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双颧(双颧)
张敏头责子羽文眸子摛光双颧隆起 ——《骈字类编》
豁 huō/huò/huá《國語辭典》
豁 [ huō ]
动- 割裂、裂开。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我根前使不著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
- 拼、舍弃、牺牲。如:「豁出生命」、「豁著命干」。
- 残缺、缺损。如:「豁嘴」、「豁唇子」。
豁 [ hè ]
- 参见「豁亮 」条。
豁 [ huò ]
名- 通敞的山谷。《说文解字·谷部》:「豁,通谷也。」
- 舒张、舒展。宋·陆游〈暮秋遣兴〉诗:「如虹壮气终难豁,安得云涛万里舟。」《资治通鉴·卷二八○·后晋纪一·高祖天福元年》:「卿言殊豁吾意,成败吾决行之。 」
- 排遣、发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水浒传·第五七回》:「先杀你这个秃驴,豁我心中怒气。」
- 免除。如:「豁免粮捐」、「豁免罪犯」。
- 不顾、舍弃。如:「豁出性命」。
- 开朗、宽敞。《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再进数步,渐向此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薨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 开通、开阔。如:「豁达」、「豁然」。《史记·卷八·高袓本纪》:「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 很快、一下子。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一折》:「每常我听得绰的说个女婿,我早豁的离了坐位。」
豁 [ huá ]
- 参见「豁拳 」条。
磊 lěi《國語辭典》
磊 [ lěi ]
形- 众多石块累积在一起。《楚辞·屈原·九歌·山鬼》:「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栢》:「青青陵上栢,磊磊涧中石。」
- 高大。唐·韩愈〈记梦〉诗:「隆楼杰阁磊嵬高,天风飘飘吹我过。」
衣衫 yī shān
单衣。亦泛指衣服。 唐 杜荀鹤 《山中寡妇》诗:“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红楼梦》第四七回:“大家忙走来一看,只见 薛蟠 的衣衫零碎,面目肿破。” 叶圣陶 《城中·在民间》:“他们十有九个满面沾着汗,衣衫也粘贴着皮肤。” ——《漢語大詞典》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名-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 姓。如汉代有古霸。
-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尔雅(爾雅)ěr yǎ
(1).书名。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由 秦 汉 间学者缀辑 周 汉 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为考证词义和古代名物的重要资料。
(2).雅正,文雅。《史记·儒林列传》:“文章尔雅,训辞深厚。” 司马贞 索隐:“谓詔书文章雅正。”《汉书·王莽传中》:“其文尔雅依託。” 颜师古 注:“尔雅,近正也。” 宋 苏轼 《贺蒋发运启》:“蔚然 西汉 之文,深厚尔雅。” 马其昶 《濂亭集序》:“ 汉 隆儒术,其文辞彬彬尔雅,冠绝后代。”川剧《柳荫记》第七场:“想当初,弟本是白面书生,尔雅温文。”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他从对山的树梢,雍容尔雅的上来。” ——《漢語大詞典》
(2).雅正,文雅。《史记·儒林列传》:“文章尔雅,训辞深厚。” 司马贞 索隐:“谓詔书文章雅正。”《汉书·王莽传中》:“其文尔雅依託。” 颜师古 注:“尔雅,近正也。” 宋 苏轼 《贺蒋发运启》:“蔚然 西汉 之文,深厚尔雅。” 马其昶 《濂亭集序》:“ 汉 隆儒术,其文辞彬彬尔雅,冠绝后代。”川剧《柳荫记》第七场:“想当初,弟本是白面书生,尔雅温文。”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他从对山的树梢,雍容尔雅的上来。” ——《漢語大詞典》
安闲(安閒)ān xián
亦作“ 安閒 ”。 安静清闲;安逸舒适。 汉 焦赣 《易林·益之乾》:“下堂出门,东至九山,逢福值喜,得其安闲。” 南朝 梁 何逊 《答高博士》诗:“为宴得快性,安闲聊鼓腹。” 唐 萧颖士 《白鹇赋》:“情莽眇以耿洁,貌轩昂以安閒。”《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我们出家人,并无闲事缠扰,又无儿女牵绊,终日诵经念佛,受用一炉香,一壶茶,倦来眠纸帐,閒暇理丝桐,好不安閒自在。”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 马威 顺着河岸走,看着水影,踏着软草,闻着香味,心里安闲极了,只是有点说不出来的愁闷在脑子里萦绕着。” ——《漢語大詞典》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不如 bù rú
(1).比不上。《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説是事。” 沙汀 《丁跛公》:“他以为不如把运气搁在买卖烟土上好些。”
(2).不象;不符。《后汉书·逸民传·周党》:“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司马欧阳两公荐士》:“ 吕惠卿 未达时, 欧阳 公以学者罕能及,告之於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於朝廷,且云:‘后有不如,甘与同罪。’” ——《漢語大詞典》
(2).不象;不符。《后汉书·逸民传·周党》:“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司马欧阳两公荐士》:“ 吕惠卿 未达时, 欧阳 公以学者罕能及,告之於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於朝廷,且云:‘后有不如,甘与同罪。’”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