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论语》乃孔门弟子记圣人的切要言语,皆治国平天下之要道。

罗贯中元代〕《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楔子

(石守信引王全斌、潘美及二小卒俱戎装上,诗云)亲统貔貅百万兵,兜鍪日日侍承明。朝梁暮晋何时了,定许将军见大平。下官姓石,双名守信,大梁人氏。方今周世宗登基,四方扰攘,干戈不息。为我累建大功,升授马步亲军都指挥使,统领着八十万禁军,得专征伐。近奉圣旨,招募智勇之士,量才授职。这一人乃王全斌,这一人乃潘美,见充帐前统制官,与我八拜兄弟,一同调遣。兄弟,但有知识,当为国引进咱。(王全斌云)哥哥,今有马军副指挥使赵弘殷长男赵匡胤,文武全才,智勇过人,少年游历关东关西,独行千里。若得此人统领军马,荡除草寇,何愁天下不太平也。(石云)兄弟,既有如此贤才,何不早说?可备礼帛鞍马,差人敬征聘者。(王云)差谁去请?(石云)可就差统制官潘美走一遭去。左右,将礼币鞍马过来。(二卒捧段币盔甲上,随定潘美)(石云)疾去早来者。(潘云)得令。(下)(石唱)

【仙吕】【赏花时】两只手揩磨日月新,-片心扶持天地稳。向千万里展经纶,把狼烟扫尽,直教龙虎会风云!

(云)潘美去了也,咱也去来。(下)


第一折

(正末赵匡胤引赵普、郑恩、曹彬、楚昭辅常服上,诗云)平生踪迹遍天涯,四海原来是一家。涂炭生民谁拯救,何时正统立中华。某姓赵名匡胤,乃指挥弘殷之子。自幼好使枪棒,攻习韬略,游历关陕,结识天下知名之士。这个是幽州赵普,曾参随我父四方征伐,充帐前判官;这一人乃曹彬,灵寿人氏;这一人乃郑恩,大梁人氏;这一人乃楚昭辅,宋州人氏,皆与我相交至密,结为兄弟,虽古之关张,不过如此。今日无事,在此闲行了一会。众兄弟,权此告别,明日再会。(齐下)(苗光裔道服上,诗云)先天成数久精通,八卦循环掌握中。岁在庚申天下定,乾元九五见真龙。某姓苗名训,字光裔,大梁人氏。自幼习《周易》先天之数,兼通星纬之学。如今周朝世宗登基,国步多艰,某因此隐于草泽,以卖卜为生。我见王气正兆大梁,必然有真命帝主出世。我今在汴梁桥下开张卦肆,打扫干净,看有甚么人来。(做铺卦小桌上科,正末引郑恩常服上,云)兄弟,咱别了众兄弟,行来不觉将至城中也。(郑云)哥哥如此武艺双全,何不求试,为国家出力,也得图形麟阁上。(正末云)兄弟,你怎生知我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四海为家,寸心不把名牵挂。待时运通达,我一笑安天下。

【混江龙】见如今奸雄争霸,漫漫四海起黄沙。递相吞并,各举征伐。后汉残唐分正统,朝梁暮晋乱中华。豺狼掉尾,虎豹磨牙;尸骸遍野,饿殍如麻;田畴荒废,荆棘交加;军情紧急,民力疲乏。这其间,生灵引领盼王师,何时得蛮夷拱手遵工化,我只得纵横海内,游览天涯。

(郑云)哥哥,不觉行至汴梁桥下。前面是一卦铺,咱教那先生算一卦如何?(正末云)也使得。(见苗科,云)先生拜揖!(苗做慌跪科,云)早知我主到来,只合远接,接待不着,勿令见罪。(正末喝云)先生,你胡说!(苗云)臣相人多矣,主公乃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正末云)先生,莫不你吃酒来?(唱)

【油葫芦】莫不你酒力禁持眼界花?请先生再觑咱,我须不是金枝玉叶那根芽。(苗云)主公尧眉舜目,禹背汤肩,真乃帝王之相也。(正末唱)你道我尧眉舜目堪图画,汤肩禹背实稀诧。(苗云)主公正应九五飞龙在天之数。(正末唱)头直上又没一片云,浑身上又没万缕霞。你道我乾元九五飞龙卦,多管是相法内有争差。

【天下乐】我本是粗鲁寻常百姓家,休夸!则管里迤逗杀,这言词早合该万剐。市廛中人物稠,墙壁间耳目杂,但听的不是耍!

(正末指郑云)你相我这个兄弟咱。(苗云)这个丑人是一个凶神太岁,不过是一路诸侯。(郑云)这先生好无礼,如何说我是凶神太岁?兀的不气杀我也!(正末唱)

【醉中天】平白地相惊唬,到大来厮蹅踏,早则么话不投机一句差,(郑云)气杀我也!他怎敢说我?杀了这个牛鼻子。(正末唱)把心上火权时纳。到晚来把天文看咱,明朗朗众星高曜,不如你孤月光华。(潘美引二卒将礼币、戎衣上,云)奉元帅将令,聘礼贤士赵匡胤。寻了这一日,到卦铺中,兀的不是!我索过去。(做见科,云)赵公子拜揖!先生拜揖!适蒙石元帅钧旨,因统制官王全斌举荐阁下有文武全才,径差潘美赍礼币鞍马,前来聘请赴京授职,阁下只索就行。(苗云)这位君子也是上界星象,一路诸侯之命。(正末云)将军一貌非俗,但不知年甲几何?(潘云)念潘美年二十二岁。(正末云)某长两岁,就此拜为兄弟,有何不可!(潘云)既蒙兄长错爱,敢不尽心报答!(正末拜唱)

