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致令得官府闻知,验数目存留,分官品高低。
代马诉冤
世无伯乐怨他谁?干送了挽盐车骐骥。空怀伏枥心,徒负化龙威。索甚伤悲,用之行舍之弃。
【驻马听】玉鬣银蹄,再谁想三月襄阳绿草齐。雕鞍金辔,再谁收一鞭行色夕阳低。花间不听紫骝嘶,帐前空叹乌骓逝。命乖我自知,眼见的千金骏骨无人贵。
【雁儿落】谁知我汗血功?谁想我垂僵义?谁怜我千里才?谁识我千钧力?
【得胜令】谁念我当日跳檀溪,救先主出重围?谁念我单刀会随着关羽?谁念我美良川扶持敬德?若论着今日,索输与这驴群队!果必有征敌,这驴每怎用的?
【甜水令】为这等乍富儿曹,无知小辈,一概地把人欺。一地里快蹿轻踮,乱走胡奔,紧先行不识尊卑。
【折桂令】致令得官府闻知,验数目存留,分官品高低。准备着竹杖芒鞋,免不得奔走驱驰。再不敢鞭骏骑向街头闹起,则索扭蛮腰将足下殃及。为此辈无知,将我连累,把我埋没在蓬蒿,失陷污泥。
【尾】有一等逞雄心屠户贪微利,咽馋涎豪客思佳味。一地把性命亏图,百般地将刑法陵迟。唱道任意欺公,全无道理。从今去谁买谁骑?眼见得无客贩无人喂。便休说站驿难为,则怕你东讨西征那时节悔!
世无伯乐怨他谁?干送了挽盐车骐骥。空怀伏枥心,徒负化龙威。索甚伤悲,用之行舍之弃。
【驻马听】玉鬣银蹄,再谁想三月襄阳绿草齐。雕鞍金辔,再谁收一鞭行色夕阳低。花间不听紫骝嘶,帐前空叹乌骓逝。命乖我自知,眼见的千金骏骨无人贵。
【雁儿落】谁知我汗血功?谁想我垂僵义?谁怜我千里才?谁识我千钧力?
【得胜令】谁念我当日跳檀溪,救先主出重围?谁念我单刀会随着关羽?谁念我美良川扶持敬德?若论着今日,索输与这驴群队!果必有征敌,这驴每怎用的?
【甜水令】为这等乍富儿曹,无知小辈,一概地把人欺。一地里快蹿轻踮,乱走胡奔,紧先行不识尊卑。
【折桂令】致令得官府闻知,验数目存留,分官品高低。准备着竹杖芒鞋,免不得奔走驱驰。再不敢鞭骏骑向街头闹起,则索扭蛮腰将足下殃及。为此辈无知,将我连累,把我埋没在蓬蒿,失陷污泥。
【尾】有一等逞雄心屠户贪微利,咽馋涎豪客思佳味。一地把性命亏图,百般地将刑法陵迟。唱道任意欺公,全无道理。从今去谁买谁骑?眼见得无客贩无人喂。便休说站驿难为,则怕你东讨西征那时节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折桂令 zhé guì lìng
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但是第五句以后可酌增四字句。或单用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 ——《漢語大詞典》
致 ( 緻 ) zhì《國語辭典》
致 [ zhì ]
动- 给予。《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晋书·卷四三·山涛传》:「今致钱二十万、谷二百斛。」
- 达到。《庄子·外物》:「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
- 传达、表示。《诗经·小雅·楚茨》:「工祝致告,徂赉孝孙。」《三国志·卷二四·魏书·崔林传》:「仗节统事,州邵莫不奉牋致敬。」
- 招引、延揽。《易经·需卦·九三》:「需于泥,致寇至。」《汉书·卷三九·萧何传》:「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
- 归还、退回。《公羊传·宣公元年》:「既而曰若此乎,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
- 尽心、尽力。《论语·子张》:「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 推极、穷究。《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 旨趣、意态。《魏书·卷九三·恩幸传·茹皓传》:「树草栽木,颇有野致。」
- 事物的道理。《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
令 líng/lǐng/lìng《國語辭典》
令 [ lìng ]
名- 命令、法令。如:「军令」、「人事命令」。《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
- 时节。如:「节令」、「夏令」。《镜花缘·第三九回》:「喜得正是小阳春当令,还不甚冷。」
- 词、曲中小令的简称。
- 姓。如汉代有令勉。
- 发布命令。《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使、让。《战国策·赵策四》:「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 好的、善的。如:「令德」、「令誉」。《诗经·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汉·郑玄·笺:「令,善也。」
- 敬辞。用以尊称他人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今人都只限用于尊称对方之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令郎」、「令堂」、「令婿」。
得官
左传见上 ——《骈字类编》
府 fǔ《國語辭典》
府 [ fǔ ]
名-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说文解字·广部》「府」字·清·段玉裁·注:「文书所藏之处曰府。」《孟子·告子下》:「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 官署,官员办公的地方。如:「官府」、「首府」、「总统府」。《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古代介于省、县间的地方行政机构。如:「开封府」、「徐州府」。
