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手轻弹秋水篇,青衫老泪湓江怨,几时重见。
第一楼小集
立金梯,却瑶杯,两行红袖君休醉。万里黄沙客未归,一天白月秋无际,有书难寄。
琵琶姬王氏
坐离筵,促哀弦,红妆新画昭君面。玉手轻弹秋水篇,青衫老泪湓江怨,几时重见。
客怀
抖征衫,望江南,晓奁开月衰容鉴。恨墨拈元远信缄,冻河胶雪扁舟缆,利名全淡。
会稽道中
墓田鸦,故宫花,愁烟恨水丹青画。峻宇雕墙宰相家,夕阳芳草渔樵话,百年之下。
立金梯,却瑶杯,两行红袖君休醉。万里黄沙客未归,一天白月秋无际,有书难寄。
琵琶姬王氏
坐离筵,促哀弦,红妆新画昭君面。玉手轻弹秋水篇,青衫老泪湓江怨,几时重见。
客怀
抖征衫,望江南,晓奁开月衰容鉴。恨墨拈元远信缄,冻河胶雪扁舟缆,利名全淡。
会稽道中
墓田鸦,故宫花,愁烟恨水丹青画。峻宇雕墙宰相家,夕阳芳草渔樵话,百年之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玉手 yù shǒu
(1).洁白如玉的手。 战国 楚 宋玉 《笛赋》:“延长颈,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 茅盾 《新疆风土杂记》诗:“昨夜挂枝劳玉手, 藐姑仙子 下 天山 。”
(2).为对友人之手的敬称。 宋 王安石 《得子固书因寄》诗:“驪驹日就道,玉手行可执。” ——《漢語大詞典》
(2).为对友人之手的敬称。 宋 王安石 《得子固书因寄》诗:“驪驹日就道,玉手行可执。” ——《漢語大詞典》
轻 ( 輕 ) qīng
轻 [ qīng ]
-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弹 ( 彈 ) dàn/tán
弹 [ dàn ]
-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
-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
- 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射。~跳。~拨。~指。~琴。~奏。~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 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劾。~纠。讥~。
秋水 qiū shuǐ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 河 。”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岁暮寒飇及,秋水落芙蕖。”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 王安石 《散发一扁舟》诗:“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 清 王士禛 《樊圻画》诗:“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 瀟湘 。” 峻青 《黎明的河边》:“你听,哇--哇--,秋水下来就是这么响。”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4).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4).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漢語大詞典》
篇 piān《國語辭典》
篇 [ piān ]
名- 书籍、简册。《说文解字·竹部》:「篇,书也。」清·段玉裁·注:「书,箸也,箸于简牍者也,亦谓之篇。古曰篇,汉人亦曰卷。」南朝齐·谢朓〈酬德赋〉:「登金华以问道,得石室之名篇。」
- 首尾完整的文章。如:「通篇及义」。唐·韩愈〈送灵师〉诗:「少小涉书史,早能缀文篇。」
- 量词。计算文章或诗作的单位。如:「一篇论文」、「诗三百篇」。《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唐·杜甫〈饮中八僊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青衫 qīng shān
(1).古时学子所穿之服。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 楚 臣既放,魂往 江 南。弟子曰:玉释佩,马解驂。濛濛緑水,褭褭青衫。乃召巫史:兹忧何止?”