【那吒令】知心的最多,谁如叔牙?知音的最多,谁如伯牙?知兵的最多,谁如子牙?龙蛇混甚日分,豺虎乱何时罢?争名利使尽奸猾。

【鹊踏枝】这个待把云拿,那个早被天罚;气昂昂创业开基,眼睁睁败国亡家。一任教纵横奋发,都是些井底鸣蛙。

【寄生草】传正道无夫子,补苍天少女娲。因此上黎民饿死闾阎下,贤能埋没林泉下,忠良枉死刀枪下。乱纷纷国政若抟沙,虚飘飘世事如嚼蜡。(潘云)元帅将令紧急,须索走一遭。(正末云)先生拜别。(做行到科,潘云)哥哥稍待,兄弟先通报去。(潘见石跪云)早蒙元帅钧旨,礼聘贤士赵匡胤,已到军前听令。(石云)着进来。(潘唤正末进见科,石云)贤士姓甚名谁,家乡何处,曾习武艺不曾?(正末云)念在下姓赵名匡胤,副指挥弘殷之子。自幼习成武艺一十八般,韬略兵法,无所不通。(石云)你细说我听咱。(正末唱)

【醉扶归】敢把征鞍跨,兵器惯曾拿。甲马营中是俺家,(石云)既如此就留在辕门听用咱。(正末拜,唱)谢元帅相留纳。(石惊起科,末又拜,唱)请稳坐安然受咱,容参拜阶墀下。

(石又惊起,云)贤士乃有福之人,小官不觉惊慌,不敢受礼。贤士试将武艺说一遍我听咱。(正末唱)

【金盏儿】论弓箭不曾差,使剑戟颇熟滑。提一条杆棒行天下,十八般武艺非敢道自矜夸。折末枪刀并剑戟,鞭简共椎檛。往常学成文武艺,今日与货与帝王家。

(石云)既如此,今日将引贤士赴阙,见帝封官去咱。(正末云)今日拜识元帅,又蒙引进,当尽心报国。(石云)左右,门首看有甚么人来。(赵普上,云)自家赵普是也。自从在赵都指挥帐下,结义大公子为弟兄。想昔日大公子游随州时,客于董宗本家,其子董遵诲常梦黑蛇十数丈变龙飞去,既而群虎乘风随之,人见紫云如盖,凝结城上,今日有人传说,元帅石守信聘大公子授官面帝,风云之梦,信有征也!只索奉饯一遭。来到这军门前,左右通报,说判官赵普见。(卒子报科,石云)着他进来。(普云)元帅拜揖!大哥拜揖!呀、呀,哥哥可喜也,小弟特来奉饯。此行功名不小也。(正末唱)

【赚煞】向边塞建功勋,赴京阙朝銮驾,直叩君王御塌。长朝殿太平筵宴罢,出宫庭拥大纛高牙。天街上摆头答,醉醺醺把金镫斜踏。稳坐逍遥玉骢马,马头前对挑着绛纱。纱笼内齐烧着银蜡,那其间任香风吹落帽檐花。(同下)


第二折

(苗光裔儒扮上,楚昭辅戎装随上,苗云)某苗光裔是也。自从前者相得赵大公子有天子之分,不想被朝廷礼聘,见授都点检之职。某一向就在军门听用,近日闻得北汉兵入寇,朝廷命点检出师北伐,某等亦须收拾军装则个。呀、呀,好怪也!你看日下复有一日,黑光相荡,此天命也。咱弟兄每急急回家,准备出征则个。(下)

(太后宫妆法服引幼主黄袍及石守信戎装、陶谷文扮上,云)我乃周家太后是也。自从先帝世宗晏驾,立此幼子宗训为君。四方扰攘不宁,近闻汉、辽兵自土门东下入寇,我朝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文武全才,乃先帝简用之臣,又兼他手下将校精强,可着他去征伐一遭。石守信即便传旨,着赵匡胤挂印总兵官,率领本部人马,北征辽、汉,早建大功者。(石云)领圣旨。(并下)

(正末戎装引赵普、曹彬、苗训、楚昭辅、李处耘、郑恩上,云)某赵匡胤是也。自从元帅石守信举荐,蒙世宗皇帝委任,直做到殿前都点检之职,多亏众兄弟扶持。今日蒙幼主圣旨,着我统兵北伐。我引本部下人马及众将校赵普、曹彬、苗训、李处耘、楚昭辅、郑恩,一同征进。这一去,犬羊巢穴一时平,锦绣江山三箭定。(唱)

【南吕】【一枝花】漫漫杀气飞,滚滚征尘罩。恹恹红日惨,隐隐阵云高。军布满荒郊,我命将凭《三略》,行兵按《六韬》。右白虎左按青龙,后玄武前依朱雀。

【梁州第七】护中军七层剑戟,守先锋万队枪刀,五方旗四面相围绕。朱幡皂盖,黄钺白旌,箭攒雕羽;弓挂龙弥。滴溜溜号带齐飘,威凛凛挂甲披袍,扑咚咚鼓擂春雷,雄纠纠人披绣袄,不剌剌马顿绒绦。咆哮!战讨!马和人飞上红尘道。金镫稳,玉鞭袅,催动龙驹把辔摇,转过山腰。

(云)行不几里,又早天晚也。(唱)

【牧羊关】见几点寒星现,一钩新月皎,看看的兵至陈桥。教前队休行,催后军赶着。屯军仗,离军道,就馆驿,度今宵。疾忙教各部下关粮米,对名儿支料草。

(正末云)左右,军行到何处了?(众云)前到陈桥驿了。(正末云)接了马者。郑恩那里?(郑云)有。(正末云)传下将令去者:大小三军,诸名将校,各依队伍安歇。勿得喧哗,违令者斩!(唱)

