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南檐架短廊,沙路白茫茫。

张祜唐代〕《信州水亭

南檐架短廊,沙路白茫茫。尽日不归处,一庭栀子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南檐沙路白茫茫

南檐
南北朝 江淹 还故园诗 北地三变露,南檐再逢霜。
唐 白居易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 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  ——《骈字类编》
架 jià《國語辭典》

架 [ jià ]

  1. 泛指一般有线条组织,具支撑或搁置作用的结构体。如:「鹰架」、「屋架」、「骨架」、「衣架」、「葡萄架」、「书架」。唐·白居易〈秦中吟·伤宅〉:「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2. 身段和姿势。如:「架势十足」。
  3. 量词。计算飞机或机器等的单位。如:「百架飞机」、「一架机器」、「两架电视机」。
  1. 搭设。如:「架桥」、「架帐棚」、「架梯子」。
  2. 以一物加在另外一物之上。如:「把砖头架上去。」、「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3. 搀扶。往往带有强制的意思。如:「绑架」、「架住他!别让他跑了!」
  4. 互相殴打、争吵。如:「打架」、「吵架」、「劝架」。
  5. 抵挡。如:「招架」、「用手架住他的来拳。」
  6. 虚构、捏造。《金瓶梅·第七四回》:「各人衣饭,他平白怎么架你是非?」
短 duǎn《國語辭典》

短 [ duǎn ]

  1. 长的相反词:➊ ​ 指距离或长度小。如:「短刀」、「短裙」。➋ ​ 指时间少。如:「昼长夜短」。《书经·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➌ ​ 指才气少。如:「短才」。《晋书·卷六二·刘琨传》:「以臣愚短,当此至难,忧如循环,不遑寝食。」
  1. 过失、缺点。如:「护短」、「揭短」、「说长道短」、「截长补短」。
  1. 缺少。《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我这儿短了两只白皮箱。」
  2. 说别人坏话。《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3. 抢劫。《儒林外史·第四回》:「严乡绅执意不肯,把小的的驴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
廊 láng《國語辭典》

廊 [ láng ]

  1. 屋前簷下通行的走道。如:「走廊」、「长廊」。
沙路 shā lù
(1).沙滩上的路;沙石路。 北周 庾信 《望野》诗:“涸渚通沙路,寒渠塞水门。” 唐 孟浩然 《夜归山门歌》:“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 鹿门 。” 宋 陆游 《舟中》诗:“忽听疏鐘知寺近,笑寻沙路上 牛头 。” 元 周权 《秋日》诗:“石脉泉花蘸眼明,竹根沙路旧经行。” 清 李必恒 《﹝乙﹞丑纪灾诗》之七:“归墟迷海口,沙路塞 云梯 。”
(2).指 唐 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 唐 李贺 《沙路曲》:“柳瞼半眠丞相树,珮马钉铃踏沙路。” 清 唐孙华 《御笔赐故相李文恪公笃念前劳匾额恭纪》诗之一:“许身直拟学 皋 夔 ,沙路登庸髩已丝。”参见“ 沙堤 ”。
(3).即沙线。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是故海上之兵,无风不战,大风不战,大雨不战,逆风逆潮不战,阴云蒙雾不战,日晚夜黑不战,颶风将至、沙路不熟、贼众我寡、前无泊地皆不战。”参见“ 沙綫 ”。  ——《漢語大詞典》
白茫茫 bái máng máng
亦作“ 白漭漭 ”。 形容一片白色。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八:“三面宫城尽夹墻,苑中池水白茫茫。”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出:“黑濛濛翠雾连山,白漭漭雪浪堆银。”《红楼梦》第一二○回:“ 贾政 还欲前走,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 巴金 《家》一:“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