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肉食 ròu shí
(1).指高位厚禄。亦泛指做官的人。《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杜预 注:“肉食,在位者。”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退士不居肉食之列。”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九:“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今之变法者,其蔽有二,其一欲以震古鑠今之事,责成於肉食官吏之手。”
(2).以肉类以食物;亦指肉类食物。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婢妾衣紈履丝,匹庶粺饭肉食。” 宋 范成大 《冬日田园杂兴》诗之七:“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神女庙神鸦》:“果有鸦十餘,往来旋绕,以肉食投之,即攫去。”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已经过了晌午, 阿兴 才把肉食燉好。” ——《漢語大詞典》
(2).以肉类以食物;亦指肉类食物。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婢妾衣紈履丝,匹庶粺饭肉食。” 宋 范成大 《冬日田园杂兴》诗之七:“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神女庙神鸦》:“果有鸦十餘,往来旋绕,以肉食投之,即攫去。”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已经过了晌午, 阿兴 才把肉食燉好。” ——《漢語大詞典》
养老(養老)yǎng lǎo
(1).谓保摄调养以延缓衰老。《史记·龟策列传》:“ 江 傍家人常畜龟饮食之,以为能导引致气,有益於助衰养老,岂不信哉!”
(2).年老闲居休养。 唐 宋璟 《告老乞致仕表》:“归全之望,获在愚臣,养老之恩,成於圣代。” 靳以 《跟着老马转》:“到了退休的年龄,就请他回家养老。”
(3).人体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小肠经分寸歌》:“腕上一寸名养老。”注:“从阳谷上行,手下鋭骨上,一空腕后一寸许陷中,养老穴也。”
(1).奉养老年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 唐 张说 《让右丞相表》之二:“臣幸沐遗簪堕履之恩,好生养老之德,朝游简牘,暮对图书。”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说亲的结果是 阿虎 的丈人丈母都由这家养老。”
(2).见“ 养老礼 ”。 ——《漢語大詞典》
(2).年老闲居休养。 唐 宋璟 《告老乞致仕表》:“归全之望,获在愚臣,养老之恩,成於圣代。” 靳以 《跟着老马转》:“到了退休的年龄,就请他回家养老。”
(3).人体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小肠经分寸歌》:“腕上一寸名养老。”注:“从阳谷上行,手下鋭骨上,一空腕后一寸许陷中,养老穴也。”
(1).奉养老年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 唐 张说 《让右丞相表》之二:“臣幸沐遗簪堕履之恩,好生养老之德,朝游简牘,暮对图书。”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说亲的结果是 阿虎 的丈人丈母都由这家养老。”
(2).见“ 养老礼 ”。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名-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 姓。如汉代有古霸。
-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虽 ( 雖 ) suī
虽 [ suī ]
- ◎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 古同“悦”。
-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媒。
-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 责备:数~。
-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 古同“悦”。
修身 xiū shēn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儒家以修身为教育八条目之一。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慎独以修身,推诚以事朕。” 鲁迅 《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诃德》:“意思其实很明白,是要小百姓埋头治心,多读修身教科书。”参阅《礼记·大学》。 ——《漢語大詞典》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动-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 姓。如汉代有以彤。
待终(待終)dài zhōng
等待寿终。《列子·天瑞》:“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待终,当何忧哉。”《文选·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 吕向 注:“居常道以待终天年。”《梁书·何敬容传》:“ 谢郁 致书戒之曰:‘……君侯宜杜门念失,无有所通,筑茅茨於 钟阜 ,聊优游以卒岁,见可怜之意,著待终之情。’” 庞树柏 《朱舜水祠落成徵题敬赋》诗:“居陋自开新学派,待终犹保旧衣冠。” ——《漢語大詞典》
何至 hé zhì