【贺新郎】诸军众将一周遭,小心的下寨安营,在意的提铃喝号。七禁令五十四斩从公道,叮咛,休犯法违条。卷旌旗停斧钺,卧鞭链竖枪刀,悄悄的各依队伍休喧闹。解鞍松战马,卸甲脱征袍。

【隔尾】五更筹更听金鸡报,一部从休辞永夜劳。画角齐吹玉梅调。人休贪睡着,马须要喂饱,我且半倚帏屏盼天晓。(众下)

(正末睡科)(郑同李处耘上,云)某都押衙李处耘是也。今同郑将军等跟随赵点检征进,军次陈桥驿。某等想来,主上幼弱,我辈出死力破贼,谁则知之!今太尉掌军政六年,士卒服其恩威,数从征伐,建立大功,人望已归。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晚也。(郑云)李将军说的是。(李云)咱与赵书记计议则个。(郑云)赵大人有请。(赵普上,云)某赵普是也,见充点检帐下掌书记官。今日从征,军次陈桥。这早晚只听有人呼唤,未免出见咱。(做见科,李云)诸将无主,愿册太尉为天子。(普云)太尉忠心,必不汝从。(李云)军中偶语则族,今已议定。太尉若不从,则我辈安敢退而受祸!(普叱云)策立大事,固宣审图,尔等何得更挂狂悖!诸将各宜严束部伍听命。(郑云)若依你等议论,何时是了?(扯黄旗盖末身,众呼噪科)(正末惊醒科,唱)

【哭皇天】把好梦来惊觉,听军中不定交。那里也兵严刑法重,则末早人怨语声高。(众军一拥向前齐呼万岁)(正末唱)险将咱唬倒,庙廊召会,台省所关;君王振怒,太后生嗔。不剌则俺这歹名儿怎地了?惊急列心如刀锯,颤笃速身如火燎。

(苗云)主公上应天心,下合人望,乃真命帝主也。(正末云)噤声!(唱)

【乌夜啼】都是你谎阴阳惹得诸军闹,-个个该剐该敲。(郑云)哥哥,你先身上穿了黄袍,如何倒说俺不是?(正末唱)呀!原来这犯由牌,光把我浑身罩。(普云)天命已定,天数难逃,主公亦当应天顺人。(正末唱)你道是大数难逃,可甚么情理难饶?不争这杏黄旗权当衮龙袍,可将这《出师表》扭作交大诏。我想受禅台,争似凌烟阁?汝贪富贵,吾岂英豪!(正末云)此事决不可行。(众将喧呼科,正末云)汝等自贪富贵立我为主,能从我命则可,不从我命,决不可行。(众皆跪云)唯命是听。(正末云)太后幼主,我北面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汝等勿得凌暴及动扰黎民,劫掠府库。违令者满门皆斩!(众云)一听禁令。(太后、幼主、石守信、陶谷上,云)昨因北汉入寇,遣赵点检出征,今早闻众军士立赵点检为帝。我想来,四方不宁,必得真主抚驭。今赵点检威望素著,人心推戴久矣,何不就同往陈桥,效尧舜故事,禅位一遭,有何不可!(做行科,到科,云)来到这军门前,石守信入报去。(石云)报总兵得知,太后到来。(正末下,迎见科,太后云)五代乱离,人民涂炭,将军功盖天下,堪居大宝,老身母子情愿禅位则个。(正末云)臣名微德薄,岂堪居此大位?(太后云)幼子孤弱,不能抚驭四方;将军德过尧禹,正宜受禅。(正末唱)

【红芍药】娘娘德行胜唐尧,微臣比虞舜难学。不争让位在荒郊,枉惹得百姓每评詙。(幼主云)将军,听太后旨者,我愿受藩服足矣。(正末唱)臣怎敢等闲将天下交,您君臣再索量度。(郑恩仗剑作怒科)(正末唱)你摩拳擦掌枉心焦,休得要乱下风雹。

【菩萨梁州】你可也畅好是干乔,休施凶暴。休胡为乱作,(郑云)哥哥,我一发都杀了,恰不伶俐!(正末唱)则一句唬得我颤钦钦魄散魂消。不争这老鸦占了凤凰巢,却不道君子不夺人之好!把柴家今日都属赵,惹万代史官笑,笑俺欺负他寡妇孤儿老共小,强要了他周朝。

(石云)今日就此受禅,必须有策诏方可行礼。(陶云)有、有。(自袖中出诏科,石云)既有了诏书,众官跪者。(陶念科,云)大周皇帝诏旨:天生蒸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受禅,三主乘时而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归。咨尔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禀上圣之资,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功懋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歌狱讼,归于至仁。应天顺人,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只畏天命。显德七年正月初五日。(众将呼万岁起科,正末云)众将校听我戒饬。(唱)

【二煞】尊太后如母呵,您百官顿首听教导;待幼主如弟呵,教经典留心谨向学。朝廷内外旧官僚,勿得欺凌,尽皆荣耀。则今日军马回,莫惊扰,把龙袖娇民休唬着,勿犯秋毫。

【尾】(指赵)你坐都堂朝廷政事休差错,(指石)你掌枢密大下兵机勿惮劳。(指苗)你掌司天,算星曜,(指李、楚)你做元戎,司斩斫,(指曹、潘)你统雄兵,做招讨,(指郑)你管亲军,守城廓,(指王)你统貔貅,驱将校。(指幼主)兄弟诵诗书,习礼乐,(指太后)娘娘居龙楼,住凤阁。不是我倚势夺权,使强欺弱。既然立草为标,必须坐朝问道。赏不间亲疏,罚须分善恶,有罪的加刑,有功的赠爵。不是我挟天子令诸侯篡宗庙,恐民心变了,把山河弃却,因此上权受取这-颗交天传国宝。(众并下)

