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天容 tiān róng
(1). 天老 和 容成 的并称。二人相传为 黄帝 时的术士。 晋 陶潜 《述酒》诗:“ 天容 自永固, 彭殤 非等伦。”一说为天人之容,指出众人物的非凡仪表。参阅 逯钦立 校注。
(2).天空的景象;天色。 南朝 齐 张融 《海赋》:“照天容於鮷渚,镜河色於魦潯。”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天容水色 西湖 好,云物俱鲜。” 清 魏源 《华山西谷》诗之一:“时时乱石间,洄潭卷天容。”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重云越迭越厚。可厌的梅雨期快开始了。几百个听众聚集在台前,脸色同天容一样阴沉。”
(3).天子的容颜。 唐 张说 《唐享太庙乐章·太和》:“绳绳云步,穆穆天容。”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之一:“遥怜醉常侍,一笑开天容。” ——《漢語大詞典》
(2).天空的景象;天色。 南朝 齐 张融 《海赋》:“照天容於鮷渚,镜河色於魦潯。”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天容水色 西湖 好,云物俱鲜。” 清 魏源 《华山西谷》诗之一:“时时乱石间,洄潭卷天容。”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重云越迭越厚。可厌的梅雨期快开始了。几百个听众聚集在台前,脸色同天容一样阴沉。”
(3).天子的容颜。 唐 张说 《唐享太庙乐章·太和》:“绳绳云步,穆穆天容。”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之一:“遥怜醉常侍,一笑开天容。” ——《漢語大詞典》
玉色 yù sè
(1).玉的颜色。《南史·夷貊传上·海南诸国》:“ 晋 义熙 初,始遣使献玉像,像高四尺二寸,玉色洁润,形制殊特。” 宋 戴复古 《题郑宁夫〈玉轩诗卷〉》诗:“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百禄 取来逐件一看,看那(玉笔管)玉色是几百年出土之物。”
(2).比喻容色不变。《礼记·玉藻》:“戎容暨暨……山立,时行,盛气颠实扬休,玉色。” 郑玄 注:“色不变也。” 孔颖达 疏:“玉色者,军尚严肃,故色不变动,常使如玉也。”
(3).比喻坚贞的操守。《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邪气入而感内兮,施玉色而外淫。” 王逸 注:“淫,润也。言谗邪之言虽自内感己志而犹不变,玉色外润而内愈明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
(4).比喻美貌。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灵帝 ﹞乘船以游漾,使宫人乘之,选玉色轻体者,以执篙檝,摇漾於渠中。” 唐 李白 《南都行》:“ 丽华 秀玉色, 汉 女娇朱颜。”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三娘 长身玉色,倭堕如云。”
(5).借指美女。 唐 李白 《怨歌行》:“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 宋 晏殊 《拂霓裳》词:“鈿函封大国,玉色受丝纶。”
(6).尊称帝王容颜。 宋 苏轼 《赠写御容妙善师》诗:“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一:“日色甚炽,埃雾涨天,帝玉色不怡。”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四首并和实之》词:“往日封章,曾耸动,君王玉色。”
(7).对他人容颜的敬称,犹言尊颜。 唐 朱昼 《喜陈懿老示新制》诗:“一别一千日,一日十二忆。苦心无閒时,今夕见玉色。”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窃闻先生久矣,今幸得覿玉色。”
(8).莹白色。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内翰思白兔答忆鹤杂言》:“待将枝条与人折,忆着家中玉色兔。” 元 叶颙 《故圃梅花》诗:“身世水云乡,冰肌玉色裳。”
(9).绘画上称粉绿色为玉色。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像诀》:“玉色,用粉入高三緑合。”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容色不变。《礼记·玉藻》:“戎容暨暨……山立,时行,盛气颠实扬休,玉色。” 郑玄 注:“色不变也。” 孔颖达 疏:“玉色者,军尚严肃,故色不变动,常使如玉也。”
(3).比喻坚贞的操守。《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邪气入而感内兮,施玉色而外淫。” 王逸 注:“淫,润也。言谗邪之言虽自内感己志而犹不变,玉色外润而内愈明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
(4).比喻美貌。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灵帝 ﹞乘船以游漾,使宫人乘之,选玉色轻体者,以执篙檝,摇漾於渠中。” 唐 李白 《南都行》:“ 丽华 秀玉色, 汉 女娇朱颜。”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三娘 长身玉色,倭堕如云。”
(5).借指美女。 唐 李白 《怨歌行》:“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 宋 晏殊 《拂霓裳》词:“鈿函封大国,玉色受丝纶。”
(6).尊称帝王容颜。 宋 苏轼 《赠写御容妙善师》诗:“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一:“日色甚炽,埃雾涨天,帝玉色不怡。”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四首并和实之》词:“往日封章,曾耸动,君王玉色。”
(7).对他人容颜的敬称,犹言尊颜。 唐 朱昼 《喜陈懿老示新制》诗:“一别一千日,一日十二忆。苦心无閒时,今夕见玉色。”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窃闻先生久矣,今幸得覿玉色。”
(8).莹白色。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内翰思白兔答忆鹤杂言》:“待将枝条与人折,忆着家中玉色兔。” 元 叶颙 《故圃梅花》诗:“身世水云乡,冰肌玉色裳。”
(9).绘画上称粉绿色为玉色。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像诀》:“玉色,用粉入高三緑合。” ——《漢語大詞典》
谁敢(谁敢)
陈传良诗甲科至公卿谁敢谓不然 ——《韵府拾遗 感韵》
画 ( 畫 ) huà
画 [ huà ]
