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赠我柳枝情几许。

张先宋代〕《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柳枝几许

赠 ( 贈 ) zèng
赠 [ zèng ]
  1. 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与。~礼。~言。~序(送别的文章)。~别。~送。回~。
  2. 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追~。
  3. 驱除:以~恶梦。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柳枝 liǔ zhī
(1).柳树的枝条。 唐 岑参 《送怀州吴别驾》诗:“ 灞上 柳枝黄,壚头酒正香。” 元 贯云石 《殿前欢》曲:“夜啼乌,柳枝和月翠扶疎。”《红楼梦》第二六回:“不期这一哭,那些附近的柳枝花朵上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巴金 《抹布集·第二的母亲》:“白的衣服、红的净水瓶、绿的柳枝,我都记得很清楚。”
(2).古乐府曲调名。又称《杨柳枝》。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亡国音》:“《柳枝》者,亡 隋 之曲。 煬帝 将幸 江都 ,开 汴河 ,种柳……有是曲也。” 宋 张先 《武陵春》词:“看著娇妆听《柳枝》,人意觉春归。”
(3).词调名。又称《杨柳枝》。盖由乐府横吹曲《折扬柳》演变而来。有三体:(1)单调,二十八字,四句,句七字。平韵。形似七言绝句,声律较灵活,平仄不拘定。 前蜀 牛峤 《柳枝》词五首即用此调。(2)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以七、三、七、三字为句。平韵。 前蜀 张泌 《柳枝》词即三、七、三字为句,共三十二实字;另在第一、二、四句之下各加和声(亦称“ 和歌 ”)“柳枝”,共十二虚字,合为四十四字。参阅 清 万树 《词律》卷一。
(4).词曲歌唱时的和声,无义。 宋 朱敦儒 《柳枝》词:“ 江 南岸(柳枝), 江 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 长安 百事违,几时归(柳枝)!”
(5).侍姬名。 唐 韩愈 侍姬之名。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韩愈 ﹞老有二妓,号 絳桃 、 柳枝 。”
(6).侍姬名。 唐 白居易 侍姬 小蛮 善舞,腰似柳枝, 樊素 善歌《杨柳枝》,因以为两人的昵称。 唐 白居易 《别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唐 白居易 《对酒有怀寄李十九郎中》诗:“往年江外抛 桃叶 ,去岁楼中别 柳枝 。”自注:“ 樊 蛮 也。”  ——《漢語大詞典》
情 qíng《國語辭典》

情 [ qíng ]

  1. 心理上发于自然的意念,或因外界事物刺激所引发的心理状态。如:「感情」、「温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唐·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 两性间的爱。如:「爱情」、「痴情」、「谈情说爱」。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 友谊、情分。如:「交情」、「人情世故」。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面子。如:「情面」、「求情」、「说情」。
  5. 实际的状况、内容。如:「实情」、「病情」、「行情」。
  1. 有关男女恋情的。如:「情夫」、「情妇」、「情痴」。
  1. 分明、明明。《红楼梦·第四回》:「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
几许(幾許)jǐ xǔ
(1).多少;若干。《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復几许?” 宋 杨万里 《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在夜明场驿之东》诗:“不知落处深几许,但闻井底碎玉声。” 郭小川 《赠友人》诗:“你添了几根银发,我多了几许白髯。”
(2).多么,何等。《北齐书·高元海传》:“尔( 高元海 )在 鄴城 説我以弟反兄,几许不义! 鄴城 兵马抗 并州 ,几许无智!”《隋书·杨勇传》:“昔 汉武帝 将起 上林苑 , 东方朔 諫之,赐 朔 黄金百斤,几许可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