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设色(設色)shè sè
(1).敷彩;着色。 唐 柳宗元 《省试观庆云图》诗:“设色初成象,卿云示国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人家端午日画的 钟馗 ,不过是用硃笔大写意,钩两笔罢了;他又偏是要设色的。”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七:“记那画面上的景物呢,记那幅画的布局和设色的技巧呢,还是景物和技巧都记?”
(2).比喻以词藻文采渲染。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黄少司马》:“﹝其奏牘﹞情辞恳挚,不必以设色为工。”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 ——《漢語大詞典》
(2).比喻以词藻文采渲染。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黄少司马》:“﹝其奏牘﹞情辞恳挚,不必以设色为工。”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 ——《漢語大詞典》
既成 jì chéng
已经完成;已经成为。《诗·小雅·六月》:“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毛泽东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些则造成既成事实再告诉它。” 郭沫若 《革命诗人屈原》:“到了这个时候,或早或迟必然的要起来一次革命,便是文字打破既成的定型而向脱去了桎梏的言语急起直追。” ——《漢語大詞典》
象 xiàng《國語辭典》
象 [ xiàng ]
名- 动物名。哺乳纲长鼻目。力强,性温驯。皮厚,毛少,耳大,鼻长圆筒状,能伸卷自如,有一对长门牙自口伸出。产于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现生存者有非洲象与亚洲象二种,前者凶野难驯,后者则温驯。俗称为「大象」。
- 形状、样子、状态。如:「景象」、「图象」、「天象」、「气象」。
- 法令、法律。《国语·齐语》:「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
- 《易经》十翼之一。参见「象传 」条。
- 古代一种执干戈作击刺状的舞蹈。《诗经·周颂·维清·序》:「〈维清〉,奏象舞也。」汉·郑玄·笺:「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武王制焉。」
- 姓。如秦代有象武。
- 相似。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通「像」。
- 摹拟、效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汉书·卷三○·艺文志》:「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卿云(卿雲)qīng yún
(1).即庆云。一种彩云,古人视为祥瑞。《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 禹 代 虞 事。”《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见,喜气也。” 清 赵翼 《养疾未愈书感》诗:“岁晚沧江几回首,卿云五色丽高旻。”
(2).歌名。传说 虞舜 将禅位给 禹 时和百官一起唱的歌。《尚书大传》卷二:“ 舜 为宾客而 禹 为主人……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縵縵兮,日月光华,旦復旦兮。’” 郑玄 注:“卿,当为‘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 虞 歌《卿云》,则文於 唐 时。”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昔者《卿云》作歌於 虞舜 ,《白云》著词於 汉武 。”
(3). 汉 代辞赋家 司马相如 (字 长卿 )、 扬雄 (字 子云 )的并称。《南齐书·文学传论》:“ 卿 云 巨丽,升堂冠冕; 张 左 恢廓,登高不继。”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才冠 卿 云 ,智同 荀 郭 。” 宋 陆游 《答人贺赐第启》:“此盖伏遇某官学穷 游 夏 ,文媲 卿 云 。” ——《漢語大詞典》
(2).歌名。传说 虞舜 将禅位给 禹 时和百官一起唱的歌。《尚书大传》卷二:“ 舜 为宾客而 禹 为主人……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縵縵兮,日月光华,旦復旦兮。’” 郑玄 注:“卿,当为‘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 虞 歌《卿云》,则文於 唐 时。”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昔者《卿云》作歌於 虞舜 ,《白云》著词於 汉武 。”
(3). 汉 代辞赋家 司马相如 (字 长卿 )、 扬雄 (字 子云 )的并称。《南齐书·文学传论》:“ 卿 云 巨丽,升堂冠冕; 张 左 恢廓,登高不继。”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才冠 卿 云 ,智同 荀 郭 。” 宋 陆游 《答人贺赐第启》:“此盖伏遇某官学穷 游 夏 ,文媲 卿 云 。” ——《漢語大詞典》
示 shì《國語辭典》
示 [ qí ]
名- 地神。《集韵·平声·支韵》:「祇,《说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古作示。」《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汉·郑玄·注:「示,音祇,本或作祇。」通「祇」。
示 [ shì ]
动- 上天藉天象显现征兆,向人预告凶吉祸福。《说文解字·示部》:「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 把事物显现予人。如:「示范」、「展示」。《老子·第三六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告诉、宣布。如:「训示」。《礼记·礼运》:「刑仁讲让,示明有常。」
- 教导。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
- 命令、布告。如:「告示」。《儒林外史·第五○回》:「戏子们请老爷的示:还是伺候,还是回去?」
- 尊称人家的来信。如:「来示敬悉」。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国都(國都)guó dū
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战国策·燕策一》:“度 呼沱 ,涉 易水 ,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远絶 河 山而争人国都, 赵 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 秦 军必矣。”《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旦至 广明 东都门 , 遂 曰:‘礼,奔丧望见国都哭。此 长安 东郭门也。’”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三》:“是故贡、助、彻三者,圣人皆先自其国都行之,推之於诸侯之可行者而亦行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