- 绘图:绘~。~图。~像。~地为牢。~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 图像:~面。~片。~坛。~板。~卷(juàn )(➊成卷轴形的画;➋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外音。图~。诗中有~。
- 写,签押,署名:~到。~卯。~押。~供。
-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指手~脚。“曲终收拨当心~”。
- 字的一笔称一画:笔~。
- 同“划”。
老师(老師)lǎo shī
(1).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田駢 之属皆已死, 齐襄王 时而 荀卿 最为老师。” 唐 韩愈 《施先生墓铭》:“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弔。”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自 秦 之焚书,六经尽矣,至 汉 而出,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説,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 王闿运 《今皇上七年以疆域为纪》:“名孚实副,许为老师。”
(2).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 金 元好问 《示侄孙伯安》诗:“ 伯安 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説字惊老师。”
(3).今为对教师的尊称。 叶圣陶 《春联儿》:“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 刘心武 《班主任》:“ 张老师 被她拉到了外屋,几个小姑娘都站起来叫‘ 张老师 ’。”
(4). 明 清 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至 分宜 当国,而諛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 清 黄宗羲 《广师说》:“自科举之学兴,而师道亡矣。今老师门生之名徧于天下,岂无师哉!”《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
(5).对僧侣的尊称。 唐 王建 《寻李山人不遇》诗:“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峯问老师。” 唐 姚合 《赠卢沙弥小师》诗:“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那 普静 老师跏趺在禪床上敲木鱼,口中念经。”
(6).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老师费财,亦无益也。”《晋书·江统传》:“方今 关中 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 清 魏源 《圣武纪》卷九:“语及 额勒登保 、 德楞泰 屡次奏捷,则皆为将信将疑之词,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师 南山 、纵贼 陇 西之失。” ——《漢語大詞典》
(2).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 金 元好问 《示侄孙伯安》诗:“ 伯安 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説字惊老师。”
(3).今为对教师的尊称。 叶圣陶 《春联儿》:“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 刘心武 《班主任》:“ 张老师 被她拉到了外屋,几个小姑娘都站起来叫‘ 张老师 ’。”
(4). 明 清 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至 分宜 当国,而諛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 清 黄宗羲 《广师说》:“自科举之学兴,而师道亡矣。今老师门生之名徧于天下,岂无师哉!”《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
(5).对僧侣的尊称。 唐 王建 《寻李山人不遇》诗:“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峯问老师。” 唐 姚合 《赠卢沙弥小师》诗:“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那 普静 老师跏趺在禪床上敲木鱼,口中念经。”
(6).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老师费财,亦无益也。”《晋书·江统传》:“方今 关中 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 清 魏源 《圣武纪》卷九:“语及 额勒登保 、 德楞泰 屡次奏捷,则皆为将信将疑之词,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师 南山 、纵贼 陇 西之失。” ——《漢語大詞典》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名-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 姓。如汉代有古霸。
-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寺 sì《國語辭典》
寺 [ sì ]
名- 古代的官舍、官署。如:「大理寺」、「太常寺」。《说文解字·寸部》:「寺,廷也。」《新唐书·卷四十六·百官志一》:「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
- 佛教的庙宇,僧人所居住的地方。如:「少林寺」、「善导寺」。唐·张籍〈野寺后池寄友〉诗:「佛寺连野水,池幽夏景清。」
- 宦官。如:「寺人」、「阉寺」。《洛阳伽蓝记·卷一·昭仪尼寺》:「太后临朝,阍寺专宠。」
昼闭(昼闭)
南北朝 颜延之 赠王太常僧达诗 侧同幽人居,郊扉常昼闭。 ——《骈字类编》
房 fáng《國語辭典》
房 [ fáng ]
名- 一所居室的全体。如:「楼房」、「平房」。也称为「房子」。
- 居室中的一间。如:「书房」、「卧房」、「闺房」、「客房」。
- 构造或作用像房子的物体。如:「蜂房」、「莲房」、「花房」。
- 家族的分支。如:「大房」、「二房」、「远房」。
- 妻室、妻子。如:「正房」、「偏房」、「填房」。《晋书·卷三三·石苞传》:「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
- 量词:➊ 计算妻妾的单位。《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只我家相公要讨一房侧室,你若愿意,我撺掇多把几贯钱钞与你。」《儒林外史·第二八回》:「我们风流人物,只要才子佳人会合,一房两房,何足为奇?」➋ 计算亲戚家数的单位。如:「有三房亲戚」、「五房兄弟」。
- 姓。如唐代有房玄龄、房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