(吴越王引相国吴程冠服上,诗云)百万精兵听指呼,衣冠四世守全吴。我生直欲全忠节,不愧人间大丈夫。某姓钱名俶,字文德,本贯杭州人氏。自祖公公钱镠在唐昭宗时平黄巢有功,封有吴越,更五朝世守此邦。今闻中原赵点检登基,治同尧舜,声教万里,比五代之君,判然不同。正四方混一之时,倘或出师。自当入贡咱。(吴云)等王师出来,决一死战,纳土未为迟也。(共下)

(南唐李主引丞相徐铉上,诗云)雄据江东二百州,六朝基业喜兼收。中原将士休窥伺,百万精兵在石头。某姓李名煜,字重光,江东人也。自我祖父建国江东,传国三世。近闻中原大宋皇帝即位,操练兵马,有下江南之志;况我贡献不缺,必欲见伐,如何是好也?不免练兵防守则个。(下)

(蜀主孟昶引相国王昭远上,诗云)几年辛苦下西川,东视中原各一天。秣马练兵常预备,先人世业肯轻捐!某蜀王孟昶是也。自先君王于全蜀,某承其基业,众官僚立我为大蜀皇帝。中原连岁多故,不暇外攘。今周朝革命,宋皇践祚,志在吞并,难同五代之君,诚恐兵临剑阁,将如之何?须索守备咱。(下)(南汉主刘鋹引相国龚澄枢上,诗云)久镇潮阳众日强,幅员千里尽炎方。外夷多少皆朝贡,南国人称广汉王。某姓刘名鋹,南汉王是也。自先祖领节旄于潮广,奄有南海,后值五代扰乱,遂独霸一方。今中原有宋皇帝登基,四方混一,唐吴已称朝贡。某偏居琼海,王师一出,将如之何?须扼把险要以御之,斯为得策。


第三折

(赵普衣冠引张千捧香、桌、书、烛上,云)某赵普是也。自从做掌书记时,扶佐当今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宋,四方承平。以某有推戴之功,官拜中书大丞相,进封韩王。今夜雪下甚紧,料无人来。张千,你拿过香桌来,点上烛,我读一会《论语》咱。(张千云)我烧上些香,剔的灯亮亮的。老爹,你慢慢的看者。(正末纱帽常服上,云)某自从陈桥兵变,众兄弟立我为大宋皇帝,晓夜无眠,恐万民失望,诸国未平。今夜风雪满天,路无行客,寡人扮作白衣秀士,私行径投丞相府里,商量下江南、收川广之策。出的这禁城来,是好大雪也呵!(唱)

【正宫】【端正好】光射水晶宫,冷透鲛绡帐,夜深沉睡不稳龙床。离金门私出天街上,正瑞雪空中降。

【滚绣球】似纷纷蝶翅飞,如漫漫柳絮狂。剪冰花旋风儿飘荡,践琼瑶脚步儿匆忙。用白襕两袖遮,将乌纱小帽荡。猛回头把凤楼凝望,全不见碧琉璃瓦鹙鸳鸯。一霎儿九重宫阙如银砌,半合儿万里乾坤似玉妆,粉填满封疆。

(云)行了这一会,面前是丞相府了。呀!关了门也。(唱)

【倘秀才】则见他铁桶般重门掩上,我将这铜兽面双环扣响。(做敲门科,张千问云)甚么人敲门?(正末唱)敲门的是万岁山前赵大郎。(张千云)这早晚夜又深,雪又大,来作甚么?(正末唱)堂中无客伴,(张千云)俺老爹看书哩。(正末唱)灯下看文章,(张千云)你来有甚事?(正末唱)特来听讲。

(张千云)你要听讲,当往法堂中寻和尚去,你错走了门了。(正末唱)

【呆骨朵】冲寒风冒瑞雪来相访,(张千云)有甚么紧急事,你说。(正末唱)有机密事紧待商量。(张千报云)老爹,门外有人叫门。(普云)你问他是谁?(张千云)他说是赵大官人,有机密事来商议。(普做慌科,云)快开门,快开门!(普见驾,跪云)不知主上幸临,有失远接。(张千慌走科)(正末唱)忙怎么了事公人?(普又拜云)恕微臣之罪。(正末唱)免礼波招贤宰相。(正末问张千云)这是那里?(张千云)这就是俺丞相厅房。(正末云)怎么使你这般样人?(唱)正是调鼎鼐三公府,那个是剃头发杨和尚?(普云)陛下尊坐。(正末唱)我向坐席间听讲书。(张千云)老爹,酒食已备。捧上来罢?(正末唱)你休来耳边厢叫点汤。(正末云)夜深人静,张千好生看着相府门者。(普云)主公,今夜天气甚寒,不求安逸,冒雪而来,却是为何?(正末唱)

【倘秀才】朕不学汉高皇深居未央,朕不学唐天子停眠晋阳,常则是翠被寒生金凤凰。有心思传说,无梦到高唐,(普云)主公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尚不肯逸豫。(正末唱)这是俺为君的勾当。

