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名山主簿实堪愁,难咬他家大骨头。

蒋贻恭五代〕《住名山日陈情上府主高太保

名山主簿实堪愁,难咬他家大骨头。
米纳功南钱纳府,只看江面水东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名山主簿他家骨头

名山 míng shān
(1).著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礼记·礼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饗帝于郊。” 郑玄 注:“名,犹大也。” 孙希旦 集解:“名山,谓五岳也。” 唐 李白 《秋下荆门》诗:“此行不为鱸鱼鱠,自爱名山入 剡 中。”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 晋国 名山不可数, 恒岳 居尊 太岳 附。”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一:“它上面:没有名山,没有盛景,没有古庙。”
(2).指可以传之不朽的藏书之所。《史记·太史公自序》:“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司马贞 索隐:“言正本藏之书府,副本留京师也。《穆天子传》云:‘天子北征,至于 羣玉之山 ,河平无险,四彻中绳,先王所谓策府。’ 郭璞 云:‘古帝王藏策之府。’则此谓‘藏之名山’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余所著子书之数而别为此一部,名曰内篇……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匱,以示识者。”
(3).借指著书立说。 清 谭嗣同 《夜成》诗:“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之三:“名山渺莽千秋业,大地苍茫七尺身。”  ——《漢語大詞典》
主簿 zhǔ bù
官名。 汉 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至 魏 晋 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此后各中央官署及州县虽仍置主簿,但任职渐轻。 唐 宋 时皆以主簿为初事之官。 明 清 时各寺卿也有设主簿的,或称典簿。外官则设于知县以下,为佐官之一。后省并。《南史·儒林传·伏曼容》:“﹝ 伏曼容 ﹞父 胤之 , 宋 司空主簿。”  ——《漢語大詞典》
实 ( 實 ) shí
实 [ shí ]
  1. 充满:~心。充~。虚~。
  2.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话。~惠。~际(真实情况)。~践(实行;履行)。~体。~情。~施。~数。~事求是。名~相符。
  3. 植物结的果:果~。开花结~。
  4. 富足:殷~。富~。
堪 kān《國語辭典》

堪 [ kān ]

  1.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 可以、能夠。如:「堪稱大將」、「不堪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詞:「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愁 chóu《國語辭典》

愁 [ chóu ]

  1. 忧伤的心绪。如:「离愁」、「乡愁」。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 忧虑、悲伤。如:「不愁吃穿」。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忧伤的、惨淡的。如:「愁绪」、「愁眉苦脸」、「愁云惨雾」。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诗:「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难 [ nuó ]
  1. 古同“傩”。
咬 yǎo《國語辭典》

咬 [ yǎo ]

  1. 用牙齿切断、压破或夹住东西。如:「把绳子咬断」、「咬了一口馒头」、「别咬著牙签说话!」
  2. 用工具钳住或卡住东西。如:「齿轮已经磨蚀,互相咬不住。」
  3. 诬谄、牵连。如:「反咬一口」、「说话凭良心,可别随便乱咬人。」《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边王老员外与女儿并一干邻右人等,口口声声咬他二人。」
  4. 吐字、发音。如:「说的人咬字不清,听的人便很容易会错意。」
  5. 皮肤与植物或化学制品碰触而过敏或受侵蚀。如:「这洗衣粉会咬手,要记得戴手套。」
  1. 认定不变。如:「一口咬定」。

咬 [ jiāo ]

  1. 参见「[[咬咬]]」条。
他家 tā jiā
(1).他人之家,别人家。《诗·唐风·葛生》“蘞蔓于野” 毛 传:“蘞生蔓於野,喻妇人外成於他家。”《儒林外史》第一回:“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
(2).它;他(她)。家,人称的语尾。 唐 薛涛 《柳絮咏》:“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念自家,虽是箇浅陋书生,於夫人反有深恩。是他家(指夫人)先许了,先许了免难后成亲。”  ——《漢語大詞典》
大 dà/dài/tài《國語辭典》

大 [ dà ]

  1.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3. 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4. 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5. 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1. 表程度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2. 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3. 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4. 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1. 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2. 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3. 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大 [ tài ]

  1. 至高無上的。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通「太」、「泰」。

大 [ dài ]

  1. 參見「大夫 」條。
骨头(骨頭)gú tou
(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根据形状的不同,分为长骨、短骨、扁骨等。《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纔想着前日喫的光景,果然是大家生啖,不见骨头吐出来,方信其言是真。” 沈从文 《屠桌边》:“面馆老板 金老满 是从 志成 处曾得到过许多熬汤的骨头。”
(2).指人的筋骨。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银子重,抬不动;未上肩,骨头痛。我们抬鞘的到了,请起身罢!”
(3).指骨相;品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当时之不识贵人,凡夫肉眼;今日之俄为后进,穷相骨头。”
(4).指骨气;品格。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世间有骨头人甚少,有识见人尤少。”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认为他有见识,有胆量,有骨头,有真学问。”
(5).指出身、身份。《元典章·户部四·乐人婚》:“是承应乐人呵一般骨头休成亲。”
(6).比喻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事物或人。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前几年建设中有一个问题,就像有的同志所说的,光注意‘骨头’,不大注意‘肉’,厂房、机器设备等搞起来了,而市政建设和服务性的设施没有相应地搞起来,将来问题很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经过酝酿,有了组织,有了骨头,有了准备和布置,穷哥们都不害怕了。”
(7).比喻话里暗含着的不满、讽刺等的意思。 叶圣陶 《城中》:“但是他的话里却含着骨头, 项庄 舞剑,其意常在 沛公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