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佚名两汉〕《旧题苏武诗 / 别诗四首·其一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鹿鸣野草可以嘉宾

鹿鸣(鹿鳴)lù míng
(1).鹿鸣叫。《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毛 传:“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
(2).古代宴群臣嘉宾所用的乐歌。源于《诗·小雅·鹿鸣》。据 清 代学者研究,《鹿鸣》的乐曲至两 汉 、 魏 、 晋 间尚存,后即失传。《仪礼·大射》:“小乐正立于西阶东,乃歌《鹿鸣》三终。”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鷄》《游絃》。”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古曲音辞存者四:曰《鹿鸣》《騶虞》《伐檀》《文王》。”后科举时代,以举人中式为赋鹿鸣。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 杨侯 始冠,举於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清 姚鼐 《哭孔撝约三十二韵》:“鹿鸣君始赋,骏骨窃先知。”
(3).指鹿鸣宴。 唐 元稹 《桐花》诗:“君若傲贤雋,鹿鸣有食芩。”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忽一日,告从姪 庆辰 云:‘作宵梦 赵 宰拉赴鹿鸣,与公邻坐,已而杳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篷窗随录〉〈篷窗续录〉》:“方伯庚午以重赴鹿鸣,加头品顶戴。”
(4).借指科举考试。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八折:“吾本 章斌 名姓,鹿鸣徼幸居先。”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平山冷燕》第十八回:“明日鹿鸣得意,上苑看花,天子定当刮目。”  ——《漢語大詞典》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1.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1.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2.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3.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1.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2.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3.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1.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1. 之读音。
野草 yě cǎo
地面生长的掺进植物,耕作中通常伤害作物或损害地方的外貌、经济方面无用的植物  ——《整理自网络》
可以 kě yǐ
(1).表示可能或能够。《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宋 苏轼 《御试重巽申命论》:“天地之化育,有可以指而言者,有不可以求而得之者。” 清 徐兰 《雨阻黑河》诗:“花里见鱼不见水,一网可以盈一船。” 夏衍 《长途》八:“我们以为今天总可以到达 桂林 了。”
(2).表示有某种用途。《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孔颖达 疏:“它山远国之石,取而得之,可以为错物之用。” 唐 张鷟 《游仙窟》:“莫言釵意小,可以掛渠冠。”《前汉书平话》卷下:“今有 周勃 兵机深厚,可以为帅退之。”如:棉花可以织布,棉籽还可以榨油。
(3).表示许可。 唐 韩愈 《卢君墓志铭》:“ 河南 尹与人有仇,诬仇与贼通,收掠取服,法曹曰:‘我官司也,我在不可以为是。’”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九宫十三调,南曲之门户也。小齣可以不拘,其成套大曲则分门别户,各有依归。”
(4).犹言不坏;还好。 夏丐尊 叶圣陶 《文心》四:“这封信清楚明白,末了两节又有活泼趣味,也就可以了。” 丁玲 《母亲》一:“现在家里规矩究竟松多了,就是 于五妹 也算可以。”
(5).犹很,厉害。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朱自清 《回来杂记》:“这真闲得可以。”  ——《漢語大詞典》
喻 yù《國語辭典》

喻 [ yù ]

  1. 告知、说明。如:「晓喻」、「告喻」。《淮南子·修务》:「晓然意有所通于物,故作书以喻意,以为知者也。」《史记·卷五二·齐悼惠王世家》:「乃留兵屯荥阳,使使喻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之变而共诛之。」通「谕」。
  2. 知道、明白。如:「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唐·白居易〈秦中吟·买花〉:「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3. 比方。如:「比喻」、「譬喻」。汉·王充《论衡·自纪》:「何以为辩?喻深以浅;何以为智?喻难以易。」
  1. 姓。如宋代有喻樗。
嘉宾(嘉賓,嘉賔)jiā bīn
亦作“ 嘉賔 ”。
(1).贵客。《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汉 焦赣 《易林·困之临》:“用彼嘉賔,政平且均,螟虫不作,民得安寧。” 南朝 梁 沈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我有嘉賔,实惟愷悌。” 宋 王安石 《和舍弟舟上示沈道源》诗:“还装欲尽喜舟轻,更喜嘉宾伴此行。” 清 唐孙华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嘉賔偶然集,经史谈纵横。” 陈毅 《陪巴西朋友访杭州·梅家坞即兴》诗:“嘉宾咸喜悦,细看摘新茶。”
(2).雀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雀,一名嘉宾,言常栖集人家,如宾客也。” 唐 李峤 《雀》诗:“大厦初成日,嘉宾集杏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