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我每夜啼君怨别,玉徽琴里忝同声。

白居易唐代〕《池鹤八绝句。乌赠鹤

与君白黑大分明,纵不相亲莫见轻。
我每夜啼君怨别,玉徽琴里忝同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我每夜啼玉徽琴里同声

我每 wǒ měi
我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感蒙赏赐,我每就此吃饭。”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 老包 姓儿仯,荡他活的少,若是不容咱,我每则一跑。”《水浒传》第五回:“庄客道:‘可奈这箇和尚要打我每。’”  ——《漢語大詞典》
夜啼
陈樵八咏楼赋乌夜啼璠烛灭沆瀣生丹露浃 杜甫玄都坛歌见昼下下  ——《骈字类编》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怨 yuàn《國語辭典》

怨 [ yuàn ]

  1. 责备、怪罪、痛恨。如:「怨天尤人」、「任劳任怨」。《论语·里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1. 仇恨。如:「结怨」、「宿怨」、「以德报怨」、「恩怨分明」。《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1. 不满的、哀愁的。如:「怨言」、「怨妇」、「怨声载道」。唐·白居易〈杨柳枝二十二韵〉:「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怨 [ ​yuān ]

  1. (一)​之又音。
别 ( 別 ) bié/biè《國語辭典》
  1. 「別 」的異體字。
玉徽 yù huī
玉制的琴徽。亦为琴的美称。《梁书·文学传上·庾肩吾》:“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 郢 中之听。” 唐 宋之问 《放白鹇篇》诗:“玉徽闭匣留为念,六翮开笼任尔飞。” 宋 陆游 《到家旬馀意味甚适戏书》诗:“石鼎颼飀闲煮茗,玉徽零落自修琴。”  ——《漢語大詞典》
琴里(琴里)
唐 白居易 琴茶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唐 罗虬 比红儿诗 其二十八 料得相如偷见面,不应琴里挑文君。
宋 辛弃疾 满江红 其二 再用前韵 琴里新声风响佩,笔端醉墨鸦栖壁。  ——《骈字类编》
忝 tiǎn《國語辭典》

忝 [ tiǎn ]

  1. 羞辱、污蔑。《诗经·小雅·小宛》:「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1. 自称的谦词。有轻贱、侮辱的意思。如:「忝居」、「忝为人师」、「忝列门墙」。《西游记·第九回》:「孩儿叨赖母亲福庇,忝中状元,钦赐游街。」
同声(同聲)tóng shēng
(1).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汉 贾谊 《新书·胎教》:“故同声则处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 晋 陆机 《驾言出北阙》诗:“良会罄美服,对酒宴同声。” 唐 李白 《赠僧崖公》诗:“江濆遇同声,道 崖 乃僧英。” 金 元好问 《自菊潭丹水还寄崧前故人》诗:“黄金鍊出相思句,寄与同声别后看。”参见“ 同声相应 ”。
(2).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 汉 扬雄 《解嘲》:“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跡。”《东周列国志》第六二回:“诸大夫同声应曰:宜逐之。”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一:“大家一听,又雄壮,又有劲,又明白,又合心意,都同声叫起好来。”
(3).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今日且説箇卖卦先生去 兗州府 奉符县 前,开箇卜肆,用金纸糊着一把太阿宝剑,底下一箇招儿,写道:‘斩天下无学同声。’”
(4).指言语腔调相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舂容之度;即使生为僕从,旦作梅香,亦须择言而发,不与浄、丑同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