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茶烟粘衲叶,云水透蘅茆。

贯休唐代〕《宝禅师见访

山兄心似我,岸谷亦难交。不见还相忆,来唯添寂寥。
茶烟粘衲叶,云水透蘅茆。因话流年事,斯须不可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茶烟衲叶云水

茶烟
唐 刘禹锡 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 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
唐 白居易 即事 室香罗药气,笼煖焙茶烟。
唐 杜牧 题禅院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唐 郑谷 雪中偶题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金 李俊民 游青莲分韵得春字 四面山围故故青,茶烟榻畔坐忘身。
元 虞集 子昂竹 诸公老去风流尽,相对茶烟飏鬓丝。
宋 黄庚 宿甘露寺 窗出茶烟白,炉分葑火红。
元 吉雅谟丁 鹤年弟尽弃纨绮故习清心学道特遗楮帐资其澹泊之好仍侑以诗 竹炉松火茶烟暖,一段清贞尽属君。
元 钱惟善 九月晦日张机仲同宿明庆亨会堂上人房是夜读罗昭谏诗 一榻茶烟清梦熟,因思松瀑洒冰帘。
明 张宪 送哲古心往吴江报恩寺 花雨随风散,茶烟隔竹消。
元 陈基 次韵答秦文仲郭羲仲联句见寄 香烬旋温婆律火,茶烟轻飏石楠风。
明 高启 寄倪隐君元镇 寒池蕉雪诗人画,午榻茶烟病叟禅。  ——《骈字类编》
粘 nián/zhān《國語辭典》

粘 [ nián ]

  1. 附著。如:「麥芽糖粘的她衣服都是。」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稍稍息勞筋,網聚粘圓鯽。」宋·王禹偁〈杏花〉詩七首之一:「紅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團。」通「黏」。
  2. 糊貼。如:「粘海報」、「粘郵票」。《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有些磨壞的去處,再把些飯兒粘得硬硬的,墨兒塗得黑黑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恐店主人忘了,遂於沿路上令王吉于牆壁粘手榜。」通「黏」。
  1. 姓。如明代有粘鵬。
衲叶(衲葉)nà yè
指佛经。 前蜀 贯休 《宝禅师见访》诗:“茶烟黏衲叶,云水透蘅茆。”  ——《漢語大詞典》
云水(雲水)yún shuǐ
(1).云与水。 唐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 台州 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宋 陆游 《长相思》词:“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这堝里云水林峦,甚么去处。”
(2).谓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飘泊无定,故称。 唐 黄滔 《寄湘中郑明府》诗:“莫耽云水兴,疲俗待君痊。” 明 高启 《太湖》诗:“我性好游观,夙负云水债。” 清 施峻 《中途见雁》诗:“云水家何在,风尘味已諳。”
(3).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 唐 项斯 《日东病僧》诗:“云水絶归路,来时风送船。”《宋史·方技传下·莎衣道人》:“帝岁命内侍即其居设千道斋,合云水之士,施予优普。”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载·寻亲诚感》:“ 原 邑 赵孝子 名 威晋 ,其父好黄冠术,遇全真云水,无不以礼下之。”
(4).河流名。在今 广东省 乐昌县 南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林水 自源西注于 瀧水 ,又与 云水 合。”  ——《漢語大詞典》
透 tòu《國語辭典》

透 [ tòu ]

  1. 一物体穿过另一物体。如:「渗透」、「刺透」、「阳光穿透了树叶,洒了一地的灿烂。」
  2. 暗地里报讯。如:「到时候,还烦你多少透一点讯息。」
  3. 显露。如:「白里透红」。
  1. 形容澈底而充分的程度。如:「熟透」、「摸透」、「看透」、「苦透」、「恨透」、「冷透」。
蘅 héng《國語辭典》

蘅 [ héng ]

  1. 杜蘅:植物名。馬兜鈴科細辛屬,多年生草本。有地下根莖,葉呈心臟形,有長葉柄,葉面有白斑。開暗紫色小花。可供觀賞用。也作「杜衡」。
茆 máo《國語辭典》

茆 [ mǎo ]

  1. 植物名。莼菜科莼菜属,多年生水草。多生于湖泊沼泽中。叶椭圆形,浮生水面。茎叶背面有黏液。夏日开暗红色花。嫩叶可食。《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茆。」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七·毛诗音义下》:「郑小同云:『江南人名之莼菜,生陂泽中。』」
  2. 姓。如明代有茆永庆。

茆 [ máo ]

  1. 通「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