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铜 ( 銅 ) tóng
铜 [ tóng ]
- ◎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纯铜。亦称“红铜”)。青~。黄~。~矿。~器。~币。~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锅 ( 鍋 ) guō
锅 [ guō ]
- 烹煮食物或烧水的器具:饭~。铁~。砂~。火~。~炉。~饼。~巴。~烟子。
- 形状像锅的东西:烟袋~。
瓦釜 wǎ fǔ
(1).陶制的炊器。《墨子·号令》:“葆宫之墙必三重,墙之垣,守者皆累瓦釜墙上。” 岑仲勉 注:“今世乡间防偷盗爬越墙上,常嵌瓦砾碎片以防阻之,亦有置盆、罋者,即本文之‘累瓦釜墙上’也。”《后汉书·礼仪志下》:“瓦灶二,瓦釜二。” 宋 戴复古 《谭俊明雪中见访从而乞米》诗:“地炉烧榾柮,瓦釜煮犁祈。”
(2).古代用作简单的乐器。后以指粗俗的音乐或平庸的事物。 唐 柳宗元 《代人进瓷器状》:“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土硎之德。” 明 袁宏道 《虎丘游记》:“﹝唱者﹞竞以歌喉相鬭,雅俗既陈,妍媸自别……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题记》:“大器晚成,瓦釜以久。” 刘半农 《瓦釜集·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 中国 的‘黄钟’,实在太多了。”参见“ 瓦釜雷鸣 ”。 ——《漢語大詞典》
(2).古代用作简单的乐器。后以指粗俗的音乐或平庸的事物。 唐 柳宗元 《代人进瓷器状》:“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土硎之德。” 明 袁宏道 《虎丘游记》:“﹝唱者﹞竞以歌喉相鬭,雅俗既陈,妍媸自别……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题记》:“大器晚成,瓦釜以久。” 刘半农 《瓦釜集·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 中国 的‘黄钟’,实在太多了。”参见“ 瓦釜雷鸣 ”。 ——《漢語大詞典》
试新(試新)shì xīn
(1).犹尝试。 唐 孟浩然 《九日》诗:“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西游记》第四六回:“砍头那里好试新?头乃六阳之首,砍下即便死矣。”
(2).吃应时的新鲜食品。《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每熟时就先望空祭了花神,然后敢尝。又遍送左近隣家试新,餘下的方鬻。”
(3).茶名。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茶有十纲,第一第二纲太嫩,第三纲最妙,自六纲至十纲,小团至大团而止,第一名曰试新。” 明 许次纾 《茶疏·今古制法》:“若漕司所进第一纲,名 北苑 试新者,乃雀舌冰芽所造,一夸之直,至四十万钱,仅供数盂之啜,何其贵也。” ——《漢語大詞典》
(2).吃应时的新鲜食品。《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每熟时就先望空祭了花神,然后敢尝。又遍送左近隣家试新,餘下的方鬻。”
(3).茶名。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茶有十纲,第一第二纲太嫩,第三纲最妙,自六纲至十纲,小团至大团而止,第一名曰试新。” 明 许次纾 《茶疏·今古制法》:“若漕司所进第一纲,名 北苑 试新者,乃雀舌冰芽所造,一夸之直,至四十万钱,仅供数盂之啜,何其贵也。” ——《漢語大詞典》
火 huǒ《國語辭典》
火 [ huǒ ]
名- 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光和热。可燃物、燃点和氧气是火的三要件。《书经·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水浒传·第四六回》:「便去灶前寻了把草,灶里点个火……那火顷刻开天也似般大。」
- 中医指病理变化过程中,机能亢进的现象。如:「肝火」、「上火」、「退火」。
- 枪炮弹药等武器称为「火」。如:「军火」、「火药」。
-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 姓。如明代有火源洁。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赤红色的。如:「火红」、「火狐狸」。唐·李白〈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
- 燃烧。《礼记·王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新唐书·卷九三·李靖传》:「(李靖)军次伏俟城,吐谷浑尽火其莽,退保大非川。」
- 动怒。如:「他一火,大家都不敢说话了。」
- 急速、紧急。如:「火速赴约」、「十万火急」。《庄子·天地》:「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
顷刻(頃刻)qǐng kè
(1).片刻,极短的时间。《关尹子·七釜》:“爪之生,髮之长,荣卫之行,无顷刻止。”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诗:“中使临门遣,顷刻不得留。”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一夕,猫奴争食自檐而堕,连盆与架顷刻碎之。”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第二节:“因此,那种以为 中国 革命力量瞬间就可以组成, 中国 革命斗争顷刻就可以胜利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2).刚刚,刚才。 清 玉泉樵子 《神山引曲·药饵》:“[末旦惊介:]孩儿几时回来的?[生:]顷刻方到。” ——《漢語大詞典》
(2).刚刚,刚才。 清 玉泉樵子 《神山引曲·药饵》:“[末旦惊介:]孩儿几时回来的?[生:]顷刻方到。” ——《漢語大詞典》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动-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 (一)之又音。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动-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 姓。如汉代有成瑨。
-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蟹眼汤(蟹眼湯)xiè yǎn tāng
指初沸的水。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蒋》:“《食经》云:‘藏菰法:好择之,以蟹眼汤煮之,盐薄洒,抑著燥器中。密涂稍用。’” 宋 张元干 《浣溪沙》词:“蟹眼汤深轻泛乳,龙涎灰暖细烘香。” 宋 陆游 《午睡》诗:“聊呼蟹眼汤,瀹我玉色尘。”参见“ 蟹眼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