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
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二年戮李锜,不战安江东。
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或者天降沴,无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
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宥死降五刑,责己宽三农。
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
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
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
凝为油油云,散作习习风。昼夜三日雨,凄凄复濛濛。
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
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皇天与后土,所感无不通。
冠珮何锵锵,将相及王公。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
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
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
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二年戮李锜,不战安江东。
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或者天降沴,无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
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宥死降五刑,责己宽三农。
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
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
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
凝为油油云,散作习习风。昼夜三日雨,凄凄复濛濛。
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
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皇天与后土,所感无不通。
冠珮何锵锵,将相及王公。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
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
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顺人(順人)shùn rén
顺从民心。《韩非子·用人》:“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后汉书·章帝纪》:“俗知顺人,莫知顺天。” 唐 权德舆 《仲秋朝拜昭陵》诗:“抚运斯顺人,救焚非逐鹿。” ——《漢語大詞典》
人心 rén xīn
(1).人的心地。《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宋 梅尧臣 《送怀倅李太傅》诗:“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 清 姚鼐 《仪郑堂记》:“自 郑 王 异术,而风俗人心之厚簿以分。”
(2).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如:这个没有人心的家伙。
(3).指人们的意愿、感情等。《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所谓人心者,喜怒哀乐之已发者也。”《红楼梦》第九十回:“这么看起来,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 ——《漢語大詞典》
(2).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如:这个没有人心的家伙。
(3).指人们的意愿、感情等。《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所谓人心者,喜怒哀乐之已发者也。”《红楼梦》第九十回:“这么看起来,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 ——《漢語大詞典》
悦 ( 悅 ) yuè
悦 [ yuè ]
- 高兴,愉快:喜~。愉~。和颜~色。心~诚服。取~于人。
- 使愉快:~耳。赏心~目。
- 姓。
先天 xiān tiān
(1).谓先于天时而行事,有先见之明。《易·乾》:“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孔颖达 疏:“先天而天弗违者,若在天时之先行事,天乃在后不违,是天合大人也。”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有令赋诗》:“三正迭绍,洪圣启运;自昔哲王,先天而顺;羣辟崇替,降及近古。” 唐 白居易 《贺雨》诗:“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
(2).谓与生俱来,先于感觉经验和直接实践。《高子遗书·会语六一》:“命之所有,先天也;人之肎为,后天也。无先天不起后天,无后天不成先天。”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窗前草色悟惺惺,完却先天一点灵。碧緑满山皆意趣,春风 沂水 伴《西铭》。” 柳青 《狠透铁》:“他们说老汉精神上有一种先天的质素,使他嗅出异己阶级的味道。”
(3).指人或动物诞生前的胚胎时期。《红楼梦》第二八回:“ 林妹妹 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儿风寒。”《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一·参附汤》“治阴阳气血暴脱等之证”注:“先身而生,谓之先天;后身而生,谓之后天。先天之气在肾,是父母之所赋;后天之气在脾,是水谷之所化。”
(4).指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 清 赵翼 《静观》诗之一:“大《易》论天道,恒久而不已;此从后天观,未究先天始。”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这坛本在虚空闢建,象涵太极法先天。”
(5).指 伏羲 所作之《易》。 宋 罗泌 《路史·发挥一·论三易》:“ 伏羲氏 之先天, 神农 易之为中天; 神农 之中天, 黄帝 易之为后天。岂非《易》道广大,变通不穷,有非一法之所能尽?” 明 杨慎 《丹铅续录·三易》:“《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 干令升 注云:‘…… 伏羲 之《易》小成,为先天; 神农 之《易》中成,为中天; 黄帝 之《易》大成,为后天。’予按: 邵康节 之《易》先天、后天,其源出于此。” 尚秉和 《周易尚氏学·总论》:“先天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一阴一阳,相偶相对,乃天地自然之法象。” ——《漢語大詞典》
(2).谓与生俱来,先于感觉经验和直接实践。《高子遗书·会语六一》:“命之所有,先天也;人之肎为,后天也。无先天不起后天,无后天不成先天。”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窗前草色悟惺惺,完却先天一点灵。碧緑满山皆意趣,春风 沂水 伴《西铭》。” 柳青 《狠透铁》:“他们说老汉精神上有一种先天的质素,使他嗅出异己阶级的味道。”
(3).指人或动物诞生前的胚胎时期。《红楼梦》第二八回:“ 林妹妹 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儿风寒。”《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一·参附汤》“治阴阳气血暴脱等之证”注:“先身而生,谓之先天;后身而生,谓之后天。先天之气在肾,是父母之所赋;后天之气在脾,是水谷之所化。”
(4).指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 清 赵翼 《静观》诗之一:“大《易》论天道,恒久而不已;此从后天观,未究先天始。”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这坛本在虚空闢建,象涵太极法先天。”
(5).指 伏羲 所作之《易》。 宋 罗泌 《路史·发挥一·论三易》:“ 伏羲氏 之先天, 神农 易之为中天; 神农 之中天, 黄帝 易之为后天。岂非《易》道广大,变通不穷,有非一法之所能尽?” 明 杨慎 《丹铅续录·三易》:“《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 干令升 注云:‘…… 伏羲 之《易》小成,为先天; 神农 之《易》中成,为中天; 黄帝 之《易》大成,为后天。’予按: 邵康节 之《易》先天、后天,其源出于此。” 尚秉和 《周易尚氏学·总论》:“先天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一阴一阳,相偶相对,乃天地自然之法象。” ——《漢語大詞典》
天意 tiān yì
(1).上天的意旨。《墨子·天志上》:“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汉书·礼乐志》:“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吾儕流落岂天意,自坐迂阔非人挤。”《红楼梦》第九十回:“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 老舍 《神拳》第三幕:“凡事都有天意,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管它干到几时为止?”
(2).帝王的心意。 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诗:“詔书引上殿,奋舌动天意。” 唐 王建 《上裴度舍人》诗:“天意皆从彩毫出,宸心尽向紫烟来。”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 仁庙 晚未得嗣,天意颇无聊。”
(3).自然的意趣。 宋 梅尧臣 《墨竹》诗:“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壁间天意足。” ——《漢語大詞典》
(2).帝王的心意。 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诗:“詔书引上殿,奋舌动天意。” 唐 王建 《上裴度舍人》诗:“天意皆从彩毫出,宸心尽向紫烟来。”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 仁庙 晚未得嗣,天意颇无聊。”
(3).自然的意趣。 宋 梅尧臣 《墨竹》诗:“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壁间天意足。” ——《漢語大詞典》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 「從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