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使君知有不自由,

元稹唐代〕《崔徽歌

崔徽本不是娼家,教歌按舞娼家长。使君知有不自由,
坐在头时立在掌。有客有客名丘夏,善写仪容得恣把。
为徽持此谢敬中,以死报郎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使君自由

使君 shǐ jūn
(1). 汉 时称刺史为使君。《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2).尊称州郡长官。《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张松 ﹞还,疵毁 曹公 ,劝 璋 自絶,因説 璋 曰:‘ 刘豫州 ,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 唐 张籍 《苏州江岸留别乐天》诗:“莫忘使君吟咏处, 汝坟湖 北 武丘 西。” 宋 王禹偁 《寒食》:“使君慵不出,愁坐读《离骚》。”
(3).对人的尊称。 清 秋瑾 《柬某君》诗:“苍天有意磨英骨,青眼何人识使君?”
尊称奉命出使的人。《汉书·王訢传》:“使君顓杀生之柄,威震郡国。” 颜师古 注:“为使者,故谓之使君。”《后汉书·寇恂传》:“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 清 方文 《送左三山先生巡按浙江》诗:“四岳分巡狩,东方属使君。”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自由 zì yóu
(1).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拘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今方权宦羣居,同恶如市,上不自由,政出左右。”《北史·尒朱世隆传》:“既总朝政,生杀自由,公行淫泆,信任羣小,随情与夺。”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之七:“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野人之性,视宫殿如籓笼,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
(2).法律名词。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之类均属之。
(3).哲学名词。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哲学上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