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惠山寺:梅竹歧通县,伽蓝屋傍崖,泉水篆闲阶。

未知作者元代〕《【商调】梧叶儿 庐山寺

瀑布倒银汉,诸山捧墨池,九江郡一盘棋。金额元章字,白莲陶令囗,珠玉
谪仙题,信天下庐山第一。 蒋山寺
  宝地华严藏,金陵古道场,传栋宇自齐梁。杨柳千严露,莲花一界香,芦苇
万林霜,无日不达摩过江。 金山寺
  江底龙宫近,山高宝殿高,僧老跨金鳌。问今古团圆月,朝夕喜怒涛,兴废
往来潮,何处也扬州玉箫! 焦山寺
  海窟常闻磬,风波不得僧,江月夜传灯。禅性水朝朝净,佛头山日日青,人
立在吸江亭,看不足夕阳画屏。 甘露寺
  风雨西津渡,江山北固楼,先得海门秋。手掌里金山寺,脚跟下铁瓮州,翻
滚滚水东流,一线系三江夏口。 惠山寺
  梅竹歧通县,伽蓝屋傍崖,泉水篆闲阶。印月曹溪派,松风雪浪斋,童子扫
莓苔,怕七碗卢仝到来。 鹤林寺
  石泉细,竹院深,千古记九皋禽。酌壶酒携藜仗,焚炉香拂操琴,人白发乐
山林,谁更有长安那心! 灵岩寺
  丹青寺,水墨图,看麋鹿走姑苏。南通越,北望吴,洞庭湖,龙也问山僧借
雨。 天平寺
  金色三千界,瑶台十二重,楼阁半天中。西子送吴王去,残花逐落日红,若
当日在玄宗,游什么娥月宫! 虎丘寺
  塔影佛留影,山形虎踞威,云锦树高低。幽鸟鸣僧舍,寒藤琐剑池。游客看
山回,花上雨菩提净水。 灵隐寺
  九里青松路,千家碧玉泉,佛国绮罗边。洞口山如甸,湖中水似天,空缆打
鱼船,一个个呆亻章看猿。 茅山观
  烟霞地,锦绣川,人不见月常圆。炉炼灵丹药,山围小洞天,是大罗仙,别
觅甚蓬莱阆苑! 天台洞
  玄圃山前道,红云岛外村,一壶景四时春。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
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秦。
  长亭畔,小酌间,和泪唱阳关。人又去,酒又阑,跨雕鞍。好教人千难万难。
人南去,雁北来,无一人不伤怀。香肌瘦,潘鬓改,好难睚,旅馆内愁山闷海。
秋来到,渐渐凉,寒雁儿往南翔。梧桐树,叶又黄,好凄凉。绣被儿空闲了半张。
  腰肢瘦,眉黛愁,销减了旧风流。嫌人问,对镜羞,睡来休,敢是些相思证
候。
  秋天净,江月开,悄悄诉情怀。休等待,双秀才,快摇开,怕酒醒冯魁觉来。
  青铜镜,不敢磨,磨着后照人多。一尺水,一丈波,信人唆,那一个心肠似
我!
  灯相照,谩懊恼,掩泪眼鲛绡。初更罢,二鼓交,好心焦。几声儿长吁到
晓。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山寺梅竹伽蓝泉水

惠 huì《國語辭典》

惠 [ huì ]

  1. 恩、好处。如:「恩惠」、「略施小惠」。《左传·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梅颐尝有惠于陶公。后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
  2. 姓。如战国时宋有惠施。
  1. 赐赠、赠送。三国魏·曹植〈喜雨〉诗:「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唐·郑谷〈宗人惠四药〉诗:「宗人忽惠西山药,四味清新香助茶。」
  2. 宠爱。《诗经·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唐·张潮〈江风行〉:「妾本富家女,与君为偶匹,惠好一何深,中门不曾出。」
  1. 柔顺、和顺。《诗经·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集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 请求人时的敬辞。如:「惠存」、「惠顾」、「惠临」、「惠赐一票」。
山寺 shān sì
山中寺院。 北周 庾信 《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唐 韦应物 《游灵岩寺》诗:“始入松路永,独忻山寺幽。” 元 何中 《南居寺》诗:“峰峰看不足,山寺已鸣鐘。”  ——《漢語大詞典》
梅竹
金 周昂 即事二首 其二 谁人与话西园路,梅竹而今似画图。
元 贡奎 同朱克齐蒋教授游大梵寺二首 其二 梅竹野人家,横塘跨古槎。  ——《骈字类编》
歧 qí《國語辭典》

歧 [ qí ]

  1. 分岔的道路。《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文选·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歧,阳鸟回翼乎高标。」
  1. 分岔不一致的、有差别的。如:「歧义」。《文选·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赋自诗出,分歧异派。」
通 tōng《國語辭典》

通 [ tōng ]

