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生时各在一山许,畦丁作媒得相聚。

杨万里宋代〕《再并赋瑞香水仙兰三花

水仙头重力纤弱,碧柳腰支黄玉萼。娉娉袅袅谁为扶,瑞香在旁扶著渠。

春兰初芽嫩仍短,娇如稚子无人管。瑞香绿荫浓如云,风日不到况路尘。

生时各在一山许,畦丁作媒得相聚。三花异种复异妆,三花同韵更同香。

诗人喜渠伴幽独,不道被渠教断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生时一山畦丁得相

生时(生時)shēng shí
(1).出生的年、月、日、时。 宋 秦观 《望海潮》词之四:“但恐生时注著,合有分于飞。”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上面写的是大哥底生时本命。”
(2).活着的时候;生前。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他今死了,也道的个生时了了,死后为神。”《廿载繁华梦》第三回:“大人生时,曾説过有三十来万带回京去。”  ——《漢語大詞典》
各 gè/gě《國語辭典》

各 [ gè ]

  1. 指代一定群体中的不同个体本身。如:「各自」。《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1. 每。如:「各个」。《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库府藏之积。」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一山
唐 李德裕 思山居一十首 清明后忆山中 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
唐 李贺 感讽五首 其三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唐 王建 霓裳词十首 其七 一山星月霓裳动,好字先从殿里来。
唐 王建 谢田赞善见寄 错判符曹群吏笑,乱书岩石一山憎。
唐 刘昭禹 灵溪观 云开孤月上,瀑喷一山寒。
宋 范成大 虎丘六绝句 其三 白莲池 潭影中间龙影卧,一山好处没人题。
宋 赵师秀 和人韵赠北山僧 二月春风添树色,一山夜雨失泉声。
金 秦略 麝香 山麝逃风远谷藏,一山行过四山香。
金 麻九畴 跋范宽秦川图 一山一形似争长,一石一态如布军。
金 赵沨 晚宿山寺 犬吠一山秋意静,敲门时有夜归僧。  ——《骈字类编》
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1. 应允,认可:~可。允~。特~。
  2. 承认其优点:赞~。嘉~。
  3. 预先答应给与:~诺。
  4.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5. 或者,可能:也~。或~。
  6. 处,地方:何~人。
  7.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8. 这样:如~。
  9.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10. 姓。
许 [ hǔ ]
  1.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畦丁 qí dīng
(1).园丁。 唐 杜甫 《驱竖子摘苍耳》诗:“畦丁告劳苦,无以供朝夕。” 宋 杨万里 《五月三日早起步东园示幼舆子》诗之二:“筠箕苕帚两无踪,窃果畦丁职不供。” 清 曹寅 《月夜舟泊惠山过秦园》诗:“畦丁欵客浑常事,应怪深宵数笠圆。” 清 梁章钜 《称谓录·百工》:“畦丁即园丁也。”
(2).畦夫。 宋 王禹偁 《盐池十八韵》:“场吏输年额,畦丁奉月课。”  ——《漢語大詞典》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媒 méi《國語辭典》

媒 [ méi ]

  1. 介绍婚姻的人。如:「媒妁」、「媒人」。《礼记·坊记》:「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 不相见。」唐·秦韬玉〈贫女〉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2. 借指联系双方的事物。如:「病媒」、「虫媒」。《文选·枚乘·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唐·韩愈〈咏雪赠张籍〉诗:「助留风作党,劝坐火为媒。」
  3. 介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丰隆求宓妃,鸩鸟媒娀女。」宋·杨万里〈过百家渡〉诗:「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得相
史记孙叔敖传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骈字类编》
聚 jù《國語辭典》

聚 [ jù ]

  1. 集合、會合。如:「物以類聚」。《易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吳句餘予之朱方,聚其族焉而居之,富於其舊。」
  2. 堆積、蓄積。如:「聚沙成塔」。《荀子·王制》:「我今將畜積并聚之於倉廩。」《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又於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埶。」
  3. 徵收、搜括。《論語·先進》:「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1. 村落。《史記·卷一·五帝本紀》:「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唐·張守節·正義:「聚,謂村落也。」漢·王襃〈僮約〉:「往來市聚,慎護姦偷。」
  2. 人群。《左傳·成公十三年》:「虔劉我邊陲,我是以有輔氏之聚。」晉·杜預·注:「聚,眾也。」
  3. 積蓄。《左傳·哀公十七年》:「楚白公之亂,陳人恃其聚而侵楚。」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