(2).借指学子、书生。 宋 刘过 《水调歌头·寿王汝良》词:“斩 楼兰 ,擒 頡利 ,志须酬。青衫何事,犹在 楚 尾与 吴 头。”
(3). 唐 制,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 唐 白居易 《琵琶引》:“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后因借指失意的官员。 宋 王安石 《杜甫画像》诗:“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宋 苏轼 《古缠头曲》:“青衫不逢 湓浦 客,红袖谩插 曹纲 手。” 吴梅 《风洞山·宣意》:“感飘零,红粉与青衫,无人弔。”
(4).泛指官职卑微。 宋 欧阳修 《圣俞会饮》诗:“嗟余身贱不敢荐,四十白髮犹青衫。” 金 元好问 《黄金行》:“人间不买诗名用,一片青衫 衡 霍 重。”
(5).借指微贱者的服色。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青衫覆却赭黄袍,将一顶鶡皮冠把龙头轻罩。”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四:“折来红豆悲难定,湿尽青衫泪不乾。”
(6).指仙人。
(7).《梁书·侯景传》:“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后因以“青衫”借指 侯景 。 唐 周昙 《六朝门·谢举》诗:“ 朱异 早能同远见,青衫寧假帝登楼。”
(8).借指京剧中的正旦。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参见“ 青衣 ”。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学子、书生。 宋 刘过 《水调歌头·寿王汝良》词:“斩 楼兰 ,擒 頡利 ,志须酬。青衫何事,犹在 楚 尾与 吴 头。”
(3). 唐 制,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 唐 白居易 《琵琶引》:“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后因借指失意的官员。 宋 王安石 《杜甫画像》诗:“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宋 苏轼 《古缠头曲》:“青衫不逢 湓浦 客,红袖谩插 曹纲 手。” 吴梅 《风洞山·宣意》:“感飘零,红粉与青衫,无人弔。”
(4).泛指官职卑微。 宋 欧阳修 《圣俞会饮》诗:“嗟余身贱不敢荐,四十白髮犹青衫。” 金 元好问 《黄金行》:“人间不买诗名用,一片青衫 衡 霍 重。”
(5).借指微贱者的服色。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青衫覆却赭黄袍,将一顶鶡皮冠把龙头轻罩。”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四:“折来红豆悲难定,湿尽青衫泪不乾。”
(6).指仙人。
(7).《梁书·侯景传》:“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后因以“青衫”借指 侯景 。 唐 周昙 《六朝门·谢举》诗:“ 朱异 早能同远见,青衫寧假帝登楼。”
(8).借指京剧中的正旦。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参见“ 青衣 ”。 ——《漢語大詞典》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名-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 很、極。如:「老遠」、「老早」。
-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泪 ( 淚 ) lèi《國語辭典》
- 「泪 」的异体字。
湓江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元 刘因 同仲实南湖赏莲醉中走笔 湓江泔寒风露凉,安得置我濂溪堂。 ——《骈字类编》
元 刘因 同仲实南湖赏莲醉中走笔 湓江泔寒风露凉,安得置我濂溪堂。 ——《骈字类编》
怨 yuàn《國語辭典》
怨 [ yuàn ]
动- 责备、怪罪、痛恨。如:「怨天尤人」、「任劳任怨」。《论语·里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 仇恨。如:「结怨」、「宿怨」、「以德报怨」、「恩怨分明」。《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 不满的、哀愁的。如:「怨言」、「怨妇」、「怨声载道」。唐·白居易〈杨柳枝二十二韵〉:「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怨 [ yuān ]
- (一)之又音。
几时(幾時)jǐ shí
(1).多少时候。 汉武帝 《秋风辞》:“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水浒传》第四四回:“ 杨林 问道:‘二位兄弟在此聚义几时了?’”
(2).指不长的一段时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小童对 赵县君 ﹞説:‘他这几时只在下处,再不到外边去。’” 清 李渔 《凰求凤·酸报》:“这等説起来,又有几时躭搁了。”
(3).什么时候。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宋 苏轼 《儋州》诗之二:“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西游记》第八回:“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 ——《漢語大詞典》
(2).指不长的一段时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小童对 赵县君 ﹞説:‘他这几时只在下处,再不到外边去。’” 清 李渔 《凰求凤·酸报》:“这等説起来,又有几时躭搁了。”
(3).什么时候。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宋 苏轼 《儋州》诗之二:“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西游记》第八回:“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 ——《漢語大詞典》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名-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 剧烈的。如:「重病」。
-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尊敬。如:「尊重」、「敬重」。
- 偏好。如:「重色轻友」。
-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名-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