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迩来久雨墙垣壤,砟竹东冈自作篱。

陆游宋代〕《秋来瘦甚而益健戏作

莫笑形羸不自支,清虚正与老人宜。
矛头淅米谁能食,甑里生尘却自奇。
独钓又逢秋晚後,安眠常到日高时。
迩来久雨墙垣壤,砟竹东冈自作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迩来久雨墙垣东冈

迩来(邇來)ěr lái
(1).从某时以来;从那以来。 晋 王嘉 《拾遗记·蜀》:“及 春秋 时,有 子韦 、 子野 、 裨灶 之徒,权略虽险,未得其门。邇来世代兴亡,不復可记,因以相袭。” 唐 白居易 《念金銮子》诗之二:“忽然又不见,邇来三四春。”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太宗 时,有待詔 贾玄 ,以棊供奉,号为国手。邇来数十年,未有继者。”
(2).犹近来。 唐 韩愈 《寒食日出游》诗:“邇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水浒传》第一○一回:“邇来边庭多儆,国祚少寧。” 鲁迅 《书信集·致陈濬》:“邇来南朔奔波,所閲颇众,聚感积虑,发为狂言。”  ——《漢語大詞典》
久雨
唐 杜甫 晴二首 其一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  ——《骈字类编》
墙垣(牆垣)qiáng yuán
亦作“墻垣”。 墙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閈閎,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 清 唐甄 《潜书·除党》:“峻墙垣,谨防御,不与以钻踰之便。”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三章:“古老乌黑的小屋,残断的墙垣和肮脏的道路,同样显示着凋蔽破败的景象。”  ——《漢語大詞典》
壤 rǎng《國語辭典》

壤 [ rǎng ]

  1. 松软的泥土。《说文解字·土部》:「壤,柔土也。」《书经·禹贡》:「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
  2. 耕地。《管子·八观》:「壤地肥饶,则桑麻易植也。」
  3. 地。如:「天壤之别」。唐·李白〈南都行〉:「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
  4. 疆域、地区。如:「接壤」、「穷乡僻壤」。《左传·哀公元年》:「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
  5. 古代一种游戏用的玩具。参见「[[击壤]]」条。
  1. 接连。《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且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界也。」
  1. 丰收。《庄子·庚桑楚》:「居三年,畏垒大壤。」
砟 zhǎ《國語辭典》

砟 [ zhà ]

  1. 碑石。《玉篇·石部》:「砟,碑石也。」

砟 [ zhǎ ]

  1. 块状物。如:「煤砟子」、「炉灰砟儿」。
竹 zhú《國語辭典》

竹 [ zhú ]

  1. 植物名。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木质,有隆起之节,节间部中空,细长作管状,色绿。竹茎坚韧,可供建筑制器之用。
  2. 乐器名。笛、箫之属。《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 简册。如:「竹帛」、「竹简」。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明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
  4. 姓。如汉代有竹多同。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东冈(東岡)dōng gāng
向阳的山冈。《后汉书·周燮传》:“自先世以来,勋宠相承,君独何为守东冈之陂乎?”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公命城者改埋於东冈,祭之以豚酒。” 唐 韦应物 《射雉》诗:“走马上东冈,朝日照野田。”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篱 ( 籬 ) lí《國語辭典》
  1. 「篱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