- 达官显贵的住所。如:「王府」。《红楼梦·第二回》:「路北,东是宁国府,西是荣国府。」
- 尊称别人的居处。如:「尊府」、「贵府」、「造府请教」。
- 泛指人、物聚集的地方。《文选·陆机·文赋》:「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 姓。如汉代有府悝。
闻知(聞知)wén zhī
(1).听说;知道。《书·胤征》:“ 羲 和 尸厥官,罔闻知。”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使四面求医药,天下皆闻知。” 茅盾 《雨天杂写之五》:“ 苻坚 闻知了他的大名,便派骁骑将军 吕光 带兵打 龟兹国 ,‘请’他进关。”
(2).见闻;知识。《书·无逸》:“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北史·列女传·房爱亲妻崔氏》:“性严明,有高节,歷览书传,多所闻知。” 宋 叶适 《汉阳军新修学记》:“一其趋向,厚其师友,畜其闻知,广其伦类。”
(3).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语本《孟子·尽心下》:“由 文王 至於 孔子 ,五百有餘岁,若 太公望 、 散宜生 ,则见而知之;若 孔子 ,则闻而知之。” 清 颜元 《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郊使见知闻知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老名号。”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古代 墨 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说知’……‘闻知’是从旁人口头或书面传授得来的知识。” ——《漢語大詞典》
(2).见闻;知识。《书·无逸》:“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北史·列女传·房爱亲妻崔氏》:“性严明,有高节,歷览书传,多所闻知。” 宋 叶适 《汉阳军新修学记》:“一其趋向,厚其师友,畜其闻知,广其伦类。”
(3).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语本《孟子·尽心下》:“由 文王 至於 孔子 ,五百有餘岁,若 太公望 、 散宜生 ,则见而知之;若 孔子 ,则闻而知之。” 清 颜元 《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郊使见知闻知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老名号。”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古代 墨 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说知’……‘闻知’是从旁人口头或书面传授得来的知识。” ——《漢語大詞典》
验数(驗數)yàn shù
查验数目。《元典章·兵部三·站赤》:“各站户人等,将所养马匹依时饮喂,须要肥壮,无令瘦弱。若是不禁走递,频频倒死,验数补买,不得有损。” 明 归有光 《九县告示》:“见今解到马匹,一从堂上验过,领批解寺,本职但閲簿验数而已。” ——《漢語大詞典》
目 mù《國語辭典》
目 [ mù ]
名- 眼睛。如:「耳聪目明」、「鱼目混珠」、「赏心悦目」、「眉清目秀」。《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条款、细则。如:「项目」、「条目」、「细目」。《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
- 列在书本前供方便查寻的条文。如:「书目」、「篇目」、「目次」、「四库全书总目」。
- 名称、标题。如:「品目」、「名目」、「题目」。
- 首领。如:「头目」。
- 生物学中分类的阶层名称。如:「界、门、纲、目、科、属、种。」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称呼。《谷梁传·隐公元年》:「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存留 cún liú
(1).保留;保存;留下。 宋 朱熹 《答梁文叔》:“教人如此发愤勇猛向前,日用之间,不得存留一毫人欲之私在这里。” 明 李东阳 《求退录》:“昨者恳乞退休,事同一体, 健 迁 皆荷圣恩,获蒙俞允,而臣独被存留。” 鲁迅 《书信集·致叶紫》:“那集子里,有几篇到现在也还可存留。”
(2). 清 代地方政府所征税粮中,留下供本地开支的部分。《清史稿·食货志二》:“ 清 初定制,凡遇灾蠲,起运存留均减,存留不足,即减起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徵收起解存留,俱有定数。”
(3).泛指商家积存的货、款。《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我从今日起,就把店里的事,即交付与你,一切买卖、赊欠、存留,都是你自己主张。” ——《漢語大詞典》
(2). 清 代地方政府所征税粮中,留下供本地开支的部分。《清史稿·食货志二》:“ 清 初定制,凡遇灾蠲,起运存留均减,存留不足,即减起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徵收起解存留,俱有定数。”
(3).泛指商家积存的货、款。《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我从今日起,就把店里的事,即交付与你,一切买卖、赊欠、存留,都是你自己主张。” ——《漢語大詞典》
分 fēn/fèn《國語辭典》
