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杀人无昏晓,尸积填江湾。

岑参唐代〕《阻戎泸间群盗

南州林莽深,亡命聚其间。杀人无昏晓,尸积填江湾。
饿虎衔髑髅,饥乌啄心肝。腥裛滩草死,血流江水殷。
夜雨风萧萧,鬼哭连楚山。三江行人绝,万里无征船。
唯有白鸟飞,空见秋月圆。罢官自南蜀,假道来兹川。
瞻望阳台云,惆怅不敢前。帝乡北近日,泸口南连蛮。
何当遇长房,缩地到京关。愿得随琴高,骑鱼向云烟。
明主每忧人,节使恒在边。兵革方御寇,尔恶胡不悛。
吾窃悲尔徒,此生安得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杀人昏晓江湾

杀人 shā rén
对人的杀害。例如:你不可杀人。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昏晓(昏曉)hūn xiǎo
(1).犹晨昏,早晚。《晋书·文苑传·曹毗》:“故大人达观,任化昏晓,出不极劳,处不 巢 皓。”《南齐书·东昏侯纪》:“干戈鼓譟,昏晓靡息。”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听採民讼,昏晓必通,召引轩櫺,躬亲辨决。”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京师街衢置鼓於小楼之上,以警昏晓。”
(2).明和暗。指昼和夜。 唐 杜甫 《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仇兆鳌 注引 徐增 曰:“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 清 陈维嵩 《贺新郎·登龙池绝顶凭虚阁》词:“澒洞荒寒非世境,昏晓阴阳盪割,更古木冷烟轇轕。”
(3).旦夕间,很短的时间。 宋 苏轼 《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诗:“作诗记餘欢,万古一昏晓。”  ——《漢語大詞典》
尸 ( 屍 ) shī《國語辭典》

尸 [ shī ]

  1. 死人的躯体。《左传·成公二年》:「襄老死于邲,不获其尸。」《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至乃伍员浮尸于江流,三闾沉骸于湘渚。」同「尸 」。
  2. 古时祭礼中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仪礼·特牲馈食礼》:「主人再拜,尸答拜。」唐·李华〈卜论〉:「夫祭有尸,自虞夏商周不变,战国荡古法,祭无尸。」
  3. 神像、神主。《仪礼·士虞礼》:「祝迎尸,一人衰绖奉篚哭从尸。」唐·皮日休〈正尸祭〉:「生象其死,穷其思也,尸象其生,极其敬也。」
  4. 姓。如春秋时秦国有尸佼。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主持。《诗经·召南·采苹》:「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新唐书·卷一一八·裴潾传》:「凡驿,有官专尸之。」
  2. 空占职位而不做事。如:「尸位素餐」。《庄子·逍遥游》:「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
  3. 陈尸示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国语·晋语六》:「杀三郤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
积 ( 積 ) jī
积 [ jī ]
  1. 聚集:~少成多。处心~虑。~储。~愤。~郁。~怨。~愿。~累(lěi )。~攒。
  2.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数。乘~。体~。容~。
  3. 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这孩子有~。捏~。
填 tián/zhèn《國語辭典》

填 [ tián ]

  1. 补塞。如:「填充」、「装填」。《战国策·赵策四》:「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2. 充满。如:「义愤填膺」。《文选·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3. 填写。如:「填表」、「填词」、「填日期」。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军书十卷,书书卷卷把俺爷来填。」
  1. 形容击鼓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设虡设业,鞉鼓填填。」
江湾(江灣)jiāng wān
江流迂曲处。 王统照 《遗音》:“镇前便是很弯曲而深入的江湾,湾的北面,却有所比较着还整齐而洁净的房子。”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六章:“ 李自成 派一只小船顺流而下,接救 宗敏 。等小船飞驶到江湾, 宗敏 已经离南岸不远,策马走上了阳光闪耀的白沙碎石江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