋左氏傳」、「段氏說文解字注」。
  6. 古代稱呼已婚婦女,常於父姓或夫姓與父姓之後繫氏。如:「張氏」、「王氏」、「陳林氏」、「孫李氏」。
  7. 古代於官爵名後繫氏以稱呼。如:「師氏」、「太史氏」。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8. 對親屬的尊稱。於親屬稱謂後繫氏。如:「母氏」、「舅氏」、「仲氏」。
  9. 學術派別。如:「老氏」、「釋氏」。《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妙思六經,逍遙百氏。」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氏 [ zhī ]

  1. 參見「月氏 」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