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落日昏鸦,西风归雁,叹崎岖途路难。

徐再思元代〕《【中吕】朝天子 西湖

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宜酒宜诗,宜
晴宜雨。销金锅锦绣窟,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 手帕
  酒痕,泪痕,半带着胭脂润。鲛渊一片玉霄云,缕缕东风恨。待写回文,敷
陈方寸,怕莺花说与春。使人,赠君,寄风月平安信。 常山江行
  远山,近山,一片青无间。逆流流流诉上乱石滩,险似连云栈。落日昏鸦,
西风归雁,叹崎岖途路难。得闲,且闲,何处无鱼羹饭? 杨姬
  艳冶,唱彻,〔金缕〕歌全阕。秋娘声价有谁轶?曾奉黄金阙。歌扇生春,
舞裙回雪,不风流不醉也。舞者,唱者,一曲秦楼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落日昏鸦西风归雁崎岖途路

落日 luò rì
夕阳。亦指夕照。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 ,落日次 朱方 。”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二:“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落日横江老白苹,同乡停问一相亲。” 峻青 《黎明的河边·主人》:“落日的红光,把他的脸孔,照成了古铜色。”  ——《漢語大詞典》
昏鸦(昏鸦)
唐 杜甫 复愁十二首 其二 钓艇收缗尽,昏鸦接翅归。
唐 杜甫 对雪 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  ——《骈字类编》
西风(西風)xī fēng
(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唐 李白 《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 扬子 。” 清 陈维嵩 《百字令·送周求卓之任荥阳》词:“西风夕照,老鸦啼上枯树。”
(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贺敬之 《伟大的祖国》诗:“看牛鬼蛇神,正节节溃败,东风浩荡西风衰。”  ——《漢語大詞典》
归雁(歸雁)guī yàn
亦作“ 归鴈 ”。 大雁春天北飞,秋天南飞,候时去来,故称“归雁”。 汉 苏武 《报李陵书》:“岂可因归雁以运粮,託景风以餉军哉。” 汉 张衡 《南都赋》:“归鴈鸣鵽,黄稻鱻鱼。” 晋 陆机 《拟古》诗之十二:“飜飜归鴈集,嘒嘒寒蝉鸣。”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征蓬出 汉 塞,归雁入胡天。”  ——《漢語大詞典》
叹 ( 嘆 ) tàn
叹 [ tàn ]
  1.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2.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3. 吟咏:咏~。一唱三~。
崎岖(崎嶇)qí qū
(1).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 汉 张衡 《南都赋》:“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嶇。” 唐 元结 《宿无为观》诗:“ 九疑 山深几千里,峯谷崎嶇人不到。”《水浒传》第六八回:“员外初到山寨,未经战阵,山岭崎嶇,乘马不便,不可为前部先锋。” 峻青 《乡音》:“这二把手小车,在这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走着,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尖叫声。”
(2).困厄,历经险阻。《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 外迫蛮貉,内措 齐 晋 ,崎嶇彊国之间,最为弱小。” 唐 白居易 《赎鸡》诗:“与尔鏹三百,小惠何足论。莫学衔环雀,崎嶇谩报恩。” 宋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 唐 末 司空图 ,崎嶇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
(3).跋涉,奔波。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王褒 地胄清华,才学优敏。后虽入关亦被礼遇,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崎嶇 巴 汉 间,屡以弱攻强。”《清平山堂话本·蓝桥记》:“ 蓝桥 便是神仙宅,何必崎嶇上玉京?” 清 陈维嵩 《八声甘州·南耕斋中食鲥鱼作》词:“谢汝崎嶇万里,把浪花舞破,来慰晨飢。”《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仇一姓不仇一族论》:“ 明 之亡也,孤臣义士,崎嶇山海间,奔走国事,而迄无所补。”
(4).犹辗转。《南齐书·文学传论》:“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嶇牵引,直为偶説。”《梁书·文学传·任孝恭》:“家贫无书,常崎嶇从人假借。”
(5).形容情意缠绵或感情委婉曲折。《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西乌夜飞五》:“感郎崎嶇情,不復自顾虑。臂绳双入结,遂成同心去。” 南朝 梁 沈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我情已鬱紆,何用表崎嶇?” 唐 孟郊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骚》文衒贞亮,体物情崎嶇。”
(6).形容人意向诡秘。 唐 杜甫 《别张十三建封》诗:“眼中万少年,用意尽崎嶇。” 杨伦 笺注:“崎嶇乃倜儻之反,谓人情叵测也。”  ——《漢語大詞典》
途路 tú lù
(1).路途,道路。《三国志·魏志·吴质传》“封列侯”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途路虽局,官守有限,愿言之怀,良不可任。”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大沙碛》:“途路弥漫,疆境难测,望大山,寻遗骨,以知所指,以记经途。”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奴家少长闺门,岂识途路?” 鲁迅 《〈呐喊〉自序》:“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2).谓旅行途中。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陛下,怎受的途路之苦。”《南宫词纪·金落索·四时怨别》:“要问你途路如何,病害如何,待问呵问着那一个。”《再生缘》第四六回:“爹爹呀! 丽君 是未出闺门的弱女,那里受得途路之苦。”  ——《漢語大詞典》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难 [ nuó ]
  1. 古同“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