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失马(失馬)shī mǎ
(1).丢失马。《北史·王晧传》:“尝从 文宣 北征,乘赤马,旦蒙霜气,遂不復识。自言失马……须臾日出,马体霜尽,繫在幕前,方云:‘我马尚在。’”
(2).“塞翁失马”之省。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唐 黄滔 《上刑部郑郎中启》之二:“徒恨伤麟,终几失马。若无往岁,焉有兹辰?” 金 李之翰 《书呈仲孚》诗:“失马乃为福,梦牛翻作祸。” ——《漢語大詞典》
(2).“塞翁失马”之省。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唐 黄滔 《上刑部郑郎中启》之二:“徒恨伤麟,终几失马。若无往岁,焉有兹辰?” 金 李之翰 《书呈仲孚》诗:“失马乃为福,梦牛翻作祸。” ——《漢語大詞典》
真成 zhēn chéng
(1).真是;实是。 唐 李白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诗:“ 卫青 谩作大将军, 白起 真成一竪子。” 唐 张鷟 《游仙窟》:“真成物外奇稀物,实是人间断絶人。”
(2).真个;的确。 南朝 梁简文帝 《和人以妾换马》诗:“真成恨不已,愿得路傍儿。” 唐 韩愈 《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宋 陆游 《正月二十八日大雪过若耶溪至云门山中》诗:“山中看雪醉骑驴,清赏真成十载无。” ——《漢語大詞典》
(2).真个;的确。 南朝 梁简文帝 《和人以妾换马》诗:“真成恨不已,愿得路傍儿。” 唐 韩愈 《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宋 陆游 《正月二十八日大雪过若耶溪至云门山中》诗:“山中看雪醉骑驴,清赏真成十载无。” ——《漢語大詞典》
福 fú《國語辭典》
福 [ fú ]
名- 富贵寿考的统称。或泛称吉祥幸运的事。如:「享福」、「迎春纳福」、「造福人群」。《韩非子·解老》:「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
- 运气、机会。如:「口福」、「眼福」、「耳福」。
- 祭祀用的酒或肉。《国语·晋语二》:「骊姬受福,乃寘鸩于酒。」
- 姓。如唐代有福信。
- 神佑、佑助。《左传·庄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古代妇女行礼时,将手放在腰部合拳敬拜称为「福」。《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婆子千恩万谢的福了一回,便道:『今日老身偶有杯水酒,将来与大娘消遣。』」
- 幸运的。如:「福星福将」。
移山 yí shān
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 北山 愚公 举家移 太行 、 王屋 二山的寓言。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岂寃禽之能塞海,非 愚叟 之可移山。”《旧唐书·哀帝纪》:“壬寅,敕:‘前太中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 司空图 俊造登科,朱紫升籍,既养高以傲代,类移山而钓名。’”参见“ 愚公移山 ”。 ——《漢語大詞典》
未必 wèi bì
不一定。《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於为非,而未必免於祸。”《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孙子 筹策 庞涓 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 唐 白居易 《别舍弟后月夜》诗:“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 东施 之貌,未必丑於 西施 ,止为效顰於人,遂蒙千古之誚。” 鲁迅 《集外集拾遗·〈答客诮〉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漢語大詞典》
愚 yú《國語辭典》
愚 [ yú ]
形- 笨傻、不聰明。如:「愚笨」、「愚昧無知」。《論語·為政》:「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唐·白居易〈新樂府·澗底松〉:「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
- 與自身有關的。如:「愚見」、「愚兄」。《戰國策·秦策五》:「臣效愚計,大王不用。」
- 欺騙、蒙騙。《孫子·九地》:「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文選·賈誼·過秦論》:「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自稱的謙詞。《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唐·劉得仁〈賀顧非熊及第其年內索文章〉詩:「愚為童稚時,已解念君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