(背云)寡人颇通文墨,试问丞相一问。(问云)寡人间卿,卿试听者。

【滚绣球】既然主四海为一人,必须正三纲谨五常。寡人呵,幼年间广习枪棒,恨未曾登孔子门墙。《尚书》是几篇?(普云)《尚书》者上古《三坟》《五典》,洪荒莫考。夫子断自唐虞,以典、谟、训、诰、誓、命六体,皆尧、舜、汤、禹、文、武授受之心法。孔安国断为五十八篇,帝王治世之书也。(正末唱)毛诗共几章?(普云)夫诗者,古人吟咏性情之大节。有风、雅、颂三经,赋、比、兴三纬。诗有三千,夫子删为三百十一篇,善以为劝,恶以为戒。(正末云)《礼记》主意如何?(普云)夫《礼记》乃汉儒所撰述,杂录古礼之义。盖六经之用,礼实为先;治人事神,无非以礼。日用之间,不可斯须少者。(正末唱)讲《礼记》始知谦让。《春秋》主意如何?(普云)《春秋》以褒贬为辞,敦典庸礼,命德讨罪,世道之兴亡可鉴。(正末唱)论《春秋》可鉴兴亡。(普云)陛下法宗尧、舜、禹、汤、文、武,方为圣主。(正末唱)朕待学禹汤文武宗尧舜,(普云)臣有愧于古之贤相也。(正末唱)卿可继房杜萧曹立汉唐,燮理阴阳。

(正末指桌上书,问云)卿看的是甚么书?(普云)是《论语》。(正末笑云)寡人闻童子入学,先读《论语》,卿何故也看他?(普云)《论语》乃孔门弟子记圣人的切要言语,皆治国平天下之要道。臣用半部,佐我主平治天下。(正末唱)

【倘秀才】卿道是用《论语》治朝廷有方,却原来只半部运山河在掌,圣道如天不可量!似恁的谈经临绛帐,不强似开宴出红妆?听说后神清气爽。(普云)天寒雪大,臣有一杯酒进献,未敢擅专。(正末云)将酒来何妨?(普叫云)老妻将酒来。(旦捧酒上)(呼噪科)(正末唱)

【滚绣球】银台上画烛明,金炉内宝篆香。(普执壶斟酒科)(正末唱)不当烦老兄自斟佳酿,(旦进酒科)(正末唱)何须教嫂嫂亲捧霞觞!(普云)陛下,臣妻与臣乃糟糠之妻也。(正末唱)卿道是糟糠妻不下堂。朕须想贫贱交不可忘。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妻若贤夫免灾殃。(云)朕得卿,卿得嫂嫂,可比四个古人。(唱)朕得卿呵,正如太甲逢伊尹;卿得嫂嫂呵,却似梁鸿配孟光,则愿的福寿绵长。

(正末云)寡人要与卿商量军国重事,教嫂嫂自便。(旦下)(普云)陛下深居九重,当此寒夜,正宜安寝,又何劳神过虑?(正末云)寡人睡不着。(唱)

【倘秀才】但歇息想前王后王,才合眼虑兴邦丧邦,因此上晓夜无眠想万方。须不是欢娱嫌夜短,早难道寂寞恨更长,忧愁事几桩。

(普云)陛下,不知所忧者何事?说向臣听。(正末云)寒风似箭,冻雪如刀。寡人深居九重,不胜其寒,何况小民乎!(唱)

【滚绣球】忧则忧当军的身无挂体衣,忧则忧走站的家无隔宿粮,忧则忧行船的一江风浪,忧则忧驾车的万里经商。忧则忧号寒的妻怨夫,忧则忧啼饥的子唤娘,忧则忧甘贫的昼眠深巷,忧则忧读书的夜守寒窗。忧则忧布衣贤士无活计,忧则忧铁甲将军守战场,怎生不感叹悲伤!

(普云)陛下念及贫穷,诚四海苍生之福。(正末唱)

【倘秀才】忧的是百姓苦,向御榻心劳意攘。(普云)百姓困苦,只因四方多事。今天下太平,民力渐苏矣。(正末云)一榻之外,皆他人之家也。(唱)忧的是天下小,教寡人眠思梦想。(普云)天下虽未混一,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末背云)寡人欲先下江南,且反说,试丞相一试。(唱)想太原府刘崇居北方,朕待暂离丹凤阙,亲拥碧油幢,先取河东上党。

(普云)若先伐太原,非臣之所知也。(正末云)卿怎生说?(普云)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无所逃。(正末云)吾意正如此,姑试卿耳。(普云)西川孟昶,金陵李煜,南汉刘鋹,吴越钱俶,彼各仁政不施,百姓怨望。今当选将练兵,分道南伐,无不成功者。(正末唱)

【滚绣球】卿道是钱王共李王,刘鋹与孟昶,他每都无仁政万民失望,行霸道百姓遭殃。差何人收四川?令谁人定两广?取吴越必须名将,下江南宜用忠良。要定夺展江山白玉擎天柱,索问你匡宇宙黄金架海梁,卿索仔细参详。

(正末云)兵者凶器,国家不得已而用之。如今收平四国,又须众将中选忠良有纪律者,方可安民。卿试定夺如何?(普云)石守信、曹彬、潘美、王全斌,此四人皆宿有名望,可差他四人去,万无一失。(正末云)既如此,张千,你传旨去元帅府,速宣石守信等四人来者。(张千下)(四将上,云)某石守信等是也,见居枢密统军之职。今晚主上幸赵中令宅,差人来宣呼,不免进见咱。来到这相府门,令人奏入。(报科,见科)(正末云)寡人与丞相商议,天下未一,欲差尔等统军前去,收伏四国,速奏凯旋者。(唱)

【脱布衫】(指曹)取金陵飞渡长江,(指石)到钱塘平定他邦。(指王)西川路休辞栈阁,(指潘)南蛮地莫愁烟瘴。

【醉太平】阵冲开虎狼,身冒着风霜。用《六韬》、《三略》定边疆,把元戌印掌。人披铁甲偏雄壮,马摇玉勒难遮挡,鞭敲金镫响叮当,早班师汴梁。(四将云)臣等托圣主洪福,马到处成功。仰听神策庙算,指示一二。(正末唱)