分 [ fēn ]
動-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與「合」相對。如:「分割」、「劃分」、「分離」。《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
- 配與、給與。《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史記·卷一 ○九·李將軍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
- 分擔。如:「分憂解勞」。《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起)與士卒分勞苦。」
- 辨別。《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呂氏春秋·慎行傳·察傳》:「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分公司」。
- 清楚的、明白的。如:「是非分明」。唐·杜甫〈新婚別〉詩:「妾身未分明,何以 拜姑嫜?」
- 區別、不一樣之處。《荀子·不苟》:「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 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 時間的名稱。六十分為一小時。
- 量詞:➊ 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➋ 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➌ 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➍ 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➎ 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➏ 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一分努力,一分收穫。」、「逢人只說三分話。」
-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二分之一」、「百分之一」、「約分」。
分 [ fèn ]
名-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如:「身分」、「本分」。《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 情誼、關係。如:「情分」、「緣分」。《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元·秦𥳑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與居士,通家往來,三十餘年,情同膠漆,分若陳、雷。」
- 成分。如:「糖分」、「養分」。
- 整體中一個單位。如:「部分」、「我的分」。同「份 」。
官品 guān pǐn
(1).官职的品第等级。 三国 魏 开始将官职分为九品; 北魏 以后,品又分正、从。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 源 官品应黄纸,臣輒奉白简以闻。”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单于都护府》:“ 唐高宗 麟德 元年正月,改交云中都护府为单于都护府,官品同大都督府。”《三国演义》第十回:“ 李 ( 李傕 )、 郭 ( 郭汜 )、 张 ( 张济 )、 樊 ( 樊稠 )四人各自写职衔献上,勒要如此官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太守》:“太守问功名胡底?女推之曰:‘八字入格,自是二品贵人,所可惜者,官品高而人品低,人爵进而天爵退耳。’”
(2).指生物。 严复 译《天演论·能实》按语:“而晚近生学家,谓有生者如人禽虫鱼草木之属,为有官之物,是名官品。而金石水土无官曰非官品。” 鲁迅 《坟·人之历史》:“盖古之哲士宗徒,无不目人为灵长,超迈群生,故纵疑官品起原,亦彷徨於神话之歧途,詮释率神閟而不可思议。” ——《漢語大詞典》
(2).指生物。 严复 译《天演论·能实》按语:“而晚近生学家,谓有生者如人禽虫鱼草木之属,为有官之物,是名官品。而金石水土无官曰非官品。” 鲁迅 《坟·人之历史》:“盖古之哲士宗徒,无不目人为灵长,超迈群生,故纵疑官品起原,亦彷徨於神话之歧途,詮释率神閟而不可思议。” ——《漢語大詞典》
高低 gāo dī
(1).高高低低,或高或低。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松楸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唐 张碧 《山居雨霁即事》诗:“断续古祠鸦,高低远村笛。” 宋 杨侃 《皇畿赋》:“屈曲沟畎,高低稻畦。”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要不随手摘片树叶,他也能吹出高低音,吹成曲调。”
(2).尊卑贵贱。《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江居 禀道:‘相公白龙鱼服,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谤相公者,何以处之?’”《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世情看冷煖,人面逐高低。”《红楼梦》第五五回:“你别混支使人!那都是办大事的管家娘子们,你们支使他要饭要茶的?连个高低都不知道!”