  1. 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的。如:「水管不通了。」
  2. 流畅、畅达。如:「畅通」、「四通八达」、「你的作文写得不够通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3. 顺利。如:「星运亨通」。
  4. 灵活、不闭塞。如:「圆通」、「开通」。
  5. 渊博。如:「通人」、「博学通儒」。
  6. 共同的。如:「好逸恶劳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
  7. 整个、全部。如:「通宵」、「通盘考量」。《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1. 全、都。如:「通通上去」。《红楼梦·第二八回》:「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
  1. 到达。如:「通到」、「通往」。《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
  2. 往来、交往。如:「通商」、「通航」、「互通有无」。《汉书·卷三七·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3. 报告、通晓。如:「通知」、「通报」。《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4. 明白、了解。如:「通晓」、「精通」。《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
  5. 男女间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如:「私通」、「通奸」。《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郑)​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1. 熟悉某种事物的人。如:「中国通」、「万事通」、「数学通」。
  2. 量词:➊ ​计算文书、电讯的单位。如:「一通电话」、「三通电报」。➋ ​计算敲击钟鼓次数的单位。如:「擂鼓三通」。
县 ( 縣 ) xiàn/xuán
县 [ xiàn ]
  1. 行政区划单位,旧时属于州、府、道,现由直辖市、地级市、自治州等领导。
县 [ xuán ]
  1. 同“悬”。
伽蓝(伽藍)qié lán
(1).梵语僧伽蓝摩译音的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即僧众居住的庭园。后因称佛寺为伽蓝。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伽蓝之内,花果蔚茂,芳草蔓合,嘉木被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伽蓝十餘所,僧众二千餘人,习学小乘教説一切有部。”《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僧伽蓝译为众园。《僧史略》云:‘为众人园圃。园圃,生植之所;佛弟子则生殖道芽圣果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三日之后不送出,伽蓝尽皆焚烧。”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儗播布美术意见书》四:“伽蓝宫殿,古者多以宗教或帝王之威力,令国人成之;故时世既迁,不能更见,所当保存,无令毁坏。”
(2).伽蓝神的省称。《西游记》第九八回:“佛爷爷大喜,即召八菩萨、四金刚……十八伽蓝,两行排列,却传金旨,召 唐僧 进。”《敕修百丈清规》卷二:“伽蓝土地,护法护人。” 明 无名氏 《精忠记·说偈》:“夜来伽蓝托梦,故人 岳鹏举 来此径过,须当迎接。”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三年乃创大殿,建立三佛像,与夫金刚、罗汉、韦驮、伽蓝之属。”  ——《漢語大詞典》
屋 wū《國語辭典》

屋 [ wū ]

  1. 房舍。如:「茅屋」、「住屋」、「房屋」。
  2. 房间。如:「这屋子光线充足。」
  3. 车盖。《文选·张衡·东京赋》:「輹弩重旃,朱旄青屋。」《辽史·卷五五·仪卫志一》:「平头辇,常行用之。制如逍遥,无屋。」
  4. 帐幕。《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墨子·节葬下》:「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通「幄」。
傍 bàng《國語辭典》

傍 [ bàng ]

  1. 靠近、依附。如:「依山傍水」、「傍柳而眠」。唐·柳宗元〈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傍 [ bāng ]

  1. 临近。如:「傍午」、「傍晚」。

傍 [ páng ]

  1. 侧、边。《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通「旁」。
  2. 汉字的偏旁。《水浒传·第二回》:「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3. 姓。如唐代有傍企本。
  1. 别的、其他的。《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通「旁」。
  2. 不正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书,死有归杀。」通「旁」。
  1. 广泛、普遍的。《墨子·尚同中》:「己有善,傍荐之。」通「旁」。
崖 yá《國語辭典》

崖 [ yái ]

  1. 山边或高地陡峭的边沿。唐·韦应物〈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诗:「攀崖复缘涧,遂造幽人居。」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上·粤西游日记三》:「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
  2. 边际。《庄子·山木》:「君其涉于江而又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
泉水 quán shuǐ
从地下流出来的水。《诗·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后汉书·五行志三》:“ 安帝 永初 元年冬十月辛酉, 河南 新城 山水虣出,突坏民田,坏处泉水出,深三丈。” 唐 王维 《戏题盘石》诗:“可怜盘石临泉水,復有垂杨拂酒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这总是市井之夫做出来的,天下的泉水,叫他辱没尽了。”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我一打开收音机,一听播音员的声音,简直比最美的音乐还要好听,比最清凉的泉水还要解渴。”  ——《漢語大詞典》
篆 zhuàn《國語辭典》

篆 [ zhuàn ]

  1. 一种汉字书体。参见「篆书 」条。如:「大篆」、「小篆」。
  2. 尊称他人的名字。如:「台篆」、「雅篆」。
  3. 印信。如:「接篆」。
  1. 用篆体字书写。《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李华传》:「华尝为鲁山令元德秀墓碑,颜真卿书,李阳冰篆额,后人争模写之,号为『四绝碑』。」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一一:「君恩彀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
  2. 刻镂、铭刻。如:「篆刻」。《聊斋志异·卷二·阿宝》:「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异类,姻好何可复圆?」
闲 ( 閑 閒 ) xián
闲 [ xián ]
  1. 没有事情;没有活动与“”相对:游手好~。没有~工夫。
  2. 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置。~房。机器别~着。
  3. 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农~。忙里偷~。
  4. 与正事无关的:~谈。~人免进。~话。
  5. 栅栏。
  6. 防御:防~。
阶 ( 階 ) jiē
阶 [ jiē ]
  1. 为了便于上下,用砖石砌成的或就山势凿成的梯形的道:~除(台阶)。~墀(台阶)。~级。~下囚。台~。
  2. 等级,层次:~层。官~。军~。音~。
  3. 凭借:~缘(凭借,依附)。
  4. 由来:~祸。
  5. 途径:~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