何至于;岂有。《史记·汲郑列传》:“且 匈奴 畔其主而降 汉 , 汉 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獘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宋书·江夏王义恭传》:“性之所滞,其欲必行,意所不在,从物回改,此最弊事。宜应慨然立志,念自裁抑。何至丈夫方欲赞世成名而无断者哉!”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 子贡 虽恶称人之恶者,亦何至湔洗 桀 紂 以为忠厚哉?” ——《漢語大詞典》
陷 xiàn《國語辭典》
陷 [ xiàn ]
名- 地下坑穴,泛指害人的阴谋。如:「陷阱」。《韩非子·六反》:「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
- 缺点、过失。如:「缺陷」。《国语·鲁语下》:「齐闾丘来盟,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于恭。』」三国吴·韦昭·注:「陷,犹过失也。」
- 没入、沉入。如:「沉陷」、「越陷越深」、「陷入泥中」。唐·李洞〈题竹溪禅院〉诗:「风摇缾影碎,沙陷履痕端。」
- 设计害人。如:「诬陷」、「构陷」、「陷害」。《史记·卷一一二·酷吏传·张汤传》:「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三国演义·第一回》:「遂于他事陷邕于罪。」
- 攻占、被攻占。如:「攻陷」、「失陷」、「沦陷」。唐·元结〈大唐中兴颂·序〉:「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陷洛阳。」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及城陷,贼缚廵等数十人坐。」
饕餮 tāo tiè
(1).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吕氏春秋·先识》:“ 周 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穀,彊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六:“ 绍圣 初,先人官 长安府 ,於西城 汉高祖 庙前卖汤饼民家,得一白玉奩,高尺餘,遍刻云气龙凤,盖为海中神山,足为饕餮,实 三代 宝器。”
(2).比喻贪得无厌者,贪残者。《魏书·桓玄传》:“取妾之僭,殆同六体,乃使尚书僕射为媒人,长史为迎客,嬖媵饕餮,贺同长秋。” 清 唐孙华 《发粟行》:“竟使官糈飫饕餮,詔书挂壁徒空文。”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故令贪夫盈於朝列,饕餮贡於大庭。”
(3).特指贪食者。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讲究吃,他是个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恶。”
(4).比喻贪婪;贪残。《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无忠诚之节,而有姦欺之罪。” 艾青 《芦笛·马骞》诗:“它的饕餮的鲸吞,能使东方的丰饶的土地,遭难得比经了蝗虫的打击和旱灾还要广大,深邃而不可救援!”
(5).贪婪地吞食。 唐 杜甫 《麂》诗:“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终不然闯席的任情饕餮,先来客反忍空枵。” 聂绀弩 《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而人类的恶鬼则高踞在这些活的尸骨,死的生命上饕餮着人肉的筵席。”
(6).相传为 尧 舜 时的四凶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 尧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 ,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吕氏春秋·恃君》:“ 鴈门 之北, 鹰隼 、 所鷙 、 须窥 之国, 饕餮 、 穷奇 之地。”参见“ 四凶 ”。
(7).复姓。 南朝 梁世祖 赐 武陵王 纪 姓 饕餮氏 。见《梁书·武陵王纪传》。 ——《漢語大詞典》
(2).比喻贪得无厌者,贪残者。《魏书·桓玄传》:“取妾之僭,殆同六体,乃使尚书僕射为媒人,长史为迎客,嬖媵饕餮,贺同长秋。” 清 唐孙华 《发粟行》:“竟使官糈飫饕餮,詔书挂壁徒空文。”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故令贪夫盈於朝列,饕餮贡於大庭。”
(3).特指贪食者。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讲究吃,他是个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恶。”
(4).比喻贪婪;贪残。《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无忠诚之节,而有姦欺之罪。” 艾青 《芦笛·马骞》诗:“它的饕餮的鲸吞,能使东方的丰饶的土地,遭难得比经了蝗虫的打击和旱灾还要广大,深邃而不可救援!”
(5).贪婪地吞食。 唐 杜甫 《麂》诗:“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终不然闯席的任情饕餮,先来客反忍空枵。” 聂绀弩 《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而人类的恶鬼则高踞在这些活的尸骨,死的生命上饕餮着人肉的筵席。”
(6).相传为 尧 舜 时的四凶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 尧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 ,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吕氏春秋·恃君》:“ 鴈门 之北, 鹰隼 、 所鷙 、 须窥 之国, 饕餮 、 穷奇 之地。”参见“ 四凶 ”。
(7).复姓。 南朝 梁世祖 赐 武陵王 纪 姓 饕餮氏 。见《梁书·武陵王纪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