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何曾是、两般时景。
岁岁重阳,何曾是、两般时景。人自有、悲欢离合,晦明朝暝。日月湖边来往艇,楼台水底参差影。又何妨、时暂狎沧波,轻鸥并。
闲顿放,朱门静。新结里,朱帘整。尽百年人事,移场换境。欲插黄花身已老,强倾绿醑心先醒。羡游鱼、有钓不能收,钩空饼。
闲顿放,朱门静。新结里,朱帘整。尽百年人事,移场换境。欲插黄花身已老,强倾绿醑心先醒。羡游鱼、有钓不能收,钩空饼。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岁 ( 歲 ) suì
岁 [ suì ]
- 年:~首。~暮。~夕(即“除夕”)。~除(年终)。~阑(一年将尽的时候)。
- 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 年龄:年~。周~。
- 星名:~星(即“木星”。)
- 指时间,光阴:~月(泛指时间)。
重阳(重陽)chóng yáng
(1).指天。《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洪兴祖 补注:“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汉 张衡 《西京赋》:“消雰埃於中宸,集重阳之清瀓。”《后汉书·马融传》:“超荒忽,出重阳。” 李贤 注:“重阳,天也。”
(2).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
(3).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 晋 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重阳独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 清 陈维嵩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杨朔 《铁骑兵》:“一过 雁门关 ,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参见“ 重九 ”。 ——《漢語大詞典》
(2).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
(3).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 晋 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重阳独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 清 陈维嵩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杨朔 《铁骑兵》:“一过 雁门关 ,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参见“ 重九 ”。 ——《漢語大詞典》
何曾 hé zēng
(1).为何,何故。《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於 管仲 ?” 赵岐 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 《九辩》:“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颺?”《诗·大雅·云汉》“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汉 郑玄 笺:“天何曾病我以旱?曾不知为政所失,而致此害。”
(2).何尝;几曾。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唐 王昌龄 《九日登高》诗:“谩説 陶潜 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宋 苏轼 《和寄无选长官》诗:“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何曾没有生机?只是横遭抑塞!” ——《漢語大詞典》
(2).何尝;几曾。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唐 王昌龄 《九日登高》诗:“谩説 陶潜 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宋 苏轼 《和寄无选长官》诗:“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何曾没有生机?只是横遭抑塞!”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两般(兩般)liǎng bān
两样;不同。 唐 方干 《项洙处士画水墨钓台》诗:“画石画松无两般,犹嫌瀑布画声难。” 宋 苏轼 《次周焘韵》:“道眼转丹青,常於寂处鸣。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 ——《漢語大詞典》
时景(時景)shí jǐng
(1).指春景。 唐 刘商 《送王永》诗之二:“绵衣似热裌衣寒,时景虽和春已阑。” 宋 苏轼 《无题》诗:“年光与时景,顷刻互衰变。”
(2).时势;局势。 唐 武元衡 《酬李十一尚书》:“时景屡迁易,兹言期退休。”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三章:“现在时景不佳,最好别去。”
(3).季节;时令。《西游记》第七六回:“这猴儿不按时景:清明还未到,他却那里放风筝也!” ——《漢語大詞典》
(2).时势;局势。 唐 武元衡 《酬李十一尚书》:“时景屡迁易,兹言期退休。”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三章:“现在时景不佳,最好别去。”
(3).季节;时令。《西游记》第七六回:“这猴儿不按时景:清明还未到,他却那里放风筝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