【二煞】有那等顺天时、达天理,去邪归正皆疏放,有那等霸王业、抗王师耀武扬威尽灭亡。休掳掠民财,休伤残民命,休淫污民妻,休烧毁民房。恤军马施仁发政,广钱粮定赏行罚,保城池讨逆招降。沿路上安民挂榜,从赈济,任开仓。

(郑恩提棒私行上,云)我闻知主公私幸赵丞相府,一径寻来。陛下召见众将军,做甚么则个?(正末云前事了)(唱)

【收尾】朕专待正衣冠,尊相貌,就凌烟图画功臣像,卿莫负勒金石,铭钟鼎,向青史标题姓字香。能用兵,善为将,有心机,有胆量。仰看天文算早象,俯察山川辨形状。作战先将九地量,决战须将五间防。昼战多将旗帜张,夜战频将火鼓扬。步战屯云护军帐,水战随风使帆桨。奇正相生兵最强,仁智兼行勇怎当!专听将军定四方,坐拟元戎取乱亡。飞奏边功进表章,齐和升平回帝乡。比及列土分茅拜卿相,光将这各部下军卒重重的赏!(众并下)


第四折

(钱王上,云)某吴越王钱俶是也。今早边防来报,宋朝大将石守信领兵来伐。某三世效忠,岂可抗之!只索等侯纳款者。(石上,云)某石守信是也。奉圣人命,收平吴越,直抵临安。那阵上早早报与吴越王投降则个。(钱跪,云)某纳土之心久矣。今圣明在上,情愿奉款者。(石云)咱同去来也。(下)

(李王上,云)某南唐王李煜是也。今闻大宋皇帝遣曹彬收平江南,旬日之间,沿江诸城,尽皆破陷。今早闻兵压石头城,怎生是好?须索与徐相国计议。(丞相上,云)土公,祖宗之位不可失,背城决一死战,降他未迟。(李云)说的是。(曹上,云)某曹彬是也。奉圣旨领十万大军,来下江南,一路郡县,望风迎降。今日兵临石头城下,与唐兵相接,诸军用命者。(做战科,李败科,李云)情愿投降。(共下)

(刘王上,云)某南汉王刘鋹是也。今大宋国遣大将潘美领兵来伐,不免练兵等侯则个。(潘上,云)某潘美是也。奉命南征,势如破竹。今兵临广汉,两阵相当,须拚死战咱。(战科,刘败科,降科)(同下)(蜀王上,云)某蜀王孟昶是也。嗣守全蜀,食足兵强。近闻宋朝皇帝遣王全斌西来收伏,咱怎肯容易投降他!军马操演精熟,安排迎敌咱。(王上,云)某王全斌是也。奉圣人命,领十万大兵西取蜀孟,一路尽平。今兵到成都,克日城陷。大小三军,须索用命决战。三军操鼓来。(战科,孟败科,降科)(同下)(赵普引郑恩、苗光裔上,云)自从前日奉圣人命,差石守信等四将收平四国,闻知俱已平定,不久奏捷献俘。今当早朝,须索侍候者。我想五代乱离,人心汹涌,今圣人一出,群妖顿息。不图从此得见太平也。(唱)

【双调】【新水令】九重天上五云飞,月朦胧,晓光初霁。鞭鸣金珮响,帘卷玉钩垂。仙乐初齐,和气满殿庭内。

【驻马听】黄道烟迷,瑞霭盘旋飞凤椅。紫垣风细,御香缭绕衮龙衣。近宫墙杨柳拂旌旗,傍雕栏花萼迎环珮。行大礼,这的是太子天子朝元日。(郑云)今有石守信平吴回旋,朝门等宣。(普云)教他过来。(石上,跪)(普唱)

【落梅风】此一战功名重,这一场勋业稀,论英雄古今无对。笑谈间扫清吴越国,端的有三千丈五陵豪气。

(石起科,郑云)潘美平南汉回师,朝外等宣。(普云)教他过来。(潘跪)(普唱)

【沉醉东风】他那里桃花落蛮烟正起,荔枝熟瘴雨斜飞。茫茫水接天,隐隐山围地。路迢遥人马驱驰,斩将降兵何太疾?堪写入麒麟画里。

(潘起去科,郑云)曹彬下江南凯还,朝外等旨。(普云)教他过来。(曹上,跪)(普唱)

【庆东原】金陵府销王气,石头城践马蹄,南唐已照东吴例。收复尽六朝帝基,托赖着一人圣德,振扬起八面军威。比正濬更豪杰,过杨素全忠义。(曹起科,郑云)王全斌平蜀回见,在朝门等宣。(普云)教他过来。(王上,跪)(普唱)

【水仙子】乱石滩冲浪战舡内,连云栈思乡骏马嘶。凯歌声直透青云内,这功劳为第-,笑蜀工孟昶呆痴。他也合思先主三分业,想武侯八阵机,辱莫杀关羽张飞!

