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梦笔题诗,帕绫封泪,向凤箫人道。

吕渭老宋代〕《醉蓬莱

任落梅铺缀,雁齿斜桥,裙腰芳草。闲伴游丝,过晓园庭沼。厮近清明,雨晴风软,称少年寻讨。碧缕墙头,红云水面,柳堤花岛。
谁信而今,怕愁憎酒,对著花枝,自疏歌笑。莺语丁宁,问甚时重到。梦笔题诗,帕绫封泪,向凤箫人道。处处伤心,年年远念,惜春人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梦笔题诗凤箫人道

梦笔(夢筆)mèng bǐ
《晋书·王珣传》:“ 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謚议,皆 珣 所草。”《南史·文学传·纪少瑜》:“ 少瑜 尝梦 陆倕 以一束青鏤管笔授之,云:‘我以此笔犹可用,卿自择其善者。’其文因此遒进。”又《江淹传》:“ 淹 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又尝宿于 冶亭 ,梦一丈夫自称 郭璞 ,谓 淹 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 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梦笔事类颇多,大抵用以指才思敏捷,文章华美。 唐 李商隐 《江上忆严五广休》诗:“征南幕下带长刀,梦笔深藏五色毫。” 明 吴承恩 《赏花钓鱼赋诗谢表》:“ 上林 欲赋,殊非梦笔之才;下泽虽逢,岂有钓璜之手。”  ——《漢語大詞典》
题诗(題詩)tí shī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漢語大詞典》
帕 pà《國語辭典》

帕 [ pà ]

  1. 旧时的头巾。《广韵·入声·辖韵》:「帕,帕额,首饰。」元·王逢〈叹病驼〉诗:「老奚首帕短裤靴,手持鞭策涕泗沱。」
  2. 用来擦拭的方形小巾,常随身携带。如:「手袙」、「香帕」。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中》:「『汝哭何因无泪?』渐曰:『以帕拭干。』」
  3. 帷帐。元·陈旅〈题春宫倦绣图〉诗:「绿树垂垂护宝阑,床头翠帕羃双环。」
  1. 缠、裹绕。唐·韩愈〈元和圣德诗〉:「以锦缠股,以红帕首。」
绫 ( 綾 ) líng
绫 [ líng ]
     ◎ 一种很薄的丝织品,一面光,像缎子:~子。~罗绸缎。
封 fēng《國語辭典》

封 [ fēng ]

  1. 包好的或用來裝東西的紙袋。如:「賞封」、「信封」、「拆封」。
  2. 量詞。計算包裹或裝上封套物件的單位。如:「一封信」。唐·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詩:「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紅樓夢·第二回》:「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兩封銀子……答謝甄家娘子。」
  3. 疆界。《左傳·僖公三十年》:「(晉)​又欲肆其西封。」晉·杜預·注:「封,疆也。」
  4. 姓。唐代有封演。
  1. 密閉、緘合。如:「大雪封山」、「封住洞口」。《後漢書·卷六·順帝紀》:「而遠獻大珠,以求幸媚,今封以還之。」唐·白居易〈秦中吟·買花〉:「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2. 封閉、禁止使用。如:「查封」。《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沛公遂入咸陽,封宮室府庫,還軍霸上。」
  3. 限制。如:「故步自封」。
  4. 舊時帝王以土地、爵位、名號授給王族或有功的人。《孟子·告子下》:「周公之封於魯,為方百里也。」《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
  5. 聚土築墳。《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唐·孔穎達·正義:「不積土為墳,是不封也。」《禮記·樂記》:「封王子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
  6. 天子築壇祭天。《管子·地數》:「封於泰山,禪於梁父。封禪之王,七十二家。」
  7. 富厚、增加。《國語·楚語上》:「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三國吳·韋昭·注:「封,厚也。」唐·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詩:「春草封歸恨,源花費獨尋。」
  8. 圍棋中以破壞對手的通道而對其實施封鎖的下法。
泪 ( 淚 ) lèi《國語辭典》
  1. 「泪 」的异体字。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1.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3.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4.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5. 姓。如晋代有向秀。
  1.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2.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3.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4.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1.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1.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2.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1.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凤箫(鳳簫)fèng xiāo
(1).指凤女,即 弄玉 。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接鵠驭於后乘,追凤簫於前侣。”参见“ 凤女祠 ”。
(2).即排箫。比竹为之,参差如凤翼,故名。 唐 沈佺期 《凤箫曲》:“昔时 嬴 女厌世纷,学吹凤簫乘彩云。”亦指箫声。 后蜀 顾夐 《遐方怨》词:“凤簫歇,镜尘生。 辽 塞音书絶,梦魂长暗惊。”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勾女童队》:“彤壶漏箭,随鸡唱以渐移,絳节綵髦,闻凤簫而自举。” 明 何景明 《赠管汝济》诗:“愿听《云门》奏,春风入凤簫。”  ——《漢語大詞典》
人道 rén dào
(1).为人之道。指一定社会中要求人们遵循的道德规范。《易·繫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不喜弔丧,而人道以此为重。” 唐 韩愈 《原人》:“故天道乱而日月星辰不得其形……人道乱而夷狄禽兽不得其情。”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当四围之艰险,将士内讧,则为之调和,以己为楷模,教之人道。”
(2).犹言人伦。指社会的伦理等级关系。《礼记·丧服小记》:“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瞽瞍底豫》:“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各得其所,而人道极矣。”
(3).指男女交合。《诗·大雅·生民》“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 汉 郑玄 笺:“心体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 孔颖达 疏:“谓如人夫妻交接之道。” 元 施惠 《幽闺记·招商谐偶》:“一时见君子,匆匆遽成人道。”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四:“黄门,谓天阉不能行人道者。”《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古人男子三十而取,女子二十而嫁,使其气血充足,然后行其人道。”
(4).指男性生殖器。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唐六如》:“ 唐六如 知其必反,遂佯狂以处。 宸濠 遣人馈物,则倮形箕踞,以手弄其人道,讥呵使者。”
(5).指爱护人的生命,关心人的命运,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苏州河桥头的战争》:“有些先生为了制止屠杀、劫掠、毁坏,进行了很人道的干涉。” 胡适 《读〈北史〉杂记》:“这个制度虽是惨酷不人道,然而其中涵义正是惧怕女后权大。”参见“ 人道主义 ”。
(6).佛教语。犹言人界。佛教谓众生根据生前善恶行为,因果报应,在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等六道中轮回。《业报差别经》:“由先造增上下品身语妙意妙行,故生人道。”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