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

杨凝唐代〕《送客入蜀

剑阁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
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明朝骑马摇鞭秋雨槐花子午

明朝 míng cháo
(1).清晨。 晋 左思 《娇女》诗:“明朝弄梳臺,黛眉类扫跡。”
(2).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五:“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復更出。”《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我且归去,你明朝却送我丈夫归来则个。” 潘漠华 《三月五夜》诗:“明朝将离去,为了你,又停留一天。”
(3).以后,将来。 五代 齐己 《感时》诗:“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 明 高启 《松隐为爱叔能赋》:“我今身似浮云閒,正合著在长林间。明朝倘许同栖泊,便拟飞随白鹤还。”
盛明之朝。诗文中常称本朝为“明朝”。 宋 王禹偁 《送淳于中舍悬车侍养》诗:“悬车乘去谢明朝,摆脱簪缨似一毛。” 宋 叶适 《再申省状》:“惟欲乞身暮景,得谢明朝。”  ——《漢語大詞典》
骑马(騎馬)qí mǎ
(1).供乘骑的马。《史记·匈奴列传》:“献橐他一匹,骑马二匹,驾二駟。” 李根源 《筹办怒俅边务委员任宗熙等委札》:“该委员等准各给骑马一匹,每匹月给马乾银五元。”
(2).乘马。 唐 韩愈 《归彭城》诗:“乘间輒骑马,茫茫诣空陂。” 清 徐鑅庆 《役夫叹》诗:“官人骑马我步行,步行争比马行速。”  ——《漢語大詞典》
摇鞭 yáo biān
挥动马鞭。多谓远行。 唐 方干 《送吴彦融赴举》诗:“ 西陵 柳路摇鞭尽, 北固 潮程掛席飞。” 宋 柳永 《引驾行》词:“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闻君西笑且摇鞭,灰洞炎尘方崛堁。” 郁达夫 《己未出都口占》:“ 芦沟 立马怕摇鞭,默看城南尺五天。”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秋雨
唐 沈佺期 塞北二首 其一 海气如秋雨,边烽似夏云。
唐 王维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唐 杜甫 得家书 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秋雨漫湘水,阴风过岭梅。
唐 元稹 遣行十首 其六 稻花秋雨气,江石夜滩声。
唐 李群玉 杜门 春风花屿酒,秋雨竹溪灯。
唐 高蟾 下第出春明门 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
唐 张蠙 经荒驿 夜灯移宿鸟,秋雨禁行人。
唐 罗邺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 其一 关中秋雨书难到,江上春寒酒易醒。
唐 灵一 再还宜丰寺 野云阴远甸,秋雨涨前陂。
唐 子兰 秋日思旧山 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骈字类编》
槐花 huái huā
(1).槐树花。可以做黄色染料,亦可入药。 唐 戴叔伦 《送车参军江陵》诗:“槐花落尽柳阴清,萧索凉天 楚 客情。” 唐 白居易 《秘省后厅》诗:“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 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皇祐五年》:“失音可救。曾记得一方,衹用新好槐花,於新瓦上慢火炒,令熟,置怀袖中,随行随坐卧譬如闲送一二粒置口中,咀嚼咽之,使喉中常有气味,久之声自通,病愈。”
(2).指举子应试之事。 宋 苏轼 《景纯复以二篇仍次其韵》之二:“烛烬已残终夜刻,槐花还似昔年忙。” 明 单本 《蕉帕记·备聘》:“笑他一似半夜里梦见槐花也,早起就要寻思黄袄穿!”参见“ 槐花黄,举子忙 ”。  ——《漢語大詞典》
子午 zǐ wǔ
(1).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 唐 苏颋 《唐长安西明寺塔碑》:“揆阴阳之中,居子午之直,丛依观阁,层立殿堂。”《宋史·天文志一》:“ 南阳 孔定 製铜仪,有双规,规正距子午以象天;有横规,判仪之中以象地。”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若针之子午未定,舵之东西游移,则徘徊莫适,悵悵何之?”
(2).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 唐 吕岩 《延寿》诗:“子午常餐日月精,玄关门户啟还扃。”
(3).见“ 子午谷 ”。  ——《漢語大詞典》
关 ( 關 ) guān
关 [ guān ]
  1. 闭,合拢:~门。~闭。~张。~停并转(zhǎn)。
  2. 拘禁:~押。~禁。
  3.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口。~隘。~卡(qiǎ)。~塞(sài)。~津。嘉峪~。
  4.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海~。~税。
  5.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节。难~。年~。
  6. 牵连,联属:~连。~联。~心。~涉。~乎。~注。~于。有~。
  7.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饷。
  8.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