(石云)臣等托朝廷之洪福,兵不血刃,收平四国,郡邑版图,尽归王化。所有四国相臣,见在朝门外等宣。(普云)宣四相国来者。(四相上科,普云)望阙跪者。(唱)

【雁儿落】恁则合山林中躲是非,谁教你朝省内图名利?都做了亡家败国臣,真乃是怕死贪生辈。(南唐相徐铉云)臣国主以小事大,犹子事父也。(普云)岂有父子为两家耶?(唱)

【得胜令】你则想花压帽檐低,不提防严地一声雷。送了你川广真梁栋,羞杀人江南两柱石!想前日相持,惊唬杀齐管仲、燕乐毅。(相云)臣等亡国臣,乞放骨骸于林下。(普唱)到今日休题,起来波汉张良、越范蠡。

(石守信等云)四国王俱在朝外,理合献俘。(普云)宣来。(四国王上,普唱)

【甜水令】据着你外作禽荒,内贪淫欲。滔天之罪,理合法更凌迟。今日个不忍加诛,仍封官位,您君臣每休得猜疑。

(蜀王上,云)臣等荷蒙圣恩,待以不死,臣愿执梃为诸降王长,永守臣节。(众王拜科,普唱)

【折桂令】则见他曲躬躬拜舞丹墀,似这等纳土称臣,实指望荫子封妻。(四王云)臣等愚昧,不能守土安民,今荷洪恩,实同再造,愿闻其说。(普唱)你道是愿听纶音,愿闻圣谕,有甚难知?你等为骄奢破国,吾皇以勤俭开基。这的是天数轮回,造物盈亏。真龙出蛟蜃潜藏,大风起云雾齐飞。

(普云)奉圣旨排筵宴,燕乐各国君臣。(筵科,普唱)

【川拨棹】长朝殿列尊席,享诸王臣万国。今日个寰海归依,民物雍熙;春满宫闱,乐奏埙篪。仙音院箫韶韵美,麟献瑞,凤来仪。

【七弟兄】文官每这壁,武将每那壁,斟玉液进金杯。则这白额虎原与龙相配,紫金龙自有虎相随。这的是庆清朝龙虎风云会。

(普云)奉圣旨,教四国君臣,演习礼仪,随长朝官拜舞者。(唱)

【梅花酒】快疾忙遵圣敕,教国主休违,将拜舞温习,把天子班依。随星辰,朝紫微;顺日月,转皇极;转皇极,拱社稷。紫罗襕替龙衣,白象简当玄圭,皂幞头护天威,黄金带束腰围。吴越王莫稽迟,金陵王莫徘徊,广汉正莫伤悲,孟蜀王莫疑虑。

【收江南】更压着朝中文武两班齐,抵多少十年身到凤凰池,见如今金枝玉叶尽光辉。镇天南地北,万万年同共掌华夷。

(云)奉圣旨当初起义之时,与臣普等曾梦龙虎风云会,今日果然也。(众唱)

【尾】龙吟天上生云气,虎啸清风四起。龙虎梦君臣,风云庆家国。

题目伏降四国咨谋议雪夜亲临赵普第

正名君相当时一梦中今朝龙虎风云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论语孔门圣人的切要言治国平天要道

论语 lún yǔ
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论语共计20篇,1.2万字  ——《整理自网络》
乃 nǎi《國語辭典》

乃 [ nǎi ]

  1. 你、你的。如:「乃母」、「乃兄」。宋·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 他、他的。《周禮·天官·小宰》:「各脩乃職。」
  1. 是。如:「失敗乃成功之母。」《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水滸傳·第二三回》:「眾上戶道:『真乃英雄好漢!』」
  1. 然後、於是。《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2. 卻。《漢書·卷三五·吳王劉濞傳》:「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
  3. 而。《荀子·正論》:「然則鬥與不鬥邪,亡於辱之與不辱也,乃在於惡之與不惡也。」
  4. 若、如果。《孟子·公孫丑上》:「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1. 竟、居然。《列子·湯問》:「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2. 才、始。《禮記·月令》:「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於今乃睹子之志矣。」
  1. 語助詞。用於發語或轉折。《書經·大禹謨》:「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孔门(孔門)kǒng mén
孔子 的门下,借指儒家。 汉 王充 《论衡·问孔》:“论者皆云:‘ 孔 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此言妄也。” 唐 李乔 《赠边将》诗:“翻师平 碎叶 ,掠地取 交河 。应笑 孔 门客,年年羡四科。” 唐 魏仁归 《宴居赋》:“ 孔 门之道,一以贯之。” 宋 朱熹 《道统一·颜曾思孟》:“ 孔 门只一箇 颜子 ,合下天资纯粹;到 曾子 便过於刚,与 孟子 相似。”  ——《漢語大詞典》
弟 dì/tì/tuí《國語辭典》

弟 [ dì ]

  1. 称谓:➊ ​称同胞男子先生者为「兄」,后生者为「弟」。如:「么弟」、「胞弟」、「令弟」、「舍弟」。《左传·隐公元年》:「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也称为「弟弟」。➋ ​称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如:「堂弟」、「表弟」、「妻弟」、「族弟」。➌ ​古代亦称女子后生者为「弟」。即妹。《孟子·万章上》:「于卫主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及乃吕后弟吕媭之夫。」➍ ​对同辈朋友的自称。如:「愚弟」、「阁下海量,小弟自叹弗如!」《红楼梦·第二回》:「雨村忙亦笑问:『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➎ ​称年少于己者的同辈朋友。如:「仁弟」、「贤弟」。
  2. 次序、等第。《吕氏春秋·贵直论·原乱》:「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徙云阳、平陵县,以高弟入为长安令。」
  3. 门徒、学生。如:「弟子」、「徒弟」。唐·贾至〈工部侍郎李公集序〉:「可谓孔门之弟,洙泗遗徒。」

弟 [ tì ]

