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雨过春山翠欲浮。

邓肃宋代〕《一翦梅(题泛碧斋)

雨过春山翠欲浮。影落寒溪碧玉流。片帆乘兴挂东风,夹岸花香拥去舟。
尊酒时追李郭游。醉卧烟波万事休。梦回风定斗杓寒,渔笛一声天地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雨过春山

雨过(雨过)
唐 杜牧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唐 李商隐 碧城三首 其一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 桃花雨过春光腻,劝我一杯灵液味。
唐 罗隐 九江早秋 雨过晚凉生,楼中枕簟清。  ——《骈字类编》
春山 chūn shān
(1).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唐 王维 《鸟鸣涧》诗:“人閒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潘太守诗》:“莫待 瀟湘 芳草緑,春山处处子规声。”
(2).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妇人姣好的眉毛。 唐 李商隐 《代董秀才却扇》诗:“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元 吴昌龄 《端正好·美妓》套曲:“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 清 洪楝园 《后南柯·释酗》:“问何时消除芥蔕,终不免愁锁春山未展开。”
(3).指春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春》:“立春日, 大兴 、 宛平 县令设案於午门外正中,奉恭进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  ——《漢語大詞典》
翠 cuì《國語辭典》

翠 [ cuì ]

  1. 翠鸟的简称。《文选·左思·蜀都赋》:「孔翠群翔,犀象竞驰。」
  2. 绿色的玉。参见「[[翡翠]]」条。如:「珠翠」。《文选·曹植·洛神赋》:「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驱。」
  3. 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深青色颜料。唐·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词:「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4. 比喻美女、妓女。如:「倚翠偎红」、「翠绕珠围」。
  5. 姓。如汉代有翠鸳鸯。
  1. 用翠羽装饰的。如:「翠衾」、「翠旌」。《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张翠帷,建羽盖。」
  2. 青绿色的。如:「翠柏」、「翠楼」、「草木苍翠」。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浮 fú《國語辭典》

浮 [ fú ]

  1. 漂在水上或飘在空中。如:「漂浮」、「悬浮」。《诗经·小雅·菁菁》:「泛泛杨舟,载沉载浮。」唐·陈羽〈喜雪上窦相公〉诗:「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2. 显现。如:「浮现」、「脸上浮著微笑。」
  3. 超过。如:「人浮于事」。《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1. 在水上或空中的。如:「富贵于我如浮云」。《文选·左思·吴都赋》:「陵鲤若兽,浮石若桴。」
  2. 表面的。如:「浮土」、「浮面」。
  3. 虚而不实的。如:「浮名」、「浮文」。
  4. 轻佻、不沉著。如:「轻浮」、「心浮气躁」。

浮 [ ​fóu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