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自扣玄门齐宠辱,从他荣路用机关。

郑谷唐代〕《朝直

朝直叨居省阁间,由来疏退校安闲。落花夜静宫中漏,
微雨春寒廊下班。自扣玄门齐宠辱,从他荣路用机关。
孤峰未得深归去,名画偏求水墨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玄门宠辱荣路机关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扣 kòu《國語辭典》

扣 [ kòu ]

  1. 牵、勒住。《说文解字·手部》:「扣,牵马也。」《左传·襄公十八年》:「齐侯驾将走邮棠,大子与郭荣扣马。」
  2. 套住,把圈环状的东西钩结住。如:「扣纽扣」、「将门扣上」。
  3. 抓住、贴紧。如:「扣住原则」、「扣紧主题」、「扣人心弦」。
  4. 押解、拘留。如:「扣押」、「扣留」。《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那知州姓贺,奉了这项公事,不敢怠慢,即时扣了店主人到来,听四人的口词。」
  5. 敲、击。如:「扣钟」、「扣槃扪烛」。《荀子·法行》:「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唐·皎然〈寻陆鸿渐不遇〉诗:「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通「叩」。
  6. 攻打。如:「扣城不下」。《封神演义·第五回》:「扣玄关,天昏地暗;击地户,鬼泣神钦。」
  7. 扳动。如:「打靶时,枪托抵住肩窝,瞄准准星,用食指扣动扳机。」
  8. 戴上、施加。如:「他不知不觉被扣上一个罪名。」、「武大郎被扣了顶大绿帽。」
  9. 减掉、减去。如:「扣钱」、「扣分」、「扣进度」、「七折八扣」。
  10. 一种烹饪方法。将主要材料处理好,依序装入碗里,再加上佐料或调味料等,蒸或炖至熟透,吃时再倒盖于碗盘中。如:「梅干扣肉」、「南乳扣肉」。
  1. 用来钩结的环状物。如:「钮扣」、「鞋扣」、「绳扣」、「领扣」。也作「扣」。
  2. 减算价钱的比例数。如:「折扣」。
玄门(玄門)xuán mén
(1).《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因以“玄门”指道教。《魏书·礼志一》:“ 世宗 优游在上,致意玄门,儒业文风,顾有未洽。” 后蜀 何光远 《鉴戒录·躭释道》:“ 李德裕 相公性好玄门,往往冠褐,修 彭祖 房中之术,求 茅君 点化之功。”
(2).指佛教。 晋 慧远 《三报论》:“推此以观,则知有方外之宾,服膺妙法,洗心玄门。” 唐 刘孝孙 《游灵山寺》诗:“永怀筌了义,寂念啟玄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今生更復勤脩精进,直当超脱玄门,上证大觉。”
(3).指高深的境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刘尹 与 桓宣武 共听讲《礼记》, 桓 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 刘 曰:‘此未关至极,自是 金华殿 之语。’”
(4).天门。《汉书·陈汤传》:“ 东莱郡 黑龙冬出,人以问 汤 。 汤 曰:‘是所谓玄门开,微行数出,出入不时,故龙以非时出也。’”
(5).墓门。 隋 《刘明暨妻梁氏墓志》:“玄门将掩,勒记於斯。”  ——《漢語大詞典》
齐 ( 齊 ) qí/jì/zī/zhāi
齐 [ qí ]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
  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
  3.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
  4. 全;完全:~全。人到~了。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6.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
齐 [ jì ]
  1. 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药也。后作“剂”。
  2. 药剂:处~不过数种。后作“剂”。
  3. 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
  4. 成功;成熟:事能得~。后作“济”。
齐 [ zī ]
  1.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齐 [ zhāi ]
  1. 同“斋”。
  2. 斋戒:~三日而后行。
  3. 庄敬:~庄。~严。
宠辱(寵辱)chǒng rǔ
荣宠与耻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阮光禄 在 东山 ,萧然无事,常内足於怀。有人以问 王右军 , 右军 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 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是非纷妄作,宠辱坐相惊。”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漢語大詞典》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1. 「從 」的異體字。
他 tā《國語辭典》

他 [ tā ]

  1. 第三人称。指你我以外的第三人。
  1. 另外的、别的。如:「他人」、「他日」、「他家的事」。
  1. 其它方面的。如:「早已他去,不知所终。」
  1. 别的方面或其余的事。《诗经·小雅·小旻》:「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孟子·梁惠王下》:「王顾左右而言他。」
  1. 用于句中当衬字,无所指。如:「唱他几句」、「喝他几杯」。有时缀以「这」、「那」。如:「投宿于他这旅舍」、「看他那天气好像要下雨」。亦可缀「这个」。如:「我恨就恨他这个冰天雪地」。

他 [ ​tuō ]

  1. (一)​之又音。
荣路(榮路)róng lù
指仕途。《后汉书·左周黄传论》:“中兴以后,復增敦朴、有道、贤能……清白、敦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难裁。”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謫居今共远,荣路昔同趋。” 宋 陆游 《遣兴》诗:“虚名大似月蟾兔,荣路久如风马牛。”  ——《漢語大詞典》
用 yòng《國語辭典》

用 [ yòng ]

  1. 功效。如:「功用」、「效用」、「作用」、「有用」。《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2. 钱财的花费。如:「家用」、「费用」。《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 器物。如:「器用」。《国语·周语上》:「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大夫咸戒农用。」
  4. 姓。如汉代有用虬。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任命。如:「任用」。《论语·阳货》:「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2. 行使、施行。如:「运用」、「应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孟子·告子上》:「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 进食、吃喝。如:「用餐」、「用茶」。《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请用。』」
  1. 要、需要。如:「不用急」、「反正今天没课,你不用来。」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1. 表示行为的方式、凭借。相当于「以」。如:「用手蒙住眼睛。」《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2. 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唐·柳宗元〈梓人传〉:「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孙文〈心理建设自序〉:「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用能鼓励风潮,造成时势。」
机关(機關)jī guān
(1).设有机件而能制动的器械。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夫刻木为鳶以象鳶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於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復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 元 商衟 《梁州第七·戏三英》套曲:“过街灯照映纱灯戏灯机关妙。” 徐迟 《牡丹》六:“庸俗的卑下的连台本戏,愈来愈无法看下去。故事情节光怪陆离,机关布景又恶劣不堪,实在叫人不能忍受。”
(2).计谋;心机。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三折:“不想 陶学士 被某识破十二字隐语,用些机关,果中其计。”《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那知 孙寡妇 已先参透机关,将个假货送来。”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她不再和 高第 谈心了,怕是走了嘴,泄露了机关。”
(3).办理事务的部门或机构。 闻一多 《一个白日梦》:“心想反正不是机关,便是学校,要不就是营房。” 茅盾 《过年》二:“离他一箭之远,却有他所服务的那机关的白底蓝字的牌子。” 巴金 《新生》第一篇:“我们应该有一个言论机关来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态度,和我们底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主张。”
(4).《鬼谷子·权篇》:“故口者,机关也,所以闭情意也。”因以机关指口。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蒙》:“机关不便,不能出言。”
(5).指人体的关节。《素问·厥论》:“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脉篇》:“《素问·痿论》云: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者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