  1. 儒家称敬顺兄长、友爱兄弟的伦理道德为「弟」。《礼记·大学》:「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同「悌 」。
  1. 敬爱兄长。《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同「悌 」。
  1. 但、且。《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太史公曰》:「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记 ( 記 ) jì
记 [ jì ]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
  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
  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
  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
  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
  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
  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
圣人(聖人)shèng rén
(1).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易·乾》:“圣人作而万物睹。”《孟子·滕文公下》:“ 尧 舜 既没,圣人之道衰。”《淮南子·俶真训》:“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揲贯万物,此圣人之游也。” 唐 韩愈 《原道》:“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出,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余始读《易》,至《繫辞传》,曰:大哉言乎!天地阴阳造化之賾,尽在是矣,非圣人孰能作之?” 毛泽东 《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有些人似乎以为,一进了共产党都是圣人,没有分歧,没有误会,不能分析。”
(2).专指 孔子 。《孟子·公孙丑上》:“ 子夏 、 子游 、 子张 ,皆有圣人之一体。” 唐 陆龟蒙 《复友生论文书》:“六籍中独《诗》《书》《易象》与 鲁 《春秋》经圣人之手耳。” 明 李东阳 《诗话》:“ 荆楚 之音,圣人不録,实以要荒之故。”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中国 古代在圣人那里读书的青年们,不但没有学过革命的理论,而且不实行劳动。”
(3).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圣人筐篚恩,实愿邦国活。” 仇兆鳌 注:“ 唐 人称天子皆曰圣人。”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及 宋 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叵奈 杨国忠 这廝好生无礼,在圣人前奏准,着我做 渔阳 节度使,明陞暗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侧闻宫中圣人又復减膳持斋,对天涕泣。”
(4).称皇后、皇太后。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 唐 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嬪妃为娘子。”《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五年》:“﹝ 关礼 ﹞入见太皇太后而泣,问其故, 礼 对曰:‘圣人读书万卷,亦尝见有如此时而保无乱者乎?’”
(5).泛称佛、菩萨等得道者。《涅槃经·圣行品七之一》:“以何等故名佛菩萨为圣人耶?如是等人有圣法故。”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融觉寺》:“﹝ 西域 ﹞沙门常东向遥礼之,号 曇謨最 为东方圣人。” 隋 王通 《中说·周公》:“或问佛。子曰:‘圣人也。’” 元 耶律楚材 《〈楞严外解〉序》:“学至於佛,则无可学者,乃知佛即圣人,圣人非佛。” 明 唐寅 《释迦如来赞》:“西方有大圣人,不言而自信,不治而不乱,巍巍乎独出三界之外,名之为佛。”
(6).对有异术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称。《晋书·艺术传·郭黁》:“百姓闻 黁 起兵,咸以圣人起事,事无不成,故相率从之如不及。”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辛公平上仙》:“二人相顾方笑,而 臻 适入,执其手曰:‘圣人矣。’”《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陇西 处士 王嘉 ,隐居 倒虎山 ,有异术,能知未然; 秦 人神之。 秦王 坚 、 后秦王 萇 及 慕容冲 皆遣使迎之。十一月, 嘉 入 长安 ,众闻之,以为 坚 有福,故圣人助之。”
(7).清酒的别称。亦指酒之清者。《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时科禁酒,而 邈 私饮至於沉醉,校事 赵达 问以曹事, 邈 曰:‘中圣人。’ 达 白之 太祖 , 太祖 甚怒。度辽将军 鲜于辅 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宋 杨万里 《和萧伯和春兴》:“圣人枉索方兄价,我与贤人也一中。”参见“ 中2圣人 ”。  ——《漢語大詞典》
的切 de qiē
确当;贴切。 宋 司马光 《庞相国〈清风集略〉后序》:“至於用事精当,偶对的切,虽古人能者殆无以过。”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周益公 行词云:‘ 岑彭 殞而 公孙 亡, 诸葛 死而 仲达 走。虽成功有命,皆莫究於生前;而遗烈在人,可徐观於身后。’读者服其的切。”  ——《漢語大詞典》
要言 yào yán
盟约;约定的内容或条款。《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王子虎 盟诸侯於王庭,要言曰:‘皆奬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新唐书·藩镇传·李师道》:“前已约,而今背之,何也?愿得要言奏天子。”
切要精妙之言。犹至理。《战国策·宋卫策》:“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钻 仲父 之遗训,览 老氏 之要言。” 宋 叶适 《题张君所注佛书》:“至於要言微趣,人所难知,往往迎刃氷解,则多自得之矣。” 严复 《救亡决论》:“未闻遵生之要言,则疾疫伤亡,将足以损众。”  ——《漢語大詞典》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1.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4. 说:细~。低~。
语 [ yù ]
  1. 告诉:不以~人。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1.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2.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治国(治國)zhì guó
(1).治理国家政务。《礼记·大学》:“治国在齐其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野老治国于地利,騶子养政于天文。”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以治国,武以捍难。”《陕北民歌选·移民歌》:“三山低,五岳高, 毛主席 治国有勋劳。”
(2).安定、太平的国家。《庄子·人间世》:“治国去之,乱国就之。”《管子·明法》:“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  ——《漢語大詞典》
平天
唐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骈字类编》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1.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2.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3.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4.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5.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6.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1.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2.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3.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4.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5.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6.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7.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8.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9.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10.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11.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2.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13.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14.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15.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16.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17.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1.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2.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3.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4.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1.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2.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3.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要道 yào dào
遮道;迎候于路上。《北齐书·高阳王湜传》:“其妃父护军长史 张晏之 尝要道拜 湜 , 湜 不礼焉。”
(1).重要的道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昔逻侯往来要道通入,今使前军所治此道,以向 陈仓 。”《三国演义》第九五回:“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
(2).比喻显要的地位。《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左右来报:‘吏科给事中某爷告养亲归家,在此经过。’正是要道之人,敢不去奉承么?”
(3).重要的道理、方法。《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三国 魏 曹植 《桂之树行》:“人咸来会讲仙,教尔服食日精。要道甚省不烦,澹泊无为自然。” 鲁迅 《花边文学·运命》:“‘安贫’诚然是天下太平的要道,但倘使无法指定究竟的运命,总不能令人死心塌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