(3).高明低下,优劣。《西游记》第九十回:“两个才交手,还未见高低。”《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只听他文诌诌的説道:‘人品有个高低,飞禽走兽也有个贵贱。’” 郭小川 《正当山青水绿花开时》诗:“亿万歌手大唱跃进歌,与 李白 、 杜甫 比高低。”
(4).多少。 毛泽东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
(5).深浅轻重;利害得失。《西游记》第二六回:“那童子不知高低,贼前贼后的駡个不住。”《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陈旺 的老婆是个蠢货,那晓得甚么委曲?不顾高低,一直的对主母説了。”
(6).犹底细。《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回马间,只见一下锣声,喊杀连天,不知高低。”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耳目官骸样样奇,文人逐件有标题。休疑,少刻相逢,便见高低。”
(7).好歹。《水浒传》第三二回:“那三四个村汉叫声苦,不知高低,都下溪里来救起那大汉,自搀扶着投南去了。”
(8).不管怎样,无论如何。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捧盒》:“今日到 十郎 书院,见他家 青儿 ,到也眉目乾浄爱人子,不如明日 十郎 到我府中,高低把 青儿 捨与我吧!” 高玉宝 《高玉宝》第七章:“ 玉宝 见 刘叔叔 没有衣服换,高低不穿。”
(9).指高低的程度。如:那山太远,估量不出它的高低。
(10).到底,终究。如:这本书找了好几天,高低找到了。 ——《漢語大詞典》
(2).尊卑贵贱。《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江居 禀道:‘相公白龙鱼服,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谤相公者,何以处之?’”《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世情看冷煖,人面逐高低。”《红楼梦》第五五回:“你别混支使人!那都是办大事的管家娘子们,你们支使他要饭要茶的?连个高低都不知道!”
(3).高明低下,优劣。《西游记》第九十回:“两个才交手,还未见高低。”《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只听他文诌诌的説道:‘人品有个高低,飞禽走兽也有个贵贱。’” 郭小川 《正当山青水绿花开时》诗:“亿万歌手大唱跃进歌,与 李白 、 杜甫 比高低。”
(4).多少。 毛泽东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
(5).深浅轻重;利害得失。《西游记》第二六回:“那童子不知高低,贼前贼后的駡个不住。”《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陈旺 的老婆是个蠢货,那晓得甚么委曲?不顾高低,一直的对主母説了。”
(6).犹底细。《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回马间,只见一下锣声,喊杀连天,不知高低。”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耳目官骸样样奇,文人逐件有标题。休疑,少刻相逢,便见高低。”
(7).好歹。《水浒传》第三二回:“那三四个村汉叫声苦,不知高低,都下溪里来救起那大汉,自搀扶着投南去了。”
(8).不管怎样,无论如何。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捧盒》:“今日到 十郎 书院,见他家 青儿 ,到也眉目乾浄爱人子,不如明日 十郎 到我府中,高低把 青儿 捨与我吧!” 高玉宝 《高玉宝》第七章:“ 玉宝 见 刘叔叔 没有衣服换,高低不穿。”
(9).指高低的程度。如:那山太远,估量不出它的高低。
(10).到底,终究。如:这本书找